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科慢性病住院患者中的对照研究论文_马文娟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 上海 20009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科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科病房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6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7例。观察组中,男169例,女168例;对照组中,男172例,女165例。结果:两组总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观察组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科慢性病住院患者应用效果显著,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10-02

随着综合性医院心理卫生问题的日益重视,老年患者的身心反应也逐渐受到关注。身心反应是指由于对患者角色和疾病行为适应不一致,每个患者对疾病、衰老与死亡都有不同反应,疾病、治疗、患者的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因素复杂交织在一起,导致在患有躯体疾病后出现一系列心理变化。不同的诊疗过程也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广泛存在于临床各科中。国外研究资料显示,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障碍(多数为物质滥用、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25%,终身患病率为42%。随着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不仅要注意病人的生理因素,也要关注其心理和社会因素,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本研究于2018年2月—2018年8月对674例老年科病房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病房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6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7例。观察组中,男169例,女168例,年龄60~78岁,平均(69.78±6.38)岁;对照组中,男172例,女16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89±6.43)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用药 护理、生活指导、饮食指导以及清洁护理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措施。(1)与患者展开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担忧的问题所在,普及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关注患者的情绪,给予共情与支持,开展《快乐生活自我管理》的项目。包括:①认识情绪。②什么是情绪自我管理。③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④放松技巧。⑤情绪管理技巧。⑥解决问题的技巧。⑦睡眠保健。⑧生活方式与健康和快乐。(3)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不高,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地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告知停药治疗会加重病情,由此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护理后通过研究制定的《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评价。完全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满意:评分60~89分;不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总护理满意率=(完全满意+满意)病例数/研究病例数 ×100%。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

两组总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比较,观察组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其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疾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但在慢性病的预防、治疗与调养康复的一系列过程中,尚有很多问题。因此,通过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怎样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进行心理康复,掌握如何管理情绪去面对疾病以利于身心健康的方法,便成为现代护理的一项新举措。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得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积极的认知评价系统[2]。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心理护理项目为《快乐生活自我管理》,包括两阶段的实施。

第一阶段:向患者普及情绪的自我管理常识;

(1)认识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了解这两种情绪的产生原因以及危害,识别预警信号。(2)什么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包括提高应付抑郁发作的技能、学习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技能、掌握应付情绪变化所需的技能。(3)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包括勇于实践并成功地完成某一行为或行动、向周围有经验的人学习、寻找家人的支持、消除不良情绪并保持快乐地心情。

第二阶段:指导患者运用一些具体的情绪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

(1)放松技巧: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冥想放松法。(2)情绪管理技巧:克服消极情绪、学会倾诉。(3)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一步为找出问题,第二步为选择一个问题,第三步为选择一个行动,第四步为定出行动计划,第五步为评估和继续。(4)睡眠保健: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及养成健康睡眠的方法。(5)生活方式与健康和快乐:包括健康饮食及科学运动。

目前国内外就心理护理的定义、描述、成分及维度仍未获得一致性[3]。综合各学者的定义,心理护理概念的内涵应涵盖心理护理的主体(护士);心理护理的客体(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体系(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心理护理的具体目标(心理问题)。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相扣,构成一个环状的心理护理的运转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空缺,都会导致整个运转系统停止运行。

本研究通过在慢性病住院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过去单一地、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管理疾病,主动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剑云,金桥.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6-42.

[2]谢伟坚,梅麒,张业昆.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47-50.

[3] Helena P. Psychological care in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a research for definition and dimension[J]. Nurs education today1999,19(1):71-78.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182-301.

论文作者:马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老年科慢性病住院患者中的对照研究论文_马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