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淀区论文,北京市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新举措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意见要求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大会的精神要求,围绕把海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的中心任务,按照“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基本思路,做好三项工作,打造五个平台,建立四支队伍,强化一个阵地。
一、做好三项工作
持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文明交通”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拓展文明引导,加强志愿服务,丰富文体活动,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工作的影响力。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整体提升海淀综合实力;全面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大力营造“做文明有礼北京人,争当文明单位村镇”的创建氛围。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一批深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精品力作;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形成全社会共育共教的良好格局。
二、搭建五个平台
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一是优化文明委的平台,扩大文明委组成成员,成立文明委下设的部队系统、高校系统、中央国家机关、科研机构、两新组织五个协调组,建立联席会制度,提高文明委的统筹、组织和协调力。
二是打造社团组织平台,建立并完善海淀文明建设促进会,将不同的社会群体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这个平台,扶持、培育、引进、整合一批重点的NGO,并以共同兴趣为纽带,成立海淀网友会、车友会、歌友会,加强社会“自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为海淀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力量。
三是完善文明市民学校平台,健全区总校、街乡中心校、社区(村)分校有效衔接的文明市民学校教学体系,增强各级学校的师资力量,探索建立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建设好百姓的精神文化家园。
四是建立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平台,推进各街道乡镇成立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有效整合海淀丰富的“五老”资源,建立老幼互动工作机制,打造系列品牌活动。
五是组建专业机构支持平台。筹建海淀区文明建设项目研究中心,按照“政府归位,市场入位、社会到位”的基本要求,广泛调动各类专业机构和部门参与海淀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实现精神文明工作管办分离,发挥更高工作效率。
三、打造四支队伍
培养精神文明专职工作队伍,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升专职队伍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组建专家指导队伍,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海淀精神文明研究,为海淀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拓展文明引导队伍,通过培训推进职能转变,加强公共场所的文明引导、文明宣传和文明监督。
整合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培育志愿者骨干,全面提升志愿者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阵地建设
整合区域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户外广告、精神文明宣传栏等各类媒体,打造全方位、高品位的宣传阵地,加强舆论引导,扩大宣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