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吸引外资进入新阶段的思考_投资总额论文

论浦东新区吸引外资进入新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吸引外资论文,新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浦东开放已经走过8年历程。8年来,浦东始终将引进外资作为浦东开发开放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随着开发开放不断向深度、广度推进,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历史性跨越,浦东利用外资在数额上已连续数年保持上海的1/3。至1998年4月已累计吸引外资173.2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8.65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建设项目4889个。认真回顾、总结8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浦东新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机遇与挑战。因此,确立浦东扩大引进外资的战略,对于走向新世纪的蒲东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一、浦东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大背景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浦东新区吸引外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997~1998年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不仅导致了这一地区出现了30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给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也对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截止1997年底,东南亚国家在浦东共投资282个项目,占项目总数5.7%,总投资8.5亿元,占3.6%,合同外资3.3亿元,占4.4%,在浦东外资项目中的比重很轻微,但若将东南亚地区列入观察范围,则情况会有所不同。

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浦东新区的投资项目共达2882个,占58.6%,投资总额达137.2亿元,占吸引外商总投资的57.6%,合同外资41.4亿元,占总数的54.5%。到目前为止,在投资总额排名前10位的外资项目中,东亚国家占据三名,无论是投资项目数、总投资额或合同外资额,香港和日本分别列居第一、第二名,韩国位居第九位。其中,香港的投资项目达2126家,占项目数的43.2%,投资额87亿元,占36.5%,合同外资27.4亿美元,占36.1%;日本在浦东的投资项目有663个,总投资43.8亿美元,合同外资11.8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13.5%、18.4%和15.3%。日本的投资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达660万美元以上,如果日本和香港相加,其投资项目占新区全部外资项目的比重分别为:项目数占56.7%;总投资占54.9%;合同外资占51.4%,均已超过半数。可见,香港和日本投资在整个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带来的挑战

(1)从总体上看,据有关方面调查44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总投资为83.3亿美元,涉及到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有26个,总投资为38.97亿美元,占46.8%。在44个项目中,受影响的项目总投资23亿美元,占27%左右,与受影响项目占新区全部外资项目的比例基本接近。

(2)从受影响项目的国别看,受影响的外资项目母国均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欧及北美国家的项目基本不受影响。在东亚国家与地区中,日本、香港是投资浦东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也是受影响最多的,其次为韩国、新加坡、泰国等。

(3)从受影响项目的行业看,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浦东外资项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在44个重大项目中,房地产项目22个,占50%,总投资29.3亿元,占35.11%,受影响的项目12个,基本正常的项目32个,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7.3%和72.7%。这12个受影响的项目全部属房地产行业,占22个房地产项目的54.6%,投资额占78.9%。另有10个房地产项目,占总投资21%,属正常情况。据此,可认为大多数的房地产项目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属基本正常的房地产项目主要是香港、台湾和新加坡投资的。调查中发现台湾在浦东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基本不受影响,新加坡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而香港的房地产投资由于受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巩固、经济的稳定和人民币坚挺等港内外正面因素的影响,有半数项目投资规模、工程进度各方面均按原计划进行。

从调查的行业构成看,工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64.7%,工业性项目,包括东南亚、东亚国家的工业项目,如:909、日本索广映像等,目前均未受到直接影响。此外,创储业占0.19%,也未受影响。

(4)从受影响的程度看,浦东外资项目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后,所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主要有工期推迟、功能改变、规模缩减、撤资等四种情形。

工期推迟包括开工推迟和竣工延缓,是这次受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约占80%。推迟的期限一般为几个月到半年,个别项目则更长;功能改变是指将物业原设计功能作改变或调整,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如:韩国大宇高档房地产项目表示,将主要面向东南亚华侨、侨眷的高档公寓改为适合世界各地客商居住的住宅,这类影响约占10%;规模缩减是指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受影响等因素,将原来的投资规模缩小,删减开发建设量,也约占10%;撤资是指丧失投资信心撤回资本放弃投资,除开发经营中属正常撤资处,目前尚未发现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而撤资的外资项目。

(5)从受影响的趋势看,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及东亚各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危机有所缓和,但其潜在影响会逐渐释放,故对东南亚投资比例颇高的浦东新区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势头将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幅度逐渐趋小。从1998年1~2月的实际招商情况看,1~2月份新批准项目86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1/4,而实际到位的外资则下降了1/3以上。

市场变化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影响方面,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广泛的,除了给外商造成资金损失,融资困难从而推迟资金到位,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外,还因市场的变化造成拟建项目的功能改变和即将建成的工业项目的销售困难。

如:上述韩国大宇高档房地产项目,类似的还有浦东花木春夏秋冬别墅、上海巴鼎世纪广场、上海华源大厦。产品市场瞄准东南亚的项目,预计销售将有一定困难。例如:索广映像项目,公司每年有70%的产品外销,其中有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估计将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未显现出来。又如:联合电子项目,由于受轿车市场的萎缩影响,造成德方投资趋于谨慎,公司董事会确定1998年投资计划为3.1亿元,先投入70%,30%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2、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浦东的信心

中国政治形势稳定,经济运行健康,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与亚洲金融危机各受害国形成鲜明对比,浦东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龙头,更是外商理想的投资场所。经过前5年平均20%以上超高速增长之后,随着国家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蒲东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适度增长、稳中有进的新阶段,新一轮基础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年新区完成GDP608.22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出口3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998年GDP增速将保持在16~1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数8~1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数6~8个百分点;2000年新区GDP将要达到1000亿元。新区经济的现状与前景,在金融危机使投资者对危机诸国投资信心蒙受打击的情况下,无疑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金融危机给东南亚、东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杀伤,一时是难以恢复的,在这一空白阶段,是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大举攻占市场挤占份额的绝好时机。虽然出口成本会有所上升,但进口成本的下降也会部分抵消这一上升部分。如果以此为契机,调低地价,加大补贴,减免税收,一定会吸引其它国家外资流入,也一定有潜力将因价格弹性减弱而有可能丧失的订单保住,并有可能挤占别人的市场。

(3)浦东新区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在吸引外资的行业分布上向此倾斜。如:可以加大到韩国等受灾国引资引设备的力度,借价格下跌之机,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拓展引进外资的新领域。

(4)浦东新区在吸引外资在区位选择上应以此为契机,作相应的调整。改变过去以东南亚、东亚国家为主的格局,积极拓展渠道,作好宣传工作,大力吸引欧美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落户浦东,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国内又有市场的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工业性大项目。另外,欧美中小企业的对华投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通过调整使在浦东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

此外,浦东必须加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将重点转向国外,开拓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在间接利用外资方面作出应有的探索。

(二)上海利用外资的战略性前瞻

当前,上海市利用外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战略性变化上:在吸引外资政策上,从依靠区域性优惠逐步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国民待遇,建立国际通行的规范性法律,依法行政,提供优质服务方面转变;从依靠税收优惠逐步向产业优惠方面转变。在外资选择上,从注重项目数量,逐步向注重项目技术含量、产品总体质量、市场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转变;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方面转变;从简单加工型工业,传统汽车、通讯、钢铁、石化等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向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等新一轮支柱产业方面转变。在投资商和投资规模上,从以港澳台投资中小项目为主,跨国公司等待观望、探索试点为主逐步转向美、日、欧等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军上海,大项目逐年增多,出现了以大项目为“龙头”,大、中、小项目同时并举的发展新态势。在投资领域上,从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工业项目为主逐步转向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上海实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目标的新一轮利用外资新重点。在投资形式上,从原来单一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较少逐步转向合资、合作、独资同时发展;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外资同时发展;股权、基金、兼并收购、产权置换、产权交易以及BOT等同时发展的各种投资形式。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形势及利用外资出现的一些战略性新变化是浦东新区利用外资规划的直接背景,也是浦东新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依据。

二、浦东新区进入功能深度开发阶段

1997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形态开发进入高峰,浦东新区功能开发也进入了实质性的新阶段。以经济、金融、贸易为中心的功能开发,突出功能特色、强化功能联动,使浦东向着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1、深化功能开发

(1)利用硬件基础,支撑功能开发。浦东基础建设的骨架已基本形成,大批现代化楼宇和基础设施亟待通过功能开发释放空间、释放能量,通过功能开发盘活资产、创造效益。

以道兴城。浦东以道为纲,引导商气,延伸繁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后3年,重点进行两大快速干道系统、三条东西联动共荣线、四条商业街和两条文化景观大道的建设和沿线功能开发。

浦东的城中城气势恢弘。外环线外空港呼之欲出,环线之间汽车城、家电城、钻石城跃跃欲动。最令人瞩目的是内环线内为轴线大道所贯联的三座重城:金融城、商贸城、行政文化城。“一道三城”的崛起,其金融、商贸和行政文化的全面拓展将真正使浦东崭露现代化城市的丰姿,有力促进上海建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以城兴市。浦东已经众楼成就。目前在内环线内就有220幢大楼在建(已竣工100多幢),建筑面积达800万平方米。这些大楼相对集中在小陆家嘴地区和竹园商贸区,分别构成金融城和商贸城,将来花木地区也会高楼林立。大批楼宇一经激活,投入运营便又成为功能拓展的广阔空间。目前应着力消化楼宇存量,充分发挥以楼招商的乘数效应,将政策倾斜的重点从地的转让转向楼的租售,将政府扶持的重点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将产业开发的重点从房地产业转向房地产与金融、贸易、商业、旅游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联动。

一个城市和地区既有有形资产,也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靠有形资产承载和体现,有形资产要靠无形资产创造概念,形成品牌,提高价值。大都市的无形资产主要通过房地产来体现,以城兴市突出的是整个楼群、整个环境、整个区位、整个都市的无形资产,而不只是一幢大楼,一个楼面甚至是一个单元。浦东新区推行以城招商就是强化城中城的功能特色和集聚效应,依托金融城,促进金融大楼的招商;依托商贸城,促进商贸大楼的招商;依托工业城,促进工业厂房和相关楼宇的招租商;依托行政文化城,促进各种综合楼的招商。强化城中城的综合服务能力,如加强信息咨询服务,集中创造智能环境,为各种行业协会活动创造良好氛围等。强化稀缺资源的倾斜分流,如,为购租楼者提供一流医院的保健医疗卡,享受定期免费体验和优先就医的权利;提供或帮助获得各种体育俱乐部、文化沙龙及其它社会各流团体的会员证等。开发商和政府联手为城中城的楼宇创造附加价值,形成附加品位,增强招商魅力。以港兴业。浦东国际航空港、国际信息港和国际深水港三大跨世纪工程的建设将为浦东的腾飞增添羽翼。三大港作为浦东项级的功能辐射型基础设施,将展现新区都市化的风范、国际化的水准和现代化的创意。依托三大港,浦东要大力发展现代口岸产业、繁荣港口产业、临空产业和信息产业,拓展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功能。

以园兴居。浦东的发展以人为中心,有可持续发展的立意。以园林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高质量的生活园区集聚人气,特别是为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创造条件。浦东已有大批动迁房,今后将建造一批高质量的集聚白领阶层的现代生活园区。

(2)开发软件资源,推动功能开发。功能开发需要功能政策的推动。浦东新区已拥有一笔宝贵的功能性政策资源,如,允许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等。有效利用和开发这些政策资源,加强功能政策实施的效应和跟踪研究,及时进行配套调整,补充新的政策措施,将极大地推动新区的功能开发步伐。

证交所东迁浦东,将会通过金融产业的联动效应,有力地推进浦东功能开发。要借证交所东迁之机,强化功能效应,拓展市场空间:争取新的证券业务首先在浦东开放,允许国外券商以准会员的身份进来,在浦东开设分支机构直接经营B股,中资银行或金融机构探索适当的途径为外资客户投资B股大开方便之门;争取在浦东试点经营国债期权交易及其它金融新品种;证券基金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浦东应争取先行先试,在浦东营造“证券之都”的氛围。

利用产权交易所拓展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以形成与证券交易所等同的金融能量。上海产权交易所已东迁浦东,利用浦东政策优势,试行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集中交易的“一级半市场”,让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流动起来。

继续积极稳妥地利用外资,繁荣浦东商业。目前,国家已要求地方暂停审批外资零售商业项目,并对非试点外资零售商业企业进行整顿。由于浦东商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外资发展商业较少,因此浦东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继续享受利用外资发展商业的试点权,将外资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允许现有外资零售企业在浦东开设分店。

2、突出功能特色

浦东开发突出了功能特色

(1)CBD的特色。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象浦东这样拥有国际大都市CBD的功能特点,并肩负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历史重任。浦东的大楼具有CBD的炽热概念,具有国际金融概念、商贸概念、商务概念。因此,浦东开发重点突出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功能地位,集中拓展CBD的功能。

(2)三大港的特色。现代口岸产业是浦东的产业特色之一,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象浦东这样集三大港的建设为一体。航运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也成为上海浦东的重要功能定位。

(3)能量场的特色。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象浦东这样需要大规模集聚国际经济能量,成为国际功能性大项目、大机构、大市场的密集地。因此,浦东开发不只是一个“区”的开发,更重的是一个“场”的开发。“区”的开发强调为自身服务,“场”的开发强调的则是为周边地区,为长江流域,乃至为全国服务,强调的是通过大海,面向世界。

(4)科技工业特色。国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象浦东这样拥有两大科技工业园区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工业开发区。金桥工业园区以适用先进技术为主导,张江高科技园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两园特色分明、优势互补,创造新区科技工业的灿烂前景。

3、强化功能联动

当前浦东新区通过“五个大”的功能联动对全国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大工程的功能联动。重大辐射型基础设施具有很大的服务半径,如深水港、航空港和电信港一经建成投入使用,可为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提供种种服务,促进现代口岸经济的发展和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及物流、客流中心的形成,大型科技博览会、会务展览中心也都具有宽广的服务面。

(2)大项目的功能联动。大项目具有很强的零部件配套、生产延伸和技术扩散的联动效应。据测算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平均需要10个配套厂家,而一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所需配套厂家多达50个,到2000年新区工业大项目的配套厂家将不下2000个。这无疑是新区众多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这些配套项目也将成为上海、蒲东与长江流域地区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3)大集团的功能联动。大集团具有极强的组合资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上海浦东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进驻,特别是管理中国项目的地区总部,这无疑将产生极强的产业联动作用。国内集团的入驻,种种形式的内联企业发展,浦东企业大集团如金桥、陆家嘴集团的崛起,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功能联动效应。

(4)大机构的功能联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国内外的商务机构、大银行、大金融机构等,其活动天地都远远超出上海范围,通过这些机构,无疑会加强上海浦东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实现功能大联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已东迁浦东,大批券商机构积极跟进,其功能联动的乘数效应极强。

(5)大市场的功能联动。上海的各种市场如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等不断扩大服务途径,拓广经营空间,促进各种资源的汇流和有效配置,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联动效应。

三、浦东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

(一)浦东新区历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总投资额、协议外资额

从上表可以看出,截止1998年4月浦东新区共批准外资项目4889个,总投资额为2803077.8万美元,协议外资额为17157223.5万美元。其中,1981年到1989年批准项目数为55个,总投资额为51927.3万美元,协议外资额为27516.2万美元;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以后,批准项目总数为4832个,总投资额为2748600.6万美元,协议外资额为1687263.8万美元,分别比开放浦东以前增长86.85倍、51.93倍、60.32倍。

浦东新区引进外资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浦东处于未开发阶段,引进外资工作尚外于零散、无序状态,外资项目少、规模小、增速缓慢,批准项目数、投资总额、协议外资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6.99%、8.96%、11.7%。

第二阶段(1990~1993年):1990年国家制定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政策,建立了浦东新区,在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工作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1993年浦东新区借南巡讲话的春风,引进外资工作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年浦东新区批准外资项目数达到1107个,比1990年增长40倍;投资总额达到39.1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71.45%,比1981年增长153.22%;协议外资额达到22.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62.34%,比1981年增长239.40%。第二阶段批准项目数、投资总额、协议外资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1.08%、60.69%、58.28%。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经过上一阶段的高速增长,浦东新区引进外资工作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1993年以来,针对前一时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实际情况,我国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控制了过度投资。该阶段的特点为:(1)不再追求数量上的盲目扩张,更加注重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在批准项目数明显下降的同时,投资总额却呈现上升的趋势。1994年批准项目数比1993年下降了45.26%,投资总额、协议外资额仍分别增长了2.91%和10.86%。(2)由于引进外资政策的调整,协议外资额出现下降的势头,中资比例逐年上升。(3)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外资项目数、协议外资额均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0.36%和15.01%。第三阶段批准项目数、投资总额、协议外资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33%、3.23%、-0.98%。

上表显示,浦东新区历年批准项目中,虽然中小项目(3000万美元以下)在项目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小。其中,500万以下的小项目在个数上占到86.81%,但是投资总额却仅占到7.62%。而1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80亿美元,占到全部项目投资总额的64.81%,相当于其它所有项目投资总额的1.84倍,但项目个数仅占到0.86%。这表明了浦东利用外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看好浦东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历年批准项目投资方式分析

历年来浦东新区所批准的合资、合作、独资、股份的外资项目数分别为2501、281、2093和14个,所占比例分别为51.156%、5.748%、43.093%和0.003%。其中合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协议外资额在总量上分别达到179.2亿美元和91.5亿美元,位居所有投资方式之首,外商平均出资比例达到51.03%。这说明在浦东引进外资项目中,合资这一投资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

在浦东开放的过程,历经了一个从以合资占主导地位向以独资占主导地位的逐渐转化的过程:(1)中外合资企业占主导时期。浦东开放初期,外资企业主要采用合资的方式,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资流入量的增加,合资企业的总数不断上升,从1990年到1993年合资批准项目数以年均1.43倍的速度增长。1993年以后合资企业数开始逐年减少,但是到1995年,合资企业在各种投资方式中仍占主导地位。(2)独资企业迅速增长时期。在浦东开放初期,独资企业数量很少,1990年批准项目4个,占全部项目数的2.148%,1991年批准项目9个,比重仅为0.1%,此后,外商独资企业项目数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从1990年到1997年批准项目数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0.31%。1996年独资企业项目数达到459个,第一次超过合资企业,在所有投资方式中的比重从21.48%上升到59.53%,1997年独资企业份额已上升至72.8%。这主要是因为,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矛盾较多,产权关系不规范,管理困难;而独资企业决策直接,效率较高;另外,独资企业比重上升,也与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战略有关,建立独资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利润转移,并且能够防止技术扩散。因此,外资企业更愿意采用独资的方式进驻浦东。

(三)历年批准项目行业分析

浦东新区历年批准的外资项目中,第二产业的批准项目数为2991个,投资总额达到141.37亿美元,位居三类产业之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5.011%、51.898%;第三产业协议外资额为86.36亿美元,占到全部协议外资额的52.33%。因此从总体上看,第二产业仍是对经济贡献度最大的产业。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有助于浦东乃至整个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四)浦东新区外资企业国别分析

截至1998年4月,港澳台地区累计在浦东被批准的投资项目达2503个(澳门为40个),占全区外商投资项目数的51.20%;投资总额达到100.06亿美元(澳门为8037.5万美元),占全区外商投资总额的35.70%;协议外资额62.13亿美元(澳门为3376.7万美元),占全区外商投资协议总额的36.21%。其中香港投资项目数达到2040个,总投资额94.89亿美元,协议外资额58.71亿美元,均居所有国家之首。可见,香港在浦东外资的企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平均投资规模来看,在前十位国家(地区)中,平均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德国,达到2955.4万美元,韩国、英国分别以881.95万美元和723.73万美元的平均投资规模位居二、三位。港澳台地区的平均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均在500万美元以下,分别为465.17万、201.84万和103.08万美元。

若对在浦东新区进行投资的一些主要国家进行分析,从总体趋势来看,1994年各国投资项目数都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1993年下半年国家采取宏观紧缩政策,投资项目总体上下降所致。1997年下半年由于东南亚地区发生金融危机,因此该地区在浦东的投资项目数达到历史最低位。

四、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前瞻

8年来,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向深度、广度推进,在利用外资方面已连续几年走在全国各地开发区前列。权威人士分析,世界资本对中国市场信任度明显提高。浦东新区利用外资的能力及水平也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今后,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1、浦东成为一个国际投资区

目前,世界上共有63个国家和地区在浦东新区投资了4889个项目。香港、日本、美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已成为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今后这一趋势将有增无减。

2、重大项目将成为新区引进外资的主体

从1998年起,新区利用外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总投资、协议外资中大项目占绝对比重,分别占90.6%和85.7%。大项目的建立与建成,将成为新区未来支柱型产业,引导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型高科技产业走上新台阶。

3、外商投资将出现系统化、配套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共有17个国家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浦东投资115家企业,众多跨国公司进入也吸引相关联企业跟进。这一点已有所体现。如SGM吸引了包括德尔福、开利、伊顿、博世、法澳雷等世界著名汽车零件厂商的配套投资;德国西门子连续投资关联企业5家;日本欧姆龙投资3家电子系统产品企业等。目前已有15家跨国公司在浦东平均每家投资2个以上项目,总投资27亿美元,协议外资19亿美元。

4、外商投资领域将向高层次、新领域发展

在上海和浦东新区总体产业政策导向下,投资浦东的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外商投资的高层次产业方面已形成英特尔、惠普、贝尔等电子、通讯工业;罗氏、麒麟生物制药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另外,投资浦东第三产业项目也不断增加,投资项目也将从一般高档写字楼、宾馆、餐饮、娱乐等项目向金融、商业、物业管理、设计、投资、科技咨询中介以及公共事业服务等方面发展。

5、服务业将成为浦东新区引进外资的热点

加快引进国外服务性行业不仅是为了适应我国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深化浦东产业功能开发的迫切需求。浦东要建设成为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三大中心新城区,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大金融财团和大投资性集团的地区总部落户浦东势在必行。吸引更多的国际著名服务性企业投资浦东,对进一步引进外资、外技有着催化作用。据估计目前浦东吸引世界500强服务性公司仅占香港的10%左右,新加坡的20%左右。进一步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服务性公司已成为浦东持续保持利用外资势头一个及其重要的源头。同时,国际著名大公司进驻浦东也通常要有一个完善良好的配套环境,若由其在国外固定的客户到浦东延续服务,也是改善浦东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方面。

随着浦东新区的投资硬环境不断完善,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效率的提高,政策法律等软环境不断优化,优秀人才落户浦东,浦东新区吸引外资前景看好。

标签:;  ;  ;  ;  ;  ;  ;  

浦东新区吸引外资进入新阶段的思考_投资总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