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_会计计量论文

正确认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_会计计量论文

正确认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近似论文,正确认识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计量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经济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作为信息系统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会计自身的特性及会计反映对象的复杂性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计量所形成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只是近似地反映客观事实,而不可能是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事实相符。这就是会计计量的近似性的含义。探讨会计计量的近似性,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就此题略抒己见。

一、会计自身特性是会计计量近似性的根本原因

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数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会计计量与数学上的精确计量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由会计自身特性决定的。会计有如下的特征:(1)货币计量。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因为只有货币才可以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总括地反映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2 )程序性。从数据的输入、处理到信息的输出,会计要严格以凭证为依据,并经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计要遵循一套专门的核算方法,一步一步地将数据加工成信息。(3 )实践性。会计是基于生产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会计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会计是一门经济应用科学,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会计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向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支持决策的有用信息,达到管好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计量的近似性就是由以上会计特性所决定的。分述如下:

1.货币计量产生的近似性。会计通过货币计量反映的内容是价值运动。尽管价值运动与物质运动相互依存,但因价值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它与物质运动又是经常背离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数据,不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严格地说,都只能来源于某一时点上的记录。当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相背离时,会计计量不可能十分精确。如劳动资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与它们的价值转移过程,无论采取哪种折旧或摊销方法,都难以与实际完全吻合。

并且,会计报告只限于能以货币量度表现的信息,在帐簿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用来明确说明企业人员能力、组织效率、外界力量影响或其他有关方面需要了解企业的极重要的非货币信息的。因此,会计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只能是近似地反映客观事实,而不可能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

2.会计处理的程序性产生计量近似性。在会计处理的信息中,按照原始数据在会计系统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信息和再生信息。初始信息是指不需要重新组合的信息,要求计量精确;再生信息是指需要重新组合,浓缩加工的信息。再生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序复杂多样,时间过程长,需要会计人员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分解、摊配方法,致使所形成的信息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如在计量产品成本时,对如何分摊共同费用,需要人为地确定各种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假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这些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的选取,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无法消除分配本身带来的误差,而且组合、分解、分配、分摊次数越多,计量误差越大。

3.会计信息的目的是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会计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期间,以及时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反映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及时性、相关性信息。在这一会计处理过程中,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相应设置了跨期摊配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递延资产”等帐户来处理经济业务入帐时间与收付实现时间不同步的问题。这不可避免地要对未来状况进行判断。另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为了防范风险,在会计上采取审慎原则。例如,依法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对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以法规制度为依据,在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还要以主观判断为基础,因而往往缺乏客观性,会计计量的近似性显而易见。

二、会计反映对象的复杂性扩大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

会计反映的对象是价值运动,它是一个处于一定环境下不间断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会计要在这游移不定的运动中反映价值运动,必须借助于会计假设,人们一般认为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制造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会计假设所作的断定以及根据过去客观情况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等呈现出许多与现时状况不符的现象,这扩大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了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以及企业破产、兼并、相互控股等现象的大量发生,引起了会计主体的复杂化。例如,母公司需要编报合并报表,而少数股东权益、外币折算损益、商誉等都成为不可忽视的会计问题。不同利益主体对各种计量方法各有偏好,各种计量结果都只是以主观因素为基础的近似数据反映。

2.现代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生产,人工等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设备支出及与之相关的固定费用的支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工等直接支出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提供现代制造环境下的真实成本信息,这无疑扩大了计量的近似性。

3.传统会计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这一原则在币值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提供较准确的信息,但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币值不变的假定与现实不相符合,会计反映的资金、成本、利润信息不可能十分准确。

4.除了上述几点外,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诸如衍生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为扩大销售而采取的各种促销措施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最终扩大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

综上所述,会计反映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影响会计计量近似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会计人员是控制会计计量近似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

会计计量的近似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是相对的,它与客观现实有一些距离,并且这个距离永远不会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而有所降低。相反,由于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对各类经济事项的反映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判断。估计以及在判断基础上选择最优的会计方法。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其反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虽不能消除会计计量的近似性,但可以控制它,使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质量,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

在会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只要会计人员遵守了公认的计量准则,由此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应该说就是真实的。这些应该遵循的计量准则包括:

1.计量方法、时间的一致性。会计计量必须始终以统一的计量方法,前后期一致地进行。这样才能使计量结果前后期连贯,便于比较、分析。

2.计量的可验证性。任何一种计量结果都能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原始数据联系起来,这就是可验证性。它要求计量要以客观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3.计量的相关性。会计是否能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根据相关性的实质,会计计量的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能在决策上有影响作用,具有反馈价值和传递的及时性。

4.计量的成本效益性。在计量过程中要求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为取得计量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应当小于使用这些计量结果所带来的效益。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5.计量中的审慎性。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在进行计量时应计量可能的损失,不计量可能的收益,只有收益“赚得”时才予以计量,以使企业在充满风险的经济活动中能稳步发展。

作为会计工作主体的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计量近似性的本质有助于防止实务工作中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为计量而计量,搞繁琐哲学,容易陷入假帐真算的境地;另一种是夸大会计计量的近似性,无视会计准则、制度的严肃性,不遵循计量准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恶果,损害了会计的声誉。因此,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修养与建设,成为控制会计计量的近似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

标签:;  ;  ;  ;  ;  

正确认识会计计量的近似性_会计计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