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字先生”,写好中国字论文_金小红

告别“白字先生”,写好中国字论文_金小红

金小红(浙江省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现象一直是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错别字现象呈日益上升趋势,小学低段中就开始涌现一批批爱写错别字的“白字先生”。本文针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明确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0-0178-03

识字写字是孩子语文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不亚于建造高楼大厦时的地基。只有把这个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扎扎实实达成,孩子的语文学习才能乘风破浪。可是面对大量且频繁出现的错别字,我们就是常常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孩子把错别字订正三遍、五遍了事。那么我们何不追根溯源,探究孩子们为何别字满篇,错字频写?

一、写“白字”的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 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有1000 个笔画之多。像“横斜钩”和“横折弯钩”低年级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在1952 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 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 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 个。

2.形近字多

汉字中形近字比较多,运用时很容易混淆。例如:“今—令”,“往—住”。

3.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 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 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已经—以经”,“乡音—相音”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书写错误。

4.教材特点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是1600~1800 个,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3500 个)的50%还要多。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所有的字又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要求会写的,一类是要求会认的。认得多,写得少,也加大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大部分的字都是独体字,一年级下册学生书写生字的正确率也还算好,可是到了二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数量的字的积累后,写错别字的几率就开始渐渐增加了。

(二)社会环境与网络的影响

人是社会中的人,他无时不刻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

(三)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除了汉字本身的特点,低年龄段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写错别字。

1.感知不精确

低段的学生认识事物,只看大概,往往忽视重要的内容。他们识字,就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水平低的原因所造成。

2.注意力不够集中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前提下自己能发现并予以纠正。

3.存量不足

有的错别字,是因为低年龄段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误用了同音字,比如把“金秋时节”写成“金秋实节”。

4.书写态度不端正

有些学生在写字时,态度不端正,也导致了学生错别字的产生。比如生字抄三遍,明明前后都是对的,可是仔细一看,却发现中间的那个是错误的,这显然是心不在焉,态度不端正造成的。

(四)教师的教法

学生会出现那么多的错别字,是否和教师就毫无关系了呢?

1.教师的抱怨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字的时候字写得认真,错别字很少。可是教着教着,错别字却开始慢慢地多起来了。我们上课明明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地教过了,还一起写过这个字,可是一转身,作业本交上来,学生又把生字写错了:同音字出现了,有些学生就乱用一气。现在学生认得多,写得少,跟他们说在平常的组词日记里,不要写没写过的,可以用拼音代替,可是他们不听,一定要写,结果那些没学过的字在他们笔下全遭殃了。不是变成一个别字,就是变成一个错字。我们也很无奈。

2.两次教学

今年我执教的是二年级,我们学校对于各年级语文数学都有达标要求,一二年级要求词语过关——“百词无差错”。复习阶段,我将各单元的词语进行整理、分类让孩子看拼音写词语。在大量的抄写和听写下,班里的错别字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就拿“拔”和“拨”来说,非常相似,我教了两次二年级,对比一下不同教法,效果真的截然不同。

(1)记得在第一次教的时候我自己没什么经验,先教了拔字,后来转念一想,“拨”长得也很像,顺带将这字也和学生说了下。虽然觉得错误率特别高,我也只知道让学生一边说笔顺一边记字形,再加上我的板书范写,效果很差。学生本来还不认识“拨”字,我再画蛇添足下,这下把“拔”都写成“拨”了。

(2)这学期同样是教学“拔”和“拨”,我在教学“拔”时,并不呈现“拨”字,而是让学生观察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学生指出这跟手的动作有关。由此,我赶紧绘声绘色编了个故事:“小兔子找到了一个大萝卜,可惜它力气小,拔不动,它就赶紧喊来朋友和它一起使劲拔呀,拔呀,一使劲,终于把萝卜拔起来了。可是萝卜那么大怎么办,它们俩就一起放在肩头扛着回家了。拔萝卜用手,叫来朋友,还要帮忙一起扛,所以上面一定要加点。”过天,我又教了“拨"字,学生发现它比“拔”字多一横,我又加入自编故事:“很多人家为了图吉利,喜欢自己的电话号码加上许多8。8就是谐音发。拨电话,发发发!”这样一来,识字就不再枯燥,学生觉得有意思,自然就记住了。

二、纠正错别字的对策研究

完全彻底地消灭错别字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尽量减少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汉字结构复杂,字与字之间差异小。《新华字典》收集的汉字中常用字有2000个左右,这些字平均有11画,并且结构都较复杂、形体差异小,让六、七岁的孩子认识并正确辨别,确实不易。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11个,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同音词,孩子们写字时一不留心就写了读音相同的别字。那么就从这些汉字特点入手,为孩子寻找高效、有趣的学习方法。

1.双胞胎分辨法。

汉字中的形近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写出错别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新学的生字常常被已经学会的生字所干扰。那么在发生错误之前,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预测到这样的情况,及时找出这样的“汉字双胞胎”,让孩子进行辨析。如“己、已、巳”是一组形近字,连笔画数也相同,不仔细看真的难以清楚其中的细微差别,学生在使用时自然也就容易张冠李戴。“己”读jǐ,意为:①自己;②天干的第六位。“已”读yǐ,意为:①止,罢了;②已经,表过去。“巳”读sì,意为:①地支的第六位;②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如此向学生讲清楚“己”“已”“巳”的意义和区别后,再引导学生编读口诀:“己是口全开,已是口半开,巳是口全闭。”学生自然就对这组形近字印象深刻了。

2.追根溯源法。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看,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块活的化石,它们集中到一起,就构成了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座内容丰富的“史料库”。一笔一故事,画一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以及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汉字字源,从而有效预防错别字问题。

3.直观演示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如果以直接的感性材料做支柱,孩子会记得很轻松,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满”字,很多孩子会受“落”的影响,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下面。上课时,我拿起杯子,往里面加水。水慢慢从杯子里满出来了。孩子们喊起来:“老师,水满出来了!”“对啊,水满出来了,那么‘满’字是什么偏旁啊?”“三点水!”短短两三分钟,满字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他们在写“满”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有趣的一刻,并提醒自己不写错偏旁。

4.多样复现法。

小学低段学生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减少错别字,教学中必须不时地以各种形式复现,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如“晴、睛、蜻、请、精、清”是一组形近、音近字,每次要教其中的某个字,我总是带领学生再复习一遍其余学过的字,反复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以防书写混淆字形。

5.巧编儿歌法。

儿歌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对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是低段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一些形近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把它们的细微差别编成儿歌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辨别差异,易记易用。如“教”———“老师教孩子学文化”。又如“卖、买”易混淆,编成儿歌———“多了十要卖,少了十要买”除了编儿歌,还可以用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洞察、记忆汉字的细微差别。

(二)复习要及时有效,牢固记字。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是:在初步识记完成的同时,遗忘也就开始了,而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进程渐趋于缓慢。这种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这就成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如“复”字,学生开始记得只有“一横”,可是过不了多久,学生就把“复”写成了两横。所以复习一定要及时而有效。

1.课后一定反馈及时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复习,以巩固识字效果。所谓“及时”,即分三步走:一是学习生字时,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读写练习,当堂完成对生字的初步记忆。(描红是一个好方法。);二是在学习生字之后,一定要课后进行复习,可以布置抄写使学生加深记忆。(一般上完生字,我都会布置一项回家作业,把当天的生字抄三遍,再遍。)千万不要让孩子多抄,这样只会加大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三是在上下一课内容前,安排一些时间,进行生字的反馈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认读组词,安排3 分钟时间进行一次小听写,效果很不错。)

2.定期不断复习易错字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感知分化水平低,短时记忆占优势,所以更加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一定要反复性地巩固强化,才能达到长时间记忆的目的。很多学生学了某个生字,今天不会写错,明天你考察他,他也不会错。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个字如果再出现,他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孩子是短时记忆占优势的。所以定期炒炒“隔夜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这周复习上周的字词,下周复习这周内容时再将前面学过的几个难字也复习一下,到了下下周再复习一次,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反复练习可使低年龄段学生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防止错别字的生。

(三)出现问题及时反馈

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防止学生写错别字,可是学生的错别字还是有可能出现,这时我认为及时有效地反馈、纠错,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再写错别字。

1.因字制宜,及时纠错

对于学生作业本上的每一个错别字我都严抓不怠。接触少的字我就帮他写在旁边,像“的、地、得”这些字就采用圈一圈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改正;而对于文中的重点字,则是直接告知作业中有“害虫”,需要立即查找,并马上弄清楚,让学生自己去纠错。

2.整理“错题本”

我们学校历来有“错题本”,其实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并将正确的也记录下来,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同时,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错别字纠正比赛”,让学生将平时写错的字一起收集起来,并开展比赛来纠正错别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写错别字。

3.学生互相监督

除了让同学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之外,我还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发现错别字就马上给对方指正。开展这一活动,学生们的兴趣极浓,找出了错别字的学生就像警察捉住了小偷一样高兴。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

日常生活离不开使用文字,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错别字,会使学生重视正确使用文字,认识到正确使用文字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商店的价格牌,路边的广告牌,墙上的报告栏、商品说明书等,如果发现错别字要记下来并改正。大家一起来开个啄木鸟捉虫医院,进行交流。

5.尝试写“错别字作文”

学生大量识字、写字后,开始尝试看图写话、写日记,我曾尝试让孩子写“错别字作文”。让他们自己把所有的语文作业本都拿出来,从中寻找一个最可笑的错别字,也来编个童话。孩子们快乐地寻找着自己的错误,快乐地解读着当时错误的心境,快乐地编写着一个个订正错别字的童话。一篇篇有趣的小童话跃然于纸上。如《张牙“无”爪的小老虎》、《“睛”天的眼》《“拨”苗助长的田鼠》……学生兴趣盎然。

三、结论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而至今仍然饶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字。汉字克服了我国先民由于政治、地理和方言等因素所可能造成的阻隔,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了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来减少或者避免错别字的产生,首先学生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另外,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来帮助小学生纠正错别字。告别错别字,告别“白字先生”,做中华民族汉字的接班人和传承者,做中华民族文化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程三快.容易写错的字[M].西安 :西安出版社,2009:19-21.

[2]顾炎武.日知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99.

[3]李秉德.关于小学生作文中错别字情况的一个小型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48~154.

[4]张宇平.普通话与汉字书写[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

[5]张宇平.普通话与汉字书写[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6-7.

[6]俞剑维:低段写字教学中预防写错别字的点滴体会:中国知网 2014

论文作者:金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告别“白字先生”,写好中国字论文_金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