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大跨度混凝土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马玉金

中铁十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大吨位、大跨度混凝土箱梁采用顶推法不仅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且能保证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工程的投资,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大吨位、大体积、混凝土箱梁、顶推施工

1、工程概况

顶推法施工最初由德国教授包尔和弗.雷昂特博士首先提出,1962年其设想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进行研究,该桥为4跨连续梁(73m+2×85+36m)。随着顶推技术的发展,在曲线桥,坡道桥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功地在拱桥、斜拉桥上得到了运用。我国顶推法施工的桥梁起步稍晚,1977年西延线上的狄家河桥是我国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随着铁路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湖南、江西、湖北、河北等地相继施工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桥梁。

顶推法主要优点有:1、生产集中、工点集中,便于管理,组织成工厂化生产模式,对质量有较好的控制。2、所需的施工场地布置,是最经济的。所需的机具设备是最少最省的,也可以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

主要缺点或不足有:1、顶推过程中,梁体需要承受反复应力变化,需要增加钢筋或预应力钢束,由此而带来用钢量的增加。2、制梁场地及设备要求高,制梁台座基础应当无下沉无变形,底模刚度要求等,且应平整。滑道设置要求也高。3、对于变坡度,变曲线的桥梁上难以施工。但在多坡度或多种曲线半径变化的桥梁上,若仍用顶推法施工,其困难将会大大的增加。经济上也是不合适的。

某桥梁主桥2为(3×28)m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顶推梁段长84m,重量为3100t,顶推运行轨迹为竖曲线,R=5000m,T=115.0m,E=1.3325m。顶推过程中最大跨度28m,需要设置19m前钢导梁,顶推行走距离为94.5m。

图1顶推总体布置图

2、顶推总说明、技术参数及各系统

2.1、顶推总说明

顶推段箱梁在20-23#墩之间的满堂支架上进行预制,张拉。拆除支架后受力体系进行转换,箱梁通过滑动系统作用于支承墩上。安装顶推连续千斤顶,钢绞线锚于箱梁内,借助滑动系统,克服摩擦来达到梁体向前顶进,落梁、就位[1]。

2.2、主要技术参数

1、顶推段总重:3100t(含护栏、防护屏等);

2、顶推前进速度:10m/h;

3、顶推运行距离:94.5m(其中试顶推2.5m);

4、顶推运行时间:94.5/10=567分钟;

5、顶推就位轴向误差:±20mm;

6、滑道安装精度:滑道顶面标高为R=5000m竖曲线,顶面标高误差不大于1mm。

2.3、顶推各系统

顶推系统主要由支承、滑动、导向及纠偏、导梁、牵引索及动力等系统组成[2]。

1)支承系统

在顶推过程中存在多次体系转换,根据顶推段的预应力配置情况,需在20-23#墩中间设置3排临时墩,间距16m,采用8根Ф800mm*14mm的钢管桁架结构,管间纵横向设置三道横联,二道斜撑,桩基础,桩顶设置矩形承台。

2)滑动系统

滑道为点式滑道,临时墩及永久墩上设置9组,两滑道中心间距3.5m,为钢箱结构,顶宽80cm,铺2mm厚不锈钢板,上涂抹硅脂润滑剂,满铺规格为79×50×3cm的四氟乙烯滑块,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同时制作部分薄厚不一的滑块备用。滑块顶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为保证箱梁纵向之间梁底的衔接,以及顶推过程中四氟乙烯滑块能够顺利塞入,滑道钢板纵向两侧做成斜面,坡面处填干硬沙(以利于拆模后能顺利掏出),并保证柔性支撑比刚性支撑侧高5mm,以保证梁底的平顺[3]。

3)导梁

导梁长19m,由3段组成,预埋段(长3m)、中段(长8m)、前段(长11m),钢导梁采用变截面形式,根部梁高2.77m、最前端梁高1.6m;上、下翼缘采用变宽及变厚过渡,宽度由0.7m变为0.55m、0.4m,厚度由36mm变为28mm、24mm、20mm;腹板高度随梁高变化,厚度由30mm变为24mm、16mm。各节段间采用10.9级M27、M22高强螺栓联接,通过横联形成一体。

4)牵引索及动力系统

选用ZLD300连续千斤顶顶推系统,包括:4台ZLD300连续顶推千斤顶、4台顶推泵站、1台笔记本无线主控台及联接系统的高压油管、控制电缆、设备至电源的电源电缆。横向布设千斤顶中心间距80cm,单顶顶推力300t,总计1200t。

反力座设置在23#、24#、25#墩顶系梁上,反力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通过钢板直接焊接永久墩系梁上。在箱窒内设置2组拉锚器,每组拉锚器钢绞线的中心间距80cm,采用9根Φ15.24mm钢绞线穿过顶推千斤顶锚固于拉锚器上。

5)导向及纠偏

在23#、24#、25#、L1#、L2#、L3#墩两侧均设置限位装置6对。限位装置由连接钢板和导向轮组成,通过可调丝杆(高强螺栓)与限位骨架连接,限位装置骨架采用40b槽钢制作,通过相同型号槽钢连接成一个整体与限位墩顶钢板焊接。在顶推过程中,限位滚轴边距离箱梁接触面预留2cm活动量,顶推时通过调节丝杆的长度来进行梁体纠偏。

3、顶推施工

3.1施工准备

1)试顶前拆除侧模、底模模板及支架,同时在续放滑块处、导向纠偏装置四周、测量观测点处、顶推千斤顶及操作处搭设工作平台及纵横向通道,平台及通道底于梁底1.5m。

2)安装调试顶推千斤顶,同时安装牵引束,先用人工拉紧钢绞线,再用240Q千斤顶逐根预紧2KN的力,对称重复数次,以保证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

3.2试顶推

顶进距离为2.5m,记录顶推力大小、摩擦力大小、运行速度、各系统工作情况、受力情况相关参数,并与理论参数进行对比,对顶推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调整顶推相关参数。

3.3正式顶推

1)顶推步骤

顶推先采用手动模式,然后转换到自动运行同步模式,主控台操作人员利用笔记本中控台,使2台千斤顶统一同步顶推,进行主梁的自动连续顶推[4]。

油泵操作人员调整溢流阀的工作限压,在顶推力达到20%、40%、70%、90%、100%等状态下,检查各受力结构变形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检查油泵,千斤顶,前后夹持器,前后监控器,压力表,钢绞线是否异常。

分次顶推94.5m,用时576分钟,箱梁顶推至设计位置,落梁,施工桥面系。

3.4、落梁

1)顺桥向在23#-26#墩的每横系梁上分别安置两个800t的千斤顶,千斤顶的顶底面应垫一块3cm的厚钢板。

2)顶推就位后安装永久墩支座,同时在支座上铺设80*80*1cm的钢板作为保险墩,每次拆除1块,缓缓落梁。

3.5、施工监测

1)横向位移监控

在导梁顶面、箱梁顶板前后端中线位置固定一个小棱镜,分别在顶推前、每顶进2m、顶推就位后采用全站仪观测小棱镜,根据测设的小棱镜位置推断箱梁及导梁的横向位移偏差。用同样方法,对临时墩顶部位移进行监控。

2)导梁挠度监控

采用水准仪法对导梁挠度进行监测,测点设在导梁前端断面上,横向共2个测点,分别在顶推前、每顶进2m进行观测。如大于设计值时,顶推应立即停止,分析相关数据,查找原因,确保没有问题后再继续顶进[5]。

4 顶推过程理论分析

施工顶推过程采用MIDAS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4.1、顶推过程最不利工况

1)梁段后端离开22号永久墩时,悬臂16m,此时在3号临时墩顶处产生最大正弯矩,M=39291.6kN.m,此时3号临时墩墩顶处梁体单元上缘有1.3MPa左右的压应力;

2)顶推梁段就位时,在23号永久墩与24号永久墩跨中处对应的梁段产生最大负弯矩,M=-23415.9 kN.m,此时相应梁段单元下缘有0.7MPa左右的压应力。

4.2、顶推过程中梁体倾覆稳定性

1)顶推梁段离开1号临时墩时,顶推梁体后段悬臂16m,梁段抗倾覆系数为18.4;

2)导梁前端到达24号墩时,导梁与9m长的梁段处于悬臂状态,抗倾覆系数为44.0。

施工要求抗倾覆系数不小于1.3,此两种最不利工况下均满足要求。

4.3、顶推过程牵引力作用下墩身检算

1)竖向力

由MIDAS计算结果:顶推过程中,在23号永久墩上产生的最大竖向反力为Fz=11652.5kN。

2)水平力

作用于23号永久墩墩顶上的水平力为:Fy=11652.5*0.1*1.3=1514.8 kN。

3)23号墩墩身截面检算

永久墩为双柱墩形式,检算时按单柱检算,相应作用在墩顶的反力值为:Fz=5826.3kN,Fy=757.4kN。23号墩墩高8.0m,水平力在墩底截面产生的弯矩为M=757.4x8=6059.3kN.m

墩底截面由MIDAS检算结果:

满足规范要求。

各施工工况验算结果表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梁的施工应力控制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在第二施工阶段,拆除全部顶板束后,箱梁支点上缘以及跨中下缘出现了0.6MPa左右的拉应力,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的0.70f‘tk =1.855MPa范围之内,之后的施工阶段,箱梁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也出现在施工第一阶段未拆顶板束之前,箱梁下缘9.24 MPa,满足规范要求。

5、结论

本桥顶推距离为94.5m,最大顶推跨度28m。顶推运行轨迹为直线,顶推重量为3100t。顶推过程中结构空间受力明显,解决了顶推过程中柔性墩受力问题;顶推运行距离长,解决了设备稳定性、同步性的问题;很好解决了顶推导向及纠偏等问题;后锚为混凝土齿块,受力更合理,方便了施工;解决了大吨位、大跨度混凝土构件在顶推过程中的连续、平稳、安全等多项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恒山,吴静,陈湘林.顶推法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6(3):178-180.

[2]苏国明,孙爱田.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顶推施工新工艺[J].铁道标准设计,2009(11):56-58

[3]扬沪湘,陈湘林.预应力连续梁顶推技术的成熟[J],公路,2001(3):10-13

[4]王卫锋,林俊锋,马文田.桥梁顶推施工导梁的优化分析[J].工程力学,2007(2)

[5]秦卫雄.连续箱梁顶推法施工工艺[J] .湖南交通科技,2003(3):87-89

论文作者:马玉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大吨位大跨度混凝土箱梁顶推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马玉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