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河道保洁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也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概述了河道保洁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河道保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的科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必要性;存在问题;科学策略
河道是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对水资源的大力开发、有效利用、科学管理以及针对性保护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河道。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阶段性调整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些年来,我国的许多河道经常遭受多种河面漂浮物的严重侵害,河道保洁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进行河道管理的基本性与经常性工作。
一、河道保洁的重要意义
我国河道沿岸分布了许多的城镇与村落,河道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进行河道保洁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河道保洁可以净化河道环境,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因为水体富营养化等多种原因,我国南方地区的许多河道遭受了诸如水葫芦等多种水面漂浮物的严重危害,从而导致河道的泄洪排涝功能减退,河道内的水质污染严重等重多问题。而河道保洁不仅可以大量清除这些水面漂浮物,净化河道,还可以有效防止河道上游的各类漂浮物转移到河道下游,随之进入内河,影响城市居民的供水安全。其次,河道保洁能够维护旅游城镇的形象。我国很多的河流两岸都散布着风景优美的旅游城镇。进行河道保洁可以有效净化河道环境,减轻河水污染,这样便不会让河道破坏了河道沿岸及周边旅游城镇风景的整体美,有效维护了旅游城镇的秀美形象。最后,河道保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进行河道保洁,任由各类漂浮物散布在河道水面,就会导致河道水体与河道上面的空气、阳光完全隔离,进而致使河道水体内部的溶解氧成分大幅度减少,许多水中生物会因缺氧而死亡,最终造成河道内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1]。
二、目前我国河道保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河道保洁工作缺少正规的法律依据
现阶段由于导致河道水面各种漂浮物大量积聚的原因,在短时期内,还不太容易消除,因此河道保洁已经成为现阶段以及未来我国进行河道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虽然我国很多地区针对河道保洁工作都曾经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可这类文件大都缺少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比不上正规的法规制度。我国目前现行的诸如《水法》、《河道管理条例》以及《防洪法》等都没有针对河道保洁事务,作出专门性的规定,所以在日后修订我国的《河道管理条例》时,应从我国进行河道管理的各项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总结全国各地区河道保洁的宝贵实践经验,增加针对河道保洁事务的专门内容,从而科学指导与有效保障今后全国各区域的具体河道保洁事务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河道保洁工作缺少权威的行业统一标准
现阶段,我国在河道保洁工作的各项作业规范、保洁质量标准以及保洁定额等各个方面还没有较为权威的行业统一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开展河道保洁工作的服务单位其所需的作业经费大部分来自当地政府给予的财政拨款,然而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河道保洁定额标准,政府在为河道保洁工作拔款时就缺少一定的依据,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这样既不利于为河道保洁工作培育一个健康的服务市场,也阻碍了各个河道保洁服务单位的公平竞争。而且因为河道保洁目前还缺少统一的作业规范标准与正规的法律依据,所以在河道保洁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个别人员违规操作的现象,从而人为的引起河道的再次污染[2]。
(三)河道保洁工作的覆盖范围还较为狭窄
目前河道保洁工作的覆盖范围还较为狭窄,主要是在城区河道和一些骨干河道开展,对其它河道还未进行大面积的展开。但是因为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干流与支流是一个整体性的生态系统,河道上游如果存在漂浮物,下游必受影响。狭窄的河道保洁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河道保洁工作的整体效益。
(四)河道保洁工作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竞争环境是恒量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市场竞争环境处于良好有序状态,各个市场主体彼此公平竞争,进而优胜劣汰,这样的市场才是比较成熟的市场。但是就我国当前河道保洁工作而言,只有很少地区尝试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招投标机制,其余大部分地区的河道保洁工作依然在沿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政府指定某家企业专门进行河道保洁作业。这样就导致了河道保洁工作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行业垄断程度高,不利于河道保洁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加强我国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的科学策略
(一)对河道保洁的各种作业方式实行长效管理
河道保洁具有多种作业方式,而且因为风力、漂浮物来源以及河道性质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同的作业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作业环境,同时不同的作业方式在作业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河道保洁的作业方式主要有人工水面打捞、人工岸堤打捞、机械设备水面保洁以及截留水上漂浮物这四种。在保洁实践工作中,作业单位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进行保洁河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以及作业工艺[3]。
(二)做好河道巡查工作
一般河道巡查工作通常包括巡检河道的两岸沿线和巡检河道的水面。河道巡查工作人员大都采用经常性巡检、定期巡检以及不定期巡检三者结合的工作方法。就经常性巡检方式而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大多数地区都是规定工作人员在非汛期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巡查,汛期期间巡检次数按需要增加,对某些关键河段通常每日一检或隔日一检;定期巡检则是指汛期前和汛期后以及大潮前后必须对河道进行仔细全面地巡检;不定期巡检一般都是针对性地巡查某些被频繁侵害的河段,比如采砂作业河段、建筑生活垃圾倾倒河段以及捕捞河段等等,对这类河段,工作人员应该不定期的严格巡检或者实行突击的夜间巡查,以防止发生侵害河段的不良行为。
(三)加大对河道保洁工作的资金投入
因为河道管理工作属于一种公共事务,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河道保洁工作的资金投入。政府必须从当地河道保洁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的扶持政策,从而确保当地河道保洁工作的健康进行。首先,政府必须在当地相关单位推行河道保洁工作科学考核评比制度,用奖励代替河道保洁资金补助。在评比时,既要考虑到被考核单位实际管理的河道长度、河道数量等,又要结合具体的考核成绩,制订出比较合理的奖励标准,同时科学设立奖项,用奖励代替资金补助。其次,政府必须聘请专业人士计算出较为客观的河道保洁实际费用需求,对河道保洁工作的定额标准进行统一,根据具体的保洁数量决定所需资金费用[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河道保洁进行长效管理既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清洁健康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的河道保洁工作开展得还不是很到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长效的河道保洁管理机制,切实做好河道保洁工作,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河流的健康清洁。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关于城乡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4,(19):26.
[2] 赵金晖.中小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珠江水运,2015,(15):92-93.
[3] 罗艳红,赵梅.关于城乡河道清淤后的长效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202.
[4] 张颖彦.浅谈绩效评价管理对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的促进作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148-149.
论文作者:施四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河道论文; 工作论文; 作业论文; 我国论文; 长效论文; 河段论文; 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