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偏见下的“中苏经济攻势”——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美国论文,冷战论文,偏见论文,攻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0)03-0138-06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并开始进行快速的工业化建设。由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大力加强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与以生产工业原料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不发达国家的联系。在今天看来实属正常的这一经济活动,却在当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敌视,认为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冷战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将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一对外经济联系贬称为刺激性的“中苏经济攻势”、“经济渗透”等,并为此从1958年左右开始全面调整其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①
美国政府的这种偏颇性极大的看法及其形成过程十分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美国政府的相关情报文件中。本文拟通过梳理与分析美国相关情报文件的内容,来展示美国政府是如何将这一经济现象纳入其冷战思维框架,并将之树立为美国冷战战略的一个主要敌对目标的。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冷战思维模式以及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政策演进的动因与基础。同时,随着我国当前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这一研究还将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美国政府相关解密档案显示,美国政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加强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即所谓的“中苏经济攻势”——不晚于1953年,但是一开始规模有限。从1955年末开始,“中苏经济攻势”在贸易、贷款、赠款与技术援助领域大规模展开。在1955-1956年间,中国打破了美国领导的对华贸易禁运,先后与亚洲和西欧许多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官方贸易联系。②而苏联与东欧各国不仅扩大了与中东、北欧各国的贸易往来,并且与美国的后院——拉美各国建立了经济联系。③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积极向不发达国家提供以贷款、赠款与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贷款从1955年的几乎为零跃至1956年4月的8.21亿美元,并向14个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或几种技术援助。④
“中苏经济攻势”在1955年的突然加强不仅令美国领导人感到惊慌,而且还对此感到迷惑。笔者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反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美国政府在此前并不重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中苏经济攻势的突然加强可谓正中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中的软肋。第二,美国政府官员很难理解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对外经济举动的真实含义与目的。在一直抱着对社会主义国家敌视态度的美国官员眼里,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目标应当主要是借助暴力手段实现世界革命,而中苏集团却要以牺牲自己国内资源的方式来帮助非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一事实令他们难以理解。
为此美国政府大大加强了相关的情报工作,希望能够深入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趋势的目的、内容与走向。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相关情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对“中苏经济攻势”的定量分析,以求了解“中苏经济攻势”的内容、规模、时空分布等。这类情报主要由专门负责美国经济情报工作的经济情报委员会(Economic Intelligence Committee,EIC)负责。该委员会在1956年2月1日和8月8日分别提交了名为《中苏集团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Economic Intelligence Report:Sino-Soviet Bloc Economic Activiti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的EIC-WGR/1系列双周情报报告与《战后中苏集团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的EIC-R-14系列半年情报报告。这两个系列情报成为美国政府了解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主要信息来源。⑤
美国政府第二类情报文件为定性分析,是要将这一新现象纳入到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认识中,以确定这一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目的等。这类文件要解决的是下列三个问题:第一,一直被认为是封闭发展、追求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会转而与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第二,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资源相对紧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会用有限的资源来支持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会支持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而言,这类文件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领导人对“中苏经济攻势”的理解与相关决策。
一 国务院第81号情报评估:1956年4月2日
就笔者所见,最早对“中苏经济攻势”进行定性分析的是国务院情报研究司(Office of Intelli gence Research)⑥下属的评估工作处(Estimates Group),该机构于1956年4月2日提交了专门讨论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经济攻势”的动机、目的、能力、代价、未来趋势的第81号情报评估(Intelligence Estimate No.81)。该文件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尝试将苏联集团的新(对外经济)政策与苏联对外政策的整个框架联系起来”,也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总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经济攻势的性质。⑦实际上,该文件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总战略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战略,这十分明显地表现在该情报文件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经济攻势的起因上。
第81号情报文件排除了中苏经济攻势的两个可能起因:一是为了从对外经济联系中获得经济上的好处;一是通过经济战的方式从政治上控制不发达国家。该文件认为,虽然对于已经或者正在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用工业产品来换取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原料与粮食是十分有利可图的,但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经济目标是要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它们是不会完全改变其经济政策而进入世界商品交换市场以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就经济战而言,第81号情报认为虽然经济攻势的加强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对不发达国家的政治施加影响,并干扰西方的经济市场,但是也不得不根据历史与现实提出,单凭经济手段难以对其他国家进行政治上的控制。⑧
第81号情报文件认为,要解释“中苏经济攻势”的起因,只能回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战略。该文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并未改变敌视西方、削弱西方的目标,但是由于对核武器所具有的摧毁性力量的清楚认识,苏联领导人已经调整了其整个对外战略,避免使用极可能引发核大战的军事手段,转而强调在政治、心理与经济领域的活动。在此背景之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攻势就是苏联新对外战略所倚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要“吸引自由世界对其采取更为有利的取向,并因此在避免全面战争的风险的同时通过政治、经济和心理行动削弱西方”。⑨简而言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略的重点已经从原来的军事、政治对抗转为经济和心理竞争,而中苏经济攻势则是这一新战略的核心部分。
第81号情报文件就自己的这一解释进行了论证。它认为,苏联集团完全有能力将这一攻势的当前水平扩大几倍,但是当前的规模和意向说明了该集团希望缓慢地增加这一联系。其目的在于将相关资源用于经过精心挑选的目标国家,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与最大的影响。这表现在中苏经济攻势的以下几个特点上:这一攻势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亚非未结盟国家,并积极向已经参加了西方军事条约的国家提出各种经济提议;经济援助以贷款为主,主要针对那些在不发达国家具有极大政治和经济重要性的发展项目提供低息长期贷款,而无偿赠款很少;在技术援助方面,主要是邀请未来能影响各国发展的群体——学生、研究人员、政府官员——进行访问与专业旅行;贸易方面以政府间的双边贸易谈判和大批量购买协定为主,因为这能产生很大的政治与宣传影响;作为对经济攻势的补充,中苏集团还进行了一个平行的军火出售计划。⑩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第81号情报评估在对中苏经济攻势进行定性分析时,除了否认社会主义国家加强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是前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之外,还有意忽略社会主义国家从道德层面想要真心援助不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这些与上述论述都说明,第81号情报文件始终是带着冷战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苏经济攻势”的,但恰恰是该文件的这一冷战立场与分析角度,令此情报评估在美国政府内部大受欢迎。第81号情报评估甫一提交,就获得了国务院高层的赞赏,并被积极推荐给中央情报局、国防部、对外经济政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获得了这些部门的高度评价。(11)
二 国务院政策设计司“苏联经济渗透”报告:1956年4月4日
国务院第81号情报评估的分析虽然在美国政府内很受欢迎,但却并未完全完成对“中苏经济攻势”进行定性分析的任务。因为它只讨论了“中苏经济攻势”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略的联系,而并未深入讨论该经济攻势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关系。后面这个任务很快就由国务院另一个重要部门来完成。仅仅在第81号情报评估形成之后两天的1956年4月4日,国务院政策设计司(Policy Planning Staff,PPS)这个美国政府重要的政策设计部门,就提交了题为“苏联经济渗透”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回答“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是什么?”(12)
国务院政策设计司采纳了第81号情报评估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并非是因为要获取经济利益或者发动经济战而进行经济攻势。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并未放弃世界革命这一目的,而迫于现实又不得不改变其对外战略的背景下,中苏经济攻势本身是一个能带来国内外双重好处的试验性政策:就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来说,在不必改变其经济自给自足的基本经济政策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来挑选自由世界中脆弱的地区——如不发达国家——进行各种经济尝试;就对外政策而言,虽然经济攻势不一定会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控制目标国的政治,可以利用自由世界内部的意见不合和脆弱来达到削弱或者消除美国影响、加强苏联影响的目的。(13)
“苏联经济渗透”报告着重强调了中苏经济攻势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所产生的严重威胁。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经济攻势”及其对美国一些弱点的利用——如美国农业剩余物资对世界市场所造成的压力、美国相对苛刻的援助条件,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声望并加强了社会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吸引力。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出售军火加剧了一些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例如苏联向埃及和阿富汗出售武器分别加剧了中东与南亚局势的振荡。第三,由于美苏两国都竞相从经济上讨好中立国家,这大大加强了中立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吸引力,甚至对美国盟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四,中苏经济攻势加强了不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地位,并可能使得一些国家在经济与政治上依赖于苏联,因此极大增加了这些国家被共产党颠覆的可能性。(14)
虽然上述中苏经济攻势产生的所谓对美威胁看起来十分牵强,但国务院政策设计司对此却确信不疑,呼吁要彻底审查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15)这种反应也出现在当时美国负责对外经济政策设计与协调的最高机构——对外经济政策委员会(Council of Foreign Economic Policy)中。在收到了国务院第81号情报评估之后,正在审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该委员会对美国关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提出严厉批评,认为美国的相关基本政策、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要求美国政府领导人全面审查其对外经济政策,并重新制定新的对外经济基本政策,特别是针对不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16)
三 国家情报评估(NIE)100-3-56(1956年4月24日)
国务院对“中苏经济攻势”的定性分析以及对其重要性的强调得到了美国情报界的一致认可。1956年4月24日,中央情报局、国务院、陆军、空军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情报组织联合向美国政府领导人提交了名为《中苏集团在不发达地区的政策及其可能的影响(Sino-Soviet Policy and Its Probable Effec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的NIE(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国家情报评估)100-3-56文件,就1953年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战略调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就笔者所见,该份文件是美国政府第一份关于不发达国家的国家情报评估,这也意味着不发达国家自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对象。(17)
NIE 100-3-56虽然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各种联系的全面情报评估,但是其重点集中在中苏经济攻势上:“(中苏)该集团当前政策一个关键因素是它正在前所未有地努力与不发达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在对“中苏经济攻势”的认识上,NIE 100-3-56文件完全采纳了国务院第81号情报评估与“苏联经济渗透”报告的看法与结论,以一种十分肯定的口气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加强与不发达国家的联系是对美国的一种重大威胁:“中苏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与西方竞争,对不发达国家施加影响的强大对手。”该文件也认定“中苏经济攻势”虽然为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并的确可以减轻不发达国家当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但“其动机并不是为了刺激任何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中苏经济攻势”主要是1953年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对外战略的一部分,该新战略是要“将当前世界斗争展示为过时与削弱了的资本主义力量,与不断变强和进步的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和平竞争”,是要在不冒世界大战的风险下在资本主义世界创造各种条件来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其中针对不发达国家的目标有二:一是要让加入西方军事联盟的不发达国家相信,已经不再有共产主义侵略的危险,因此不存在加入这些军事联盟的理由;二是要通过其当前的姿态在不发达国家中削弱西方而增强共产主义的影响。(18)
NIE 100-3-56文件认为,中苏经济攻势由于不发达国家自身的因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第一,绝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民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和食物的生产与出口;第二,不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政府愿意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希望提高经济福利和消费水平,但却未能从西方国家那里获得充足的发展资本。而中苏经济攻势的这种成功已经对美国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一,不发达国家越来越相信中苏集团是和平和裁军的主要支持者与不发达地区的施恩者,并对美国强调军事援助提出了批评,要求增加经济援助。第二,东西方集团竞相向中立主义国家示好大大加强了中立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吸引力。第三,中苏经济攻势使得一些不发达国家在争取西方援助方面获得了更有利的讨价还价地位。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对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援助加剧了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第五,由于美国忙于讨好中立国家,反而忽略了像巴基斯坦和菲律宾这样的盟国,从而引起了这些国家的不满,动摇了美国建立起来的军事同盟。第六,该集团的策略还为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管制带来了沉重压力。(19)
此后,美国政府对“中苏经济攻势”的重视程度不减反增。1957年3月与1958年8月,美国情报部门在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下接连向美国政府领导人提交属于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类的、专门针对中苏经济攻势的两份国家情报评估:题为《中苏集团对外经济政策及其在不发达地区的可能影响(Sino-Soviet 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ir Probable Effec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的NIE 100-57文件和题为《中苏集团在不发达地区经济威胁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Sino-Soviet Bloc Economic Threat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的NIE 100-3-58文件(取代NIE 100-57)。中苏经济攻势被单独挑出来列入美国政府最高级别的情报评估——国家情报评估,这充分反映了中苏经济攻势此时在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NIE 100-57和NIE 100-3-58文件相比NIE 100-3-56文件在基本看法上并无变化,只是在态度上显得较为冷静,这主要表现在对中苏经济攻势所产生的威胁的理解上。
自1958年的NIE 100-3-58文件之后,就笔者所见,美国再未出现关于中苏经济攻势的国家情报评估,这主要是因为到1958年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并逐步加大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援助的力度,而如何反击中苏经济攻势也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一个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之下,已无必要专门将此问题再单独列出。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内部是如何以冷战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如何将之视为是对美国的重大威胁,并逐步上升成为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在相关情报报告与评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点:第一,美国情报极力否认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长久性与必然性,认为虽然工业化或者工业化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与不发达国家建立经济联系主要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主要是要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不发达国家;第二,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有和平共处、开展交流的可能性,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当地共产党发展,并让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美国政府从冷战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种经济联系,严重影响了美国政府关于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政策。专门研究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美国学者伯顿·考夫曼(Burton Kaufman)指出,艾森豪威尔政府是从冷战的角度来理解与处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实际上是将冷战泛化到经济发展领域,从而扭曲了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与相关发展援助问题的实质。(20)美国坚持从冷战的立场来处理其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将对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变成了美苏冷战的新战场。美国政府的这种问题意识与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到50年代冷战的演进与变化,更对今天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注释:
①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虽有涉及,但尚未深入。见Thomas Zoumaras,"Eisenhower' 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the case of Latin America",in Richard A.Melanson,David Mayes,eds.,Reevaluating Eisenhow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50s,Urban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7; Robert R.Bowie,Richard H.Immerman,Waging Peace :How Eisenhower Shaped Enduring Cold War Strategy,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W.W.Rostow,Eisenhower,Kennedy,and Foreign Aid,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5; George Guess,The Politics of U.S.Foreign Aid,London and Sydney:Croom Helm Ltd,1987; Robert S.Walters,American & Soviet Aid:A Comparative Analysis,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70; Burton I.Kaufman,Trade and Aid:Eisenhowe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1953-1961,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2; Saki Dockrill,Eisenhower's New-Look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1953-61,New York:St.Martin's Press,Inc.,1996,等。
②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6-183页;《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对外贸易(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20-21、318-319页。
③"Soviet Economic Penetration",by Policy Planning Staff of Department of State,April 4,1956,Confidential,Gale 公司数据库Declassified Document Reference System(以下简称DDRS):CK3100167211.
④Economic Intelligence Committee,"EIC-R-14(Economic Intelligence Report):Sino-Soviet Bloc Postwar Economic Activiti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Secret,Aug.8,1956,DDRS:CK3100443677-3100443693.
⑤关于这类情报文件对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济攻势具体活动内容的描述,见姚昱:《社会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攻势——1956-1960年美国政府的情报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姚昱:《中国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部门的评估》,《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2期。
⑥国务院情报研究司为此时美国政府专门负责中长期情报分析的机构。1945年美国战略情报局解散之后,其负责中长期情报评估工作的职能转给国务院的情报研究处。从50年代末其这一职能逐步转给中情局。见[美]布雷德利·F·史密斯:《美国战略情报局始末》,宋静存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465-467页;吴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经济情报工作简介》,《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8期。
⑦"Intelligence Estimate No.81:Communist Economic Diploma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the Estimates Group,Office of Intelligence Research,Department of State,Confidential,April 2,1956,DDRS:CK3100171189.
⑧"Intelligence Estimate No.81:Communist Economic Diploma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by the Estimates Group,Office of Intelligence Research,Department of State,Confidential,April 2,1956,DDRS:CK3100171192-3100171206.
⑨"Intelligence Estimate No.81",DDRS:CK3100171187,3100171200-3100171202.
⑩"Intelligence Estimate No.81",DDRS:Document No.CK3100171187-92.
(11)"Letter on Soviet economic aid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enclosed with IE-81),from Park Armstrong(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telligence)to Gordon Gray(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April 13,1956,DDRS:CK3100172248; "Memorandum for Colonel Cullen(Secretary of CFEP):OIR Paper on Communist Economic Diplomac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Confidential,by C.Edward Galbreath(CIA),April 16,1956,DDRS:CK3100446850.
(12)"Soviet Economic Penetration",by Policy Planning Staffof Department of State,April 4,1956,DDRS:CK3100167213.
(13)"Soviet Economic Penetration",DDRS:CK3100167213-3100167222.
(14)"Soviet Economic Penetration",DDRS:CK3100167222-3100167229.
(15)"Soviet Economic Penetration",DDRS:CK3100167236-3100167247.
(16)"Memorandum for Colonel Cullen(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CFEP):NSC5506",by Edward Galbreath,Secret,April16,1956,DDRS:CK3100057912.
(17)关于美国政府情报文件分类的简单介绍,见[美]维克托·马凯蒂、约翰·马克斯:《中央情报局与情报崇拜》,曹山、慕絮、知然译,三联书店1979年,第76、91页。
(18)CIA,"NIE100-3-56:Sino-Soviet Policy and Its Probable Effec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Secret,April 24,1956,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0269435,pp.1-4,7,9.
(19)CIA,"NIE100-3-56:Sino-Soviet Policy and Its Probable Effec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Secret,April 24,1956,http://www.foia.cia.gov/docs/DOC_0000269435,pp.2-4,10-11.
(20)Burton I.Kaufman,Trade and Aid:Eisenhowe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1953-1961,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2,pp.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