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会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8)05-0180-03

爱国主义是人类千百年来各自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热爱和忠诚的深厚情感。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形成了坚固的华夏意识,共同演绎了无数爱国传奇。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在现代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这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广大人民的现实利益和共同奋斗目标,也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难以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爱国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

1.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根源。民族振兴、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政治民主是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又是爱国主义的现实目标。和谐社会构建使爱国主义行为具体化,爱国主义的目标依靠和谐社会才能实现/爱国主义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较落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引发众多深层次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为它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能有效激发全体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维度要求。

人才是实现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支持,更不能缺少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爱国主义是和谐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必备的首要美德。正如卢梭所说:我们希望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大学生引领国家的发展方向,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爱国与否,决定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发自内心地关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当今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潮流,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帮助青年学生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把学习科学技术文化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统一起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统一起来,成为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高素质爱国人才。

3.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构建和谐社会,应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和谐社会,这是党和人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它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现实国情,必须与时俱进,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题;脱离“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现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失去了生存土壤。只有紧紧围绕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追求真、善、美的厚重文化底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儒、释、道的人生哲理处处渗透着人生哲理与智慧,充盈着爱国主义思想,给国人无穷启迪;还有奇绝瑰丽的诗词歌谣、深邃精妙的历代散文、脍炙人口的中华戏曲、极摹世情的各体小说、独树一帜的传统书画、风情万种的传统园林建筑……,极易激起中华儿女由衷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骨肉同胞。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交往原则,构建了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童叟无欺、千金一诺、货真价实的经商理念,营造了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精忠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信条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产生至深至远的历史心理积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以国家富强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大义,公而忘私,舍家报国,为反抗民族压迫、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的爱国事迹可歌可泣、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永不泯灭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不仅哺育了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风貌和深深爱国情,其“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哲学理念、新的实践逻辑和新的思想动力。[1]和谐思维的核心理念,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依据。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源泉。

2.以中西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帝国列强将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事实和国内当权者腐败无能、投降卖国的丑恶行径,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从而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警醒他们历史不能重演的关键在于青年一代的奋发图强,在于他们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历史告诫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最终拯救了中国,拥有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历史比较激发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由衷敬意和热爱。同时,以全球视野、中西对比来探究不同国家近代崛起及衰落的奥秘、缘起,引导大学生认真思考人生理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未来的关系,以强化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报国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发奋图强。

3.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借助科技史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观教育具有特殊优势,使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首先,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爱国的生动事例,凝聚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一部科学技术史,不仅凝结了科学家的杰出智慧,而且也闪烁着科学家爱国主义的光芒。历史上的许多优秀科学家不仅在科学技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爱国主义思想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把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融于一身,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2](P29)众多科学巨匠身上所独有的强烈爱国品质、崇高人格魅力,往往会让大学生心潮澎湃,鞭策他们以榜样为力量,把朴素的爱国情怀与献身科学的理想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其次,了解我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可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爱国主义情感。了解我国近代科技史,尤其是领悟近代落后的科学技术与国家落后反复挨打的必然联系,使学生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知耻而后勇。再次,学生们了解现代科技史,特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目前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发达国家才能强盛。最后,让学生知晓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差距,认识到爱国就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国从振兴到强盛的必由之路。作为大学生,应成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以科技知识造福祖国,造福于和谐社会。

4.以“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大学生理应成为履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八荣八耻”中“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和集体荣辱的统一。告诫大学生要明辨是非荣辱,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重,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远大抱负,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知行中得到统一,为和谐社会建构谱写青春华章。

5.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激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若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图像界面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智能技术的作用,可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提高趣味性和实效性。若能进一步建立与卫星、因特网联接的开放式智能多媒体演示教室,使电子教案、直播课堂、网上资源等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许多高校目前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但还应重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与完善,教师也应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制作内容丰富、学生喜爱的精美课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情感。其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应逐渐配备多媒体设施及网络。借助高科技手段以互动形式来展示爱国主义的各类成果,大学生游览一遍,仿佛身临其境,心灵因强烈震撼而产生爱国共鸣。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内心。

6.以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为依托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网络突破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限制,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借助网络载体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互动传播,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与形式。同时,爱国主义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阵地建设也成效显著。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检索、收集爱国主义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博客、播客、社区等大规模地、主动地、迅速地传播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政策,了解国内外最新局势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关心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深远的事例,并判断是非曲直,以一种全球观念和开放胸怀来看待改革开放与国家独立、民族自尊与国际冲突、国家强盛与自我发展的关系。这些影响深远的事例或纠纷往往蕴含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利益,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它无形之中加强了大学生新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大学生在体察现实生活和展望未来时依靠自我判断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

信息经济时代的明显特点是网络文化冲击各行各业,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网络技术的普及,“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3]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事实证明,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可帮助大学生坚决抵制反政府的、分裂颠覆的、煽动国内各阶层各民族仇视的反动文化,有效抵御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使他们为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而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目的落空,同时粉碎台独势力及邪教组织妄图分裂、颠覆祖国的种种图谋,还能抵制色情暴力、宣扬颓废人生观等垃圾信息的入侵,远离不良信息的伤害。依托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具有鲜明爱国特征的网络文化及产品,促进健康文化、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化传播,以大力弘扬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大学生把政治民主、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个人发展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创新能力。总之,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字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魅力,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谐社会构建营造良好氛围。

7.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经指出:“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4]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环境、教育与实践的综合结果,也是学生主体知、情、意、行四者良性互动的结果。社会实践是砥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最佳方式。首先,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领域。在校园生活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他们时时处处受到感染、熏陶,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其次,找准地方需求点、企业结合点和学生兴奋点的交汇点,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大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教育、服务奉献、劳动收益、专题调研等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增强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爱国心;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思想和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各种形式的支农、支教、调研活动及“试就业”可使学生在服务活动中奉献爱心、增强责任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再次,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长期规划,健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管评价体系。要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参与、教师齐抓共管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指导、评价,通过科学规划、组织推进、社会运作、项目支撑、特色监督共同推进以取得良好功效。最后,大学生要勤于实践,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使爱国意识逐渐转化为回报社会、奉献祖国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成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构建和谐社会其责无旁贷。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传统内涵,也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结合社会热点与国际事件进行,还要结合网络文化及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形成以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家庭熏陶、自我提高四管齐下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格局,使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爱国情操的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骄子。

标签:;  ;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