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万雅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 VS 29.17%、8.33% VS 62.5%,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护理;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73-0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一种非独立性疾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儿常因为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原因而死亡,该病病死率较高且病情发展快。对该病的治疗应本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进行[1]。所以,对该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早期护理对该病临床症状的改善,我院特此进行研究分析,下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84±2.34)岁。研究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4±2.3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②所有患儿具有完整的言语表达功能和意识功能清晰;③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同意进行随访。

排除标准:①可通过血液等方式传播免疫缺陷病毒的患儿;②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药物性过敏体质的患儿;④不能正常进行口腔进食的患儿;⑤患儿因其他原因出现中断治疗情况视为无效。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确诊后,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化疗以及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早期护理干预、化疗以及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儿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在患病早期给予患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严重者可适当补充成分输血以预防出血以及抗凝因子;患儿若受到感染可给予敏感抗生素来控制病情恶化。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的病情来进行频率为1次/天的血凝检查、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FIB(血浆纤维蛋白原)等的相关检查,若检测的指标当中有两项及以上显示不正常,则要检测患儿的P3、T1以及ELT三项纤溶亢进指标,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对患儿的检测结果适当的调整干预方案[2]。

1.3观察指标

研究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和感染率,病死率=(病死人数/总人数)×100%,感染率=(感染人数/总人数)×100%。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患儿及其患儿家属进行护理质量的问卷调查,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表示对患儿的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分别为29.17%、62.5%,研究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分别为4.17%、8.33%,研究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对患儿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3]。除此之外,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护理和高白细胞血症的护理,可以及时纠正白血病并发DIC,避免在化疗期间白血病细胞被大量杀害致使病情恶化[4]。在本项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病死率和感染率均显著降低,且护理质量显著提升,由此可知,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慧,杨艳,李映兰, et al.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22-1426.

[2]周元, 顾则娟, 蒋秀美,等. 急性白血病患者标准护理方案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3):261-266.

[3]Wang H S.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arly treatment of acute children with leukemia during chemotherapy[J]. Jilin Medical Journal, 2015,21(3):335-338.

[4]王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护理探讨[J]. 世界中医药, 2015(a02):1170-1170.

论文作者:万雅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万雅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