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_教育科学论文

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_教育科学论文

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教育科研论文,民族论文,寄宿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但具有教育科研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中小学科研的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把握住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一般说来,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的方针、任务、培养目标、学制、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师资规格、办学物质条件要求和标准也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多数要求是国家规定的,虽有一些地方性和区域性的要求,但也只能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大前提下进行。

就学校而言,寄宿制民族中小学与高等学校和其他专业学校的那种专业各异,学科设置变化较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情况相比,有着明显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2)较强的基础性。

由于中小学教育性质的基础性,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和研究范围也就具有基础性。它不像高校科研那样,可以直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它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人才培养中最基础的部分。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涉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研究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做人;研究怎样落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研究怎样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等等。这些研究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高科技、新兴交叉学科相比而言,属于打基础的研究。再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科研的主力军,他们所在的学校,学生就是他们的研究对象,中小学校就是他们科研活动的实践基地,他们面对的人和现象都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研究的问题也属基础教育。所以,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基础性特点。

(3)鲜明的民族性。

由于各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各异的民风、民俗,使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独具特色。同时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又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阵地,学校工作中涉及到如何处理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特别是民族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一些问题,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此,使其教育科研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4)较强的实践性。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不仅丰富了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教育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从实践中开展理论的运用性研究,并概括出新的认识。要把理论推向实践,又要把方法传播到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中去,从而推动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研究能力服务。所以,实践性成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又一特点。

(5)突出的系统性。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由于学生整日在校,实施对他们的教育就更具系统性。在这一体系中,各因素之间紧密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影响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家庭、社会等,涉及到教育的方针、政策、经费的投入、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等方面,这诸多的因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因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地、整体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研究的对象是民族中小学生,他们有着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俗,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影响他们成才的因素。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研究尤其强调系统性。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应把握这五方面的特点,这是教育科研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对象由于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家庭。来自差异十分大的地域使其具有复杂性。围绕着复杂的教育对象而产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有内部的、外部的、纵向的、横向的。

(1)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它包括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形成,影响民族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分析,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民族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育对策等的研究。

(2)寄宿制民族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问题。 它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法的确定;如何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研究、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教法改革的研究。

(3)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从学校内部来说, 它包括学校教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管理目标、机制、办法;从外部来说,有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等。

(4)其它问题。例如: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评价、办学形式、民族中小学生的个性及全面和谐发展及其因材施教、各学科的学术等问题的研究。

三、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研与科研的联系与区别。

目前,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中,往往把教研和科研混为一谈,视教研活动为科研。如何正确区分这两种活动的基本属性,有助于从更高的视点上去认识和把握教育科研,从而搞好教育科研。

教研和教育科研的区别在于:

(一)研究的范围有区别

教育科研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它不仅要进行宏观的研究,还要进行微观的研究;不仅要进行理论的研究,还要进行实践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内部的问题,还要研究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不仅要研究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教育问题,还要进行国际间的教育比较;不仅要研究教育的现状,还要研究教育的历史,预测和规划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它包含教研。而教研主要研究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它只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研究的要求有区别

教育科研要求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教育科研要把握教育现象的内部、外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有严肃的科学精神,运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而一般的教学研究就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教学研究经常以个别的局部的经验为基础,所依据的材料就没有教育科学研究那样严密。同时由于在研究中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就不一定都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研究的过程有区别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组织实施、开展研究、做出科学的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或专著、组织成果鉴定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检验等过程。而一般的教学研究则不需要这样严密的系统的进行。

(四)研究的成果的价值有区别

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它必须是从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的现象中获得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是反映共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的知识。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一般教研的成果则具有地区和单位的特征,具有教师本人的特征,具有特殊性和具体性,其普遍性和应用价值因之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它主要是对某些教学规律的具体运用,不一定具有创造和开拓性。教学研究是实用性的教育研究活动,而教育科研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

教研和教育科研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多是相同的,例如:观察、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二)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指导和帮助教研提高研究水平。

由于教学研究侧重于应用方面,又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所以,它是教学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经验基础。教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又需要科研的帮助和指导,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具有应用价值。

(三)教研扩大了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

推广普及科研的成果是教研的任务,即使是最好的科研成果,它也只有潜在的价值,要使这一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必须依赖教研。

(四)科研工作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才会对教育实践中的事物、现象理解得更深。同时教研质量的提高又为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奠定深厚的实践基础。

四、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

加强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关键。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目前,不论从开展面和质量,都是十分不理想的。存在着组织无序,管理不善,随意性大等问题。这无论对广泛开展教育科研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都是十分不利的。现从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一些组织和管理的形式和方法。

(一)做好决策与规划。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的总方针的要求,通过对学校内外现状和工作的预测,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计划和规划。

(二)抓好计划管理。

制定项目计划与之相适应人员培养、机构与设置,经费等单项计划,以计划为依据,推进各项工作。

(三)选拔和培养科研带头人。

选拔科研管理人员,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科研梯队,发挥科研队伍的整体作用。

(四)建立科研信息网络。

建立专兼职科研信息组织,健全科研档案,收集、分析、整理、推广、传播科研信息,开展信息工作研究。

(五)建立和管理好科研档案。

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经过整理后归档保存的各类科研文件、材料为科研档案。如图纸、图表、照片、影片、录像带、计划任务书、协议书、课题论证报告、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成果鉴定书、原始记录等。各校要建立科研档案,要设立专兼职部门负责做好科研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标签:;  

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_教育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