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236300
一、如何把握诗词意象
1.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找出诗词中描绘审美意象的句子,能正确地说出意象内容。
(2)能说出这些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能说出诗人的胸怀和表达的情怀。
(4)能够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掌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加以评价。
2.导语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请欣赏PPT,请问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画?
生:水墨画。
师:是国画的代表,在国际画坛享有盛誉。那么这幅画给同学们的感觉如何?
生:悲凉,凄清。
师:没错,枯藤环绕的老树,昏昏沉沉的乌鸦以及荒凉的古道……带给我们的是凄凉的感觉。那么,同样是藤树鸟的组合,牵牛花,柳树,燕子,同学们又想到了什么?感觉如何?
师:柳树舒展开了嫩绿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轻地拂动,就像一群身着橄榄绿装的军中天使在翩翩起舞。一朵朵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爬满了围墙,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无忧无虑的燕子,自由地在天空飞翔。它们有时飞过屋檐,有时掠过水面……这是一幅春日里和谐的画面,带给我们的是春的灵秀和欢乐。
很好,这是同学们的感情,而这里的牵牛花、柳树、燕子在诗歌鉴赏中我们称它们为意象。
二、诗词的意象
1.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
在我国古典诗歌意象是情意与物象的组合。分析意象含义就要围绕“象”与“意”展开。首先,分析其表层含义,即“象”的特征;其次,分析深层含义,不仅要看形象的形、声、色、动、静所综合构成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内在情感,而且要结合语境及写作背景,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我们鉴赏表象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2.传统意象
请学生想想有代表性的是哪些?
生:鸿雁(思乡的使者或游子的心向)。
鸿雁每年秋季飞回南方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生:杜鹃鸟(悲凉),折柳(惜别,怀远)。“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其次要了解“柳”这一意象的内涵以及折柳寓意。古人以“柳”谐“留”音,所以“柳”以及与“柳”有关的意象几乎就是离别、留恋的同义词。同时,折柳赠别是唐代风俗,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哭啼,其声悲凄。于是古诗中杜鹃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生:羌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
师:鉴赏李白的诗来训练同学们的读诗技巧。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注意理解:
(1)“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古人以“柳”谐“留”音,所以“柳”以及与“柳”有关的意象几乎就是离别、留恋的同义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折柳赠别是唐代风俗,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
(2)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古诗词意象的作用
1.高考题中的诗词鉴赏,一般考查意象营造意境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鉴赏意象要结合语境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即:
(1)找意象。
(2)析意象。
(3)品意象。
如:(单独的笛、柳它们只是一个事物,如果我们这样组合:笛声响起,折柳,惜别怀远之情就跃然纸上)再如一个杯子(杯中茗茶飘香),一本书,午后的阳光,眼镜,靠椅,茶几,它们营造的是一幅冬日午后悠然自得的意境,当然情感是愉悦的。
2.随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能准确地划出诗中描绘意象的词语。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白雪、青冢、黄河、黑山。
(2)分析这些意象的特征:金河、玉关:岁岁重复。马策、刀环:朝朝相伴。白雪:暮春不化。黄河:绵长环绕。
(3)能说出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岁岁”“朝朝”的无休无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无时不在,青冢——黄河——黑山,地点的连用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三春了还在下雪,又突出了出征之地气候的恶劣和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之苦怨。
四、拓展与延伸:
1.询问学生在解答鉴赏意象类题目时的困惑和难点
师:怎样将心里的答案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生1:文学理论中的“意象”与诗词中的“意象”一样吗?
生2:不知道意象表情的特点。
生3:我认为应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师:
(1)审题,要审清诗词中的意象。
(2)分点答题(找意象,析意象,品意象)。
(3)润色语言,形成答案。
通过……的意象,营造了……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寄托了……的情怀。
2.课堂小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充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妆,秋风病遇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问:
(1)诗中二、三联用了哪些意象?
(2)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请一个学生答题。
明确: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分”几个意象。
①“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在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
②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跟前实景,与“落日”相对,虚实结合。
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给我们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假如本题6分):写出漂泊他乡、孤月独照,各给1分;写出“落日”与“秋风”一为虚景,一为实景,给2分;简要分析意境或简要欣赏,意思答对即可给2分。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讨,希望对同学们的鉴赏会有所帮助。当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探讨不断完善。请同学们要学会联想,将小学、初中学过的古诗词与高中教材对照,阅读。
1.课下请同学们把资料中的相关题目做完。
2.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漂泊各地。)
第二联中“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跟前实景,与上一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论文作者:李仲胜 韩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意象论文; 同学们论文; 怀远论文; 的是论文; 落日论文; 意境论文; 这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