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先进优秀的管理模式,是影响到电力工程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手段,针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积极提升其整体的使用水平。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1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电力工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电力工程管理要求电力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管理电力工程的整个过程,确保电力过程的合理性,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满足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而且电力工程管理需要电力企业与各个避免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以提高电力工程工作的效率。电力工程管理包括建设材料管理、工程监理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规划管理几个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目的。同时,通过系统化的管理,规范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按时交工,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2.1 CM模式
电力工程管理传统模式中的CM模式是二十世纪出现的电力管理模式,其主要含义是业主将电力工程项目交于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能够加快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是一种电力工程管理控制方法。采用CM模式进行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边设计边施工,还可以最快速地将设计者的理念表现出来。在CM模式管理下,电力企业直接领导电力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的合同采用的承包方式通常是成本加利润。现阶段,CM模式在一些电力工程管理中应用,但是其应用仍处于未成熟的状态。
2.2业主管理模式
业主管理模式(Owner Management Model)充分保障业主方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保障业主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业主自身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不足,增加了电力工程整理管理的难度。
2.3企业自建模式
企业自建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最为传统的类型之一,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应用较多。在这种模式之下,电力企业作为业主方,对电力工程进行自主管理,并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各项建设等直接负责,因此,在企业自建模式下,由于企业在专业知识、能力、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工程管理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相应的工程项目资源不懂得有效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大增加工程的建设成本,因此,这种企业自建的落后模式正逐步被淘汰。
2.4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继企业自建模式之后出现,这种模式将电力工程管理的责任和工作一分为三,分别是电力企业、承包商、监理方三个方面,打破了企业自建模式中企业独自承包的局面,使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其中监理方受电力企业的委托,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有效地弥补了企业自身知识经验、技术、业主知识不足的局限性。但这种模式由于对项目的管理分权,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由于监理方属于第三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尽责的问题,不能对项目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ECP模式
ECP是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汉语翻译为:设计、采购、施工,目前,在国际上,ECP模式比较流行和普遍,在EPC模式过程中,企业让专业的队伍来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服务等,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确保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但是,由于企业会经常询问建设的相关事项,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难以有效发挥EPC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2.6 PMC模式
PMC的全称为Project Manage Company,汉语解释为:是项目管理公司。传统电力工程管理PMC模式是业主委托承包商进行电力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投资安全,施工材料的采购,现场施工等。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我国对PMC管理模式仍然是比较陌生的。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3.1创新管理理念
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起步较晚,管理理念比较陈旧、落后,严重制约了电力工程的发展,所以,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从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分析电力工程的发展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电力企业,以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改变固有的管理理念,以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同时,电力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的效果。例如:采用监理模式的情况下,可强化监理单位对关键质量控制点(WHS)的监控和平行检验,由监理单位负责落实,不替代施工等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关键质量控制点特指见证点W (Witness Point)、停工待检点H (Hold Point)、旁站点S (Standby Point)。
3.2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执行人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针对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内容、业务技术能力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和说明,提升管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积极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采用指标分析和表现的方式,展现出各个管理人员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考核工作,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工作岗位上。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提升全体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积极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
3.3促进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创新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特点,其项目施工的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所涉及到的因素也相对较多,所以,在电力工程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全过程、全要素作为分析的重点,并在制度创新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①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通过高效率管理团队的建设,实现对项目工程高效率的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及稳定运行提供良好支持。②电力工程管理项目的设计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拓宽管理者的思维,不能将其管理意识局限在施工阶段,使他们认识到项目设计的重要意义,聘请专业的项目设计人员,实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③电力工程项目需要实现合理分工,在工作项目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而且在这种背景下,也可以通过分工管理实现团队间的协作配合,减少团队工程相互制约问题的发生。④在全过程、全要素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强化责任制度的构建,对每位员工进行明确分工,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严格性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项目设计的核心意识,并充分保证项目管理的整体质量,明确管理工作的基本责任,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结束语:
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力工程建设的优劣决定了我国的电力资源能否有效利用,而只有加强电力工程管理效率,不断改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才能有效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在电力工程管理上敢于应对挑战,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在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找到适用于自身状况的创新管理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08)
[2]刘暕.关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08)
论文作者:吴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