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佳木斯大学 154000;2佳木斯市中心医院;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离体牙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美白处理,采用牙科微电脑牙分光光度牙齿比色仪进行颜色记录分析,比较出哪一种美白试剂美白的效果好。方法:将储存于人工唾液内的12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即为:美国皓齿、义获嘉伟瓦登特组、佳洁士闪耀炫白牙贴组,每组40颗,分别标记为皓齿组,登特组,以及佳洁士组。再每一种试剂组内又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四组,每组各10颗。观察三组牙齿颜色回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程度,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三种美白试剂中美白效果比较显著的是美国皓齿Ultradent Opalescence Boost 38%产品(P<0.05)。结论:三种美白试剂中美白效果比较显著的应该是美国皓齿。
关键词:牙齿;美白试剂;色度
当代牙齿美白技术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美白产品层出不穷,从诊室装到家庭装,研究者们不断去寻求突破,方便大众。而受用者们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往往无法真正分辨哪种效果更理想,是否损害牙齿的健康。因此,本实验采用如今较为流行的三种美白试剂进行效果以及对牙齿健康影响程度的对比,为产品研究人员,临床医师,以及广大爱美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实验选取120颗需要拔除的新鲜活髓牙齿,(纳入标准:牙齿颜色处于天然牙列颜色范围之内,无四环素牙、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等着色性疾病;牙冠完整,无龋坏、缺损、牙面清洁,没有不能去净的牙石。)清除牙齿表面的色素及结石,橡皮杯蘸抛光膏清洁牙面后,将牙齿储存于人工唾液中备用。
1.2方法:将储存于人工唾液内的12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颗,分别标记为皓齿组,登特组,以及佳洁士组。再每一种试剂组内又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四组,每组各10颗。
1.3 统计学方法:SPSS17.0 软件统计测量结果,在三组间进行色阶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着色组实验牙漂白后颜色比较
三组实验牙在美白后6个月用牙科微电脑比色仪进行比色,发现在皓齿组中,无明显颜色改变的有0个,提高1个色阶的有5个,提高2个色阶的有21个,提高3个色阶的有14个,平均色阶变化值为2.40±1.21;在登特组中,无明显颜色变化的有8个,提高1个色阶的有17个,提高2个色阶的有8个,提高3个色阶的有7个,平均色阶变化值为2.16±0.93;在佳洁士组中,无明显颜色变化的有13个,提高1个色阶的有20个,提高2个色阶的有5个,提高3个色阶的有2个;平均色阶变化值为1.24±0.27(表1)。
单因素分析显示,皓齿组,登特组以及佳洁士组三组之间颜色变化程度不同,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通过平均色阶变化值可以看出,皓齿组漂白效果最佳,其次为登特组,效果最差为佳洁士组。
表1 表3-2组间实验牙颜色回复比较表
3讨论
牙齿变色可以分为内源性、外源性以及增龄性三种。内源性因素造成牙齿变色主要是因为牙齿在矿化期间,患者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该药物结合到血楽蛋白上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牙髓及牙体组织,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颜色加深。四环素类药物造成牙齿着色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可以降解含铁血黄素,与金属离子螯合后形成不溶的化合物是牙齿着色。另外,患者摄入过多的氟化物形成氟斑牙也是内源性着色的一种。牙外伤引起的牙髓出血可以导致血红蛋白分解,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后造成牙体变色[1]。外源性因素造成牙齿变色主要是由于患者摄入过多含有色素的食物,包括咖啡、茶等。除此之外,吸烟导致的牙齿表面的烟斑也属于外源性着色。有学者认为口腔内的产色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的菌斑及获得性膜,在此基础上形成外源性着色。外源性着色可能是色素附着在牙齿表面,也可以通过牙齿表面的微小裂隙局部渗入。增龄性着色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继发性牙本质沉积的同时釉质逐渐变薄,导致牙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
本实验选择了体外拔除的新鲜活髓牙齿实验,选择的储存递质为人工唾液,37°C恒温保存,以尽量接近口腔内的环境。但复杂的口腔环境是难以复制的,温度、湿度、酸度的变化以及唾液中的各物质对牙齿的着色、漂白效果都起了一定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要比体外实验复杂的多。牙齿拔除后离开了口腔生理环境,颜色势必会发生改变,也必然影响到漂白效果的评判,因此在使用离体牙观察颜色变化的试验时,首先要考虑到牙齿离开口腔环境后颜色自身发生的变化。有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4种牙齿保存溶液均不能维持控制牙齿颜色的不变。在临床常用的4种保存液中,人工唾液较其他溶液相比,在同样的浸泡时间内,牙齿颜色变化的程度最小。且浸泡3周以后离体牙的各个色度指标的改变都趋于恒定,表明离体牙中有机成分的变性已经趋于稳定,牙齿颜色变化减小,可很大程度排除牙齿自身颜色的改变[2]。因此本研究收集到离体牙后,先将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个月,再进行相关模型的建立。但是这种己经“完全失活”的离体牙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口腔生理环境下的天然牙,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三组实验离体牙齿在漂白前的颜色无明显差异。颜色稳定后,于漂白后第1、3、6个月整体观察发现,不同着色模型之间的漂白效果是不一致的,皓齿组漂白变化最大,其次是登特组,变化最小的是佳洁士组。这可能是因为皓齿组对釉质层的漂白效果较好,因此漂白剂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将大部分的色素漂白。
参考文献:
[1]赵奇.牙齿漂白-发展与现状.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17-521.
[2]李青,王贻宁,徐东选.四种常见离体牙保存液对牙齿颜色的影响.口腔医学研究.2005,21(2):197-199.
论文作者:王珺1,胡岩松2,高传娥2,刘苗3,,王健平3通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牙齿论文; 颜色论文; 美白论文; 皓齿论文; 离体论文; 个月论文; 唾液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