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与统计使命_知识经济时代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与统计使命_知识经济时代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统计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使命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知识经济”已不仅仅是人们议论的话题,而是继前三个经济时代后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跨入的一个新时代。一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正在萌发的这种新的景象。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变化的由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有的虽然已正在显示出来,但有的还在萌芽状态,还有的正在孕育之中。我们对今后高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了解还不够,我们只能根据现阶段的认识估计和预测。那么,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究竟有什么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1.知识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主导力量

首先是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在农业经济时代,是以大量的劳动力作为生产力主体;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以资金作为生产力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的知识作为生产力主体。从原来是物质主导型的社会生产力逐步转变为智力主导型的社会生产力。我们在考察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发现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的作用先后在减弱,而知识结晶形成的科技进步所提供的增长率却在不断地增加。在60~70年代,已达到60~70%。即使是新兴国家和地区也有明显地提高。新加坡为55.6%,韩国为56.4%,香港为46.5%,这就说明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主导力量。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产业发展很快,它们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在逐步增加。同时物质生产的传统产业也不断进行改造,提高了知识含金量。如美国的知识密集型部门:宇航工业、复杂精密仪器生产、电气工业、通用机器制造业、 化学工业等部门的净产值, 在制造业中从1963年的33.4%提高到1981年的40.5%,近期已达到50%左右。最近,经合组织宣布,在它们主要成员国的GDP份额中,有近50 %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

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这已成为一种发展大趋势。物质生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不断降低,而知识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却正在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加强R&D活动是知识生产力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

R&D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它是知识生产力不断创新的源泉。当前世界有两种创新模式。即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日本模式着重强调技术创新。在日本,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一座炼钢炉可用30年,一条铁路可用100年。但到了90年代, 由于疏忽了知识创新,这使日本的技术进步已出现连续5年的负增长。 欧美模式则着重强调知识创新,这种模式使德国等欧洲国家保持了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美国已保持了连续30年的平稳增长。这说明R&D 活动中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三者要同时并举,注重恰当地衔接,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调地发展,才能不断地增强知识生产力的创新能力。根据有关专家估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可能从本世纪初的5 ~20%上升到90%。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网络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传播知识、交流信息、增加智力的有效工具。它不但能使人类知识总量迅速增加,而且使得人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应大大地得到提高。众所周知,人类的知识总是在继承、积累达到相当丰富程度后才能突破创新的。人类的知识有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类型。在同层级、同类型或相近的层级和类型的知识中进行交流和探讨,就容易发生思维共振,观点共鸣。即使在不同学科之间有助于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并萌发出新思维,新理论。

笔者认为R&D和网络传播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R&D是创新的重要源泉,网络传播为创新奠定了基础。R&D 与网络传播的协调发展,就会形成激励创新的机制,就会促使知识生产力不断创新。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知识生产力将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3.市场择优配置资源决定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目前,我国已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市场择优配置资源正在促使“诸侯经济”的渐行消亡和“地域经济”、“流域经济”的悄然兴起。如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等。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由原来各国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一个个地域经济,最典型的是欧盟的经合组织,1999年其已在该区域内采用欧元,使该区域的金融货币也统一起来。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区域经济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虽然世界经济多极化状况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渗透国界力度的增强,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择优配置资源,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基础。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着重在国际市场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它们在全球遍布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它们通过信息网络选择成本最低的市场,筹集资金。在最有条件的地区组织生产产品,以最有效的方法开发和转让技术,并在最有扩展的市场销售产品,以便达到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跨国公司为了始终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以确保其技术领先的地位。它们不断开发新技术又不断向外转移次新技术,从而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技术贸易。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额的30~40%。500家最大跨国公司集中和控制了发达国家90 %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50~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大发展。目前,跨国公司已达到约4万家,拥有约20 万家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跨国公司借助信息网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可见,跨国公司是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军。

4.知识的收益递增率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受收益递减率决定的。而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收益递减率的生产要素。这是由知识的特性所决定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它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知识在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再实践中是又一次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认识,这就是表现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高科技产业中显示最为突出。如当年美国登火星的“海盗号”花费高达10亿美元,现如今通过不断的创新,21年后“探索者号”的成本仅为1.5亿美元,而其收集信息量却为“海盗号”的5倍。从中可见一斑,知识生产是加速度的,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是收益递增的。由此可见,知识生产力是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

5.尊重科学崇尚技术营造了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在各个时代,人才观和用人标准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是以占有土地而掌握财富。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推行官本位,任人唯亲,用奴才,不用人才。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以控制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获取财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奉行利本位,任人唯能,用能人,不用能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知识、有了高科技,就可以创造财富,提倡以知识为本位,任人唯智,用英才,不用庸人。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一种尊重科学、崇尚技术的气氛正在形成。这就营造了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6.产学研联盟促进了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

江泽民主席说:“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区(SCIENCE INDUSTRY PARK )就是规范化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产学研联盟是一种崭新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合体形式,它是高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由点到面的拓展而形成高科技产业化园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美国硅谷的崛起开始,先后就有英国剑桥、日本“筑波”、韩国大德等大小900多个比较规范的科技工业园,从业人员达数百万, 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从这些科技工业园区的成功范例中,可以看出首先要有著名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作为依托。

我国科技工业园区建设虽然起步是晚了一些,但发展较快。有些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产学研的联盟也有进展。去年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708所, 就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成立海洋与舰船工程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这样组织联合舰队,发挥三家综合实力,以实施科研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知识市场化的战略举措就是一次实践的尝试。

世界各国之所以重视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主要由于在科技工业园区中许多项目在高科技领域中都雄居战略制高点。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业园区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点和动向,标志着一个国家塑造知识经济的结构和水平。

(二)

1.知识经济时代是统计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统计科学产生和发展已有三百余年,已经历了两个大发展阶段。

17世纪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英国,出现了威廉·配弟(W·PETTY)为杰出代表的“政治算术派”,他在《政治算术》书中首先采用计量方法来阐述社会经济情况。这种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奠定了统计学的基础。马克思称他为“统计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中叶,比利时人凯特勒(A.QUETELET)引进了大数定律,提出了误差理论后,统计学就成为既研究社会现象又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科学。当时各国先后成立了统计机构,进行国情调查;成立统计学会,进行交流和比较研究。后人称之为“凯特勒时代”或称“统计万能时代”,这是统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学术繁荣高潮。

20世纪20年代以后,数理统计学的主流从描述统计转向推断统计。英国的R.费喧(R.A.FISHER)等将推断统计促使数理统计进入现代化范畴。这就是数理统计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数理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因此产生了许多独立的边缘科学。这是统计学术繁荣的第二次高潮。

当前,国际统计学界的数理统计学派与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已不再作无谓的争论,而是从分立走向融合的道路。提倡吸收现代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来完善理论建设与开拓实践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21世纪将是统计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将有第三次统计学术繁荣的高潮。

2.建立一套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中曾提到他们主要国家的知识经济成份已超过50%。目前知识经济正在兴起阶段,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还需时间。我们统计部门对知识经济指标体系的探讨和建立是责无旁贷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经济?必须从知识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中来初步界定范围和基本内涵;

其次我们要看到知识经济的到来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整个世界,我们要从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和逐渐显露的特征中去探讨采用什么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表述。

我们已习惯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述国民经济总量,这个指标却并不能反映环境改进的正面效应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而环境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指标体系中应增加生态平衡、绿化等指标。今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善外,特别是精神生活将更丰富多彩。业余时间大大增加,教育投资继续上升,文娱活动和社交旅游的进一步开展,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期望寿命的提高等都应该有相应指标得到反映。

3.知识经济指标的度量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是对知识的度量。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认识,我们熟悉的传统方法就难以直接度量。知识的价值应该是对人类社会有积极意义、具备了能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知识价值的实现只有在向社会展示、转移并使之发挥出知识的社会功能时才显示价值,才有可能进行度量。

其次对知识的投入和产出的度量。知识投入应该是包括知识已物化的有形资本和尚未物化的无形资本。而知识产出可以在知识实现而最终形成的使用价值后取得的经济回报来度量。

再次是对知识的生产和应用的度量。知识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很难正确度量,主要是形成的无形资产。知识应用,可从最终形成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来评估。

第四对知识的存量和流量的度量。知识的存量主要可以从知识创新中扣除相应发生的知识折旧和废弃部分后获得。知识流量可以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移和应用后进行度量。

统计只有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不违背统计学的初衷!改革开放为我们广大统计工作者对探讨和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统计发展提供了契机,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厚重的历史可以借鉴更没有传统的窠臼需要格守。因此,执着统计事业的统计人在走入21世纪、走入知识经济时代时必大有用武之地。

标签:;  ;  ;  ;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与统计使命_知识经济时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