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兰
(福建圣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摘 要】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我国推行几十年之后,我国建设领域仍暴露出种种质量问题,“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始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宗旨。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本着“预防为主”[2]的原则,将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防范于未然,从而提升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品质并从根源上减少质量安全事故。
【关键词】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工程
近年来,随着加快改革开放,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先锋产业,“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切实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要的环节,也是解决我国工程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工程质量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从工程质量管理主体上分,可分为工程质量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2],自控主体指的是直接从事质量形成职能的主体,监控主体指的是对他人的质量成果或形成质量的过程评价和监督的监控主体。目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PDCA循环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以及全面质量(TQM)管理原理[2]。PDCA循环原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置,计划和目标为控制基础,通过不断地循环,持续不断地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三阶段控制原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但这三大环节构成有机整体,其实质就是PDCA循环原理的具体化。全面质量(TQM)管理原理指的是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主体通过有效运用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构建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并对工程项目质量展开管理,以求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既定目标。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工程质量,强调工程质量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中,笔者主要谈论以下几点:
1、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到所有参与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等,各单位的参与人员对工程质量理解及认识都会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的形成。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不够重视,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不够规范,一线工人没有进行职业培训直接上岗,这些在我们的建筑施工现场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例如工程设计浮于表面,结构设计人员通常为了赶任务,设计方案没能具体分析,照抄照搬类似工程的设计方案;现场一线工人只是遵从技术人员的指令工作,即使是明知是违反操作规程的指令仍然执行;监督人员没有依照监督法规要求操作,随意离开现场等。这些行为均为工程质量问题埋下隐患。
2、建筑行业法律体制不健全
现行的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不能够有效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一些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出现“人情项目”“领导关系项目” [3]等,一些无资质的施工单位或供应单位挂靠其他有资质的单位以获得承接项目的资格,这些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自控主体的单位的为了完成任务,通常是临时拼凑一批人员来完成项目任务,这些项目有时由没有注册资质的人员(如项目经理)来充当,由此也催生了现在市场上火热的证件挂靠业务。而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控主体,虽然二者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却未能使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2],这也是我国工程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导火线。
3、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执行不力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一方面强调的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另一方面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我国现行的大多数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然停留在阶段管理模式[3],国家规定,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五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决策阶段、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2]。在这几个阶段中,各个阶段都应开展质量管理,而且应该是互相衔接的。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有些阶段的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真正有进入质量管理范畴的只是后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彼此孤立,各阶段间的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联系。建筑产品应该是一个集科学、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产品,任何阶段质量管理的缺失或缺少联系势必影响产品功能的发挥。其次,以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强调的是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和精髓[3],遗憾的是我们的工程项目经常出现了工程质量事故后,才开始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是事后控制的方法。虽然质量管理中三控制原则并行采用,但采取事前控制有助于将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全面质量管理做到全过程管理又能够重点突出,避免全过程管理中的各种漏洞,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
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开始只是简单的借鉴国外已有的工程管理理论,后来才慢慢发展并不断地丰富起来,这需要一个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需要由工程相关人员和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和改进,在这里,笔者浅谈下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以提高和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为起点。
从业人员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数,全面提高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目前,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涉及到的人员很多,文化水平层次不一,要从意识形态落实对质量管理的认识,需要多层次,分部骤的进行。对于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从业人员更多的组织一些技术经验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专业培训教育;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参与人员定期的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和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要提高工程质量,就应先从加强人的思想认识着手。
其次,加强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监督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
针对当前市场上出现无序的现象,如一些招投标乱象以及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混乱,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规范,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作为监控主体与政府部门的全方位的监督监控模式,例如,放大非政府监督主体的监督范围,但政府监督部门加强对企业监督主体的违法监督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二者间的联系,共同形成联合监督模式,这样即减轻的政府部门的监管内容繁杂的情况,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
最后,落实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全面工程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要求所有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都应该要有质量管理的意识,努力使自己的工作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贯彻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贯穿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决策阶段、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2]。可行性研究阶段、决策阶段是工程质量形成的起点,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项目实施及运营阶段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但往往这两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没被充分重视。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是相互衔接和联系的,比如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应该延伸到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应与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相呼应,与设计阶段设置的质量目标相一致。
四、结语
工程质量关乎国事民生,抓好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应从深化质量意识、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和落实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着手,逐步实现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品质,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彼得斯?霍布斯.项目管理[M]. 第三版.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2.
[2]施骞.胡文发.工程质量管理教程[M].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
[3]熊向阳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
论文作者:王爱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主体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