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历山大论文,大帝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历山大大帝被尊为西方世界第一名将,在经典的阿贝拉会战中,亚历山大临战应变,把向来是一字平推的方阵作了令对手措手不及的改动。他巧妙地将队伍摆成了一个“”型空心方阵,使左、右、前三面都构成正面,可以在所有的方向与敌人接战。在正面部队的后面又部署了两个飞行纵队,在左右两翼后面各摆一个。这两个飞行纵队的部署,可以向外旋转来加强自己的侧面兵力,也可以向内旋转以加强自己正面的兵力。这样的战斗序列,跳出了当时战争的死板格式,不守陈规。尽管波斯大军是亚历山大兵马的数十倍,但亚历山大仍然把波斯王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仍清晰可见: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就采用了类似的阵法打击伊拉克军队。
创新和变革是战略家不可缺少的精神。在阿贝拉会战中,亚历山大精心计算可能的风险,虽然他具有高度的幻想力,但是他的幻想力却很少超越理智的限度之外。他这种伟大的技能叫做“情境认知”,即能够迅速地判断某种情境的优劣。
创新和情境认知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亚历山大身上学到几个有关战略的重要原则:
一是把远大的目标转为阶段性的成果之和。
征服波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亚历山大必须为此说服部下以饱满的热情跟随他去冒各种危险;这样光是鼓动士气和描画未来并不足够,还要用一系列阶段性的胜利鼓舞追随者。亚历山大用一次次会战的大捷,证明自己的远见和实力。
他给我们留下的教益是:战术的成功如果脱离了强有力的战略语境,只会具有很小的意义;而远大的战略如果不能够在实现过程中取得可计较的进展,很快就会变得空洞无物。
二是在保持战略远见的同时,追寻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亚历山大懂得要想推翻波斯的霸业,首先必须削弱对手的制海权。为此,他作了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因为缺乏击毁波斯舰队的工具,他决定占领东地中海岸上的一切港口和基地,使波斯舰队无法上岸获取给养。陆上会战后他不尾随波斯败军向内陆穷追,而仍然沿着叙利亚海岸前进。他一共花了2年时间才完成这个艰巨的工作,取得了东地中海岸的绝对控制权,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海权国家。
第三,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最好的例子就是亚历山大一剑斩断戈登结的故事。土耳其古代传说,Gordius王将战车的车轴和枕木用绳子连接起来,声称谁能解开这个复杂的结,谁就能统治亚细亚。这个结始终没人能解开,直到亚历山大大帝一剑将绳子砍断为止。这个结按照传统的解法,永远都是死结,只有大刀阔斧地劈开,才是终结之道。
这令人想起英特尔退出存储器业务的经过。半导体存储器是英特尔发明的,但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厂商的蚕食之下,业务损失惨重;尽管如此,种种复杂的因素使英特尔不能放手,继续在研发和产出上增加投入。存储器业务在英特尔营业额中的比重不到5%,但公司2/3的研发费用却花在了这上面。英特尔在该不该砍掉存储器业务之间挣扎。
直到有一天,葛鲁夫忍不住问公司的董事长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副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答:“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葛鲁夫说:“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回来自己动手?”一剑挥出,英特尔发生了战略转折,微处理器取代存储器成为主流产品。微处理器的巨大成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自己的日本公司。
标签:亚历山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