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_农业论文

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_农业论文

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力发展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把粮食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的大纽带,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首先,农业产业化必然推动技术现代化。就我省而言,农业耕作、运输、收获、排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杂交优势利用、养殖配套技术、林果特速生优质丰产为代表的大批实用技术推广使用,工厂化饲养、栽培、保鲜技术普遍推广,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的紧密结合,加快了农业广度、深度开发步伐。近几年,科学技术贡献的份额在我省农业生产增长中已达到40%。其次,农业产业化必然促进劳动者素质的大提高。现在的农民把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员敬为“财神”,待若上宾;把能增产增收的新技术视为金钥匙,抓住不放;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济济一堂,技术资料被一抢而空;尤其是随着农村产业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省农村职教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促进了自身的大发展。到1995年,全省普通初中毕业生85%接受了实用技术的培训,职业初中在校生5万多人,在全国居第三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2.9 万人,在全国居第四位;仅“八五”期间,就有近百万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数十万受到较好训练的中等职校毕业生输送到各条战线,成为振兴湖北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村职教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有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有的地方没有走上依法行政、发展职教的轨道,仅仅依靠某个领导人的重视扶持,“人在政举、人去政息”;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二是培养目标不适应。有的农类中专学校,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的束缚,仍按学科模式和包分配体制培养农技干部,而不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农技人员和经营者;有的农职校没有认真研究农村市场,主动适应农村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而是单纯为学生“生存”,争相开设“热门”专业,有的地方财类学生占40%以上,造成专业趋同,供需脱节;有的学校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重文化基础,轻理想树立和道德养成。

三是办学模式不适应。首先,单一型的专业设置与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不适应,一些农职校开设的“农学”、“畜牧”、“林特”等传统专业,多年沿袭,互不逾越;固定的学科、教材、学制、计划、考试,塑造了一些学历本位的单一型人才,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二,单一的育人功能与农业发展对学校多功能的要求不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学校不仅仅是育人场所,还要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等作用。第三,单一的学历教育与日趋发展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不相适应。第四,单一化的独立学校与集约化、综合化的要求不适应。

四是职教体系不适应。初、中、高三级职教并未真正衔接,特别是高职起步晚,发展慢;农村职、成、普三教尚未真正结合;农科教统筹有的地方机构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干脆无人过问。

五是保障体系不适应。首先是投入少,财政拨款一般占教师工资总额65%;其次是师资差,有些学农的专业课教师,知识陈旧,动手能力差;第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职教研究机构尚在草创阶段,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支撑服务系统从事职教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教材编写、质量考核等工作;第四是督导评估体系未建立。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迎接农村职教的新一轮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采取有力的对策。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加强农村职教工作的认识。各级政府要真正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是农业和教育两大战略重点的最佳结合点。要从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出发,强化“科教兴农”意识,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走上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路子。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理直气壮的宣传、倡导报效祖国、志在家乡、服务农民、乐于奉献的思想。从事农村职教工作的同志,要从农业产业化的光辉前景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潜力、农民致富、学习适用技术的迫切要求看到希望,增强信心,鼓舞士气,适时调整农村职教的服务座标,由外延扩大到内涵发展,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由滞后制约到适度超前,相互促进。

二是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农业产业化真正需要的人才。农村职教,要盯着“三化”(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产业化、技术手段机械化),心里想着“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把农类专业作为稳定的长线专业来办,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应主要培养不包分配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户规模经营当家人。要根据农村产业市场、劳动力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积极稳妥地办好非农类专业,使之与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流向一致,从总体上保证培养人才的适需对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服务。

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做到拓宽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让学生学会一门看家本领,掌握多种致富技术。如把“农村机电”拓展为“机械修理——机械加工——电工技术——机电一体化”,将“农学”专业改造为“农学+粮油销售”,将“畜牧兽医”专业改造为“畜牧兽医+动物营养+动物检疫”,这样专业面宽了,就业适应面就宽了。活模块——农类中专要改革传统中专教育以专业学科为中心,以培养学科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坚持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专业,优化课程设置,采取与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相适应的模块式教学法。农职校可以按“理论够用,实际管用,突出能力”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修改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严要求——运用现代育人理论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制定有农村职教特色的德育序列,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有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和办法。多功能——要发挥农村职校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作用,使农村职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乡镇企业劳动者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服务组织,成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心。大容量——农村职教应该有的可以挂靠企业组成产教紧密结合的职教实体;有的由分散办学、独立设立向集约化、综合化转变;可按区域或专业联合,组建大容量、多形式、多功能的县市职教中心或跨区域的职教联合体,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投资效益。

四是健全职教体系,形成体系合理、齐抓共管的格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主要责任在地方,落实关键在县、市,要层层分解落实《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地方政府的各项法定职责,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初等职教,大力发展中等职教,积极发展高等职教,建立初、中、高相衔接的职教体系。要加快高等职教发展步伐,形成以高等农业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农类中专和农村职高为骨干,职业初中、乡镇成人学校为基础,逐级辐射、直到村组农户的农村职教网络。加强农村职教、成教、普教的三教统筹,使农村“三教”真正实现形式上相互交叉,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补充,效果上相互促进。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每个县(市)都要办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以农业为中心、科技为动力、教育为基础,广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培养科技推广“二传手”,扎扎实实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五是加强保障系统建设,促进农村职教稳步健康发展。第一,增加投入,建立财力保障系统。农业是弱质产业,务农是艰苦行业,农村职教更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农业人才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各级政府除按时足额兑现农职校教师工资外,还应按农业人才培养成本标准,增加财政投入。第二,建立人才保障系统。我省规划到2000年,职业高中教师60 %以上达到本科学历, 中专学校教师基本达标, 到2010年,全省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历达标、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规划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要继续办好师资培训基地,大力发展高等职教,扩大对口招收农职校毕业生规模,鼓励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兼任教师。第三,加强研究,建立支撑服务系统,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研究、教学研究、质量考核、教材信息及服务等工作。第四,加强督查,建立督导评估系统。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要定期组织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在当前,特别是要认真抓好农村职教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经费投入、规范办学等工作,要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坚决制止“乱办学、乱办班、乱收费、滥发文凭”的不良现象。

标签:;  ;  ;  ;  ;  ;  

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