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 221000
摘要: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战场的前沿和后方失去了相对的界限,然而不变的仍然是在敌人攻击的目标上,以打击重要目标为第一任务。未来战争中,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各个维度上对敌作战力量进行防护,在作战的各个阶段、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对部队实施全面综合的保护,这就需要提高筑城分队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野战筑城;全维防护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打赢一场信息化的局部战争成为我军面临的一道难题。信息化战争中的卫星侦查、精确制导、信息作战平台等新的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让我们构想未来作战形态。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作战部队反应之迅速、打击之精准、保障之全面给世界各国的军队生动的上了一课,也让还处于准备打赢机械化战争的中国如梦初醒。
现代化的战争,战机稍纵即逝,谁先占有主动权就占有打赢战争的胜算,被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这无疑为我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存战场上的作战力量?如何提高阵地中野战工事的防护能力?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野战筑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未来战争中野战筑城的意义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集成的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军队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因此在未来战争中,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各个维度上对敌作战力量进行防护,在作战的各个阶段、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对部队实施全面综合的保护。为实现对作战力量实施有效的防护,为战斗人员的生存力提供可靠保障,这就离不开筑城的力量。
1.有利于筑城生存力保障模式的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的野战筑城不再是以往由许多分散部分组成的防护形式,而是在一个信息网络系统中,由信息感知、信息隐蔽、设障迟滞、迷茫干扰、末端拦截、结构抵抗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防护体系。因此构建功能强大、体系完善的筑城体系将是战斗力量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有利于筑城生存力保障模式的转型
在近几十年以来,筑城生存力保障模式一直没有取得很多的进步,大多数条件下仍然依赖于土木工程的手段,主要的发展还是在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上。为了使野战筑城更适合未来战争的需要,因此必须用创新的理论来引领创新的实践,以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举措,推动筑城生存力保障模式的转型发展。
3.有利于提升筑城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
目前筑城所防护的范围极为有限,一般所构筑的工事只能对炮(航)弹、弹片进行防护。未来战争我们所面临的是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战斗,在战场上野战工事不仅仅要对真枪实弹的防护,也包括对网络、电子、卫星等各种先进武器和技术的防护与隐蔽,这就需要提升我军防护能力,以及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未来战争对野战筑城提出的要求
对敌作战力量的全维防护,需要就是在信息化平台中对敌各个时间、各个方向、各个维度、各种方式的防护,这是对未来战争提出的要求。在信息化防护体系中,部分内容属于筑城的范畴,所以这也是对野战筑城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1.对筑城工事实施更加精确的保障
全维防护的体系,包括主动和被动防护、分散配置、欺骗与伪装、探测与预警、单兵或部队防护等内容,要求的就是对各个方面进行较好、较完全的防护,做到对每一个点的精确保障,同时以最节省的资源获得最佳的防护效果。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的获取是作战的第一要素,谁掌握的信息多、全,谁就在战场上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这就意味着通过信息遮蔽、信息欺骗、信息对抗来提高被保护目标的生成率将是筑城保障的首要任务。。
2.野战作战平台机动保障性能更高
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战场上广域投送、高效快速的立体联合机动作战能力成为作战平台的第一能力。伴随联合机动作战,野战筑城就要主动改变传统单纯依靠材料结构的思路转变为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筑城生存力机动保障模式。这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如何更快的高质量构筑完所需要的野战工事。
3.为现代化战争提拱系统保障
未来的战争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战争,要求的是在作战的各个阶段、各个方向、各个层次对部队实施全面综合的保护,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来支撑保护作战平台。而传统的筑城保障模式更多的只是相对于独立个体的防护,未来战争需要更多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使各个作战分队相对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不同作战力量之间能够相互畅通无阻的传递信息。
三、未来战争中野战筑城的发展展望
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我军战斗人员的生存能力,加快建设我军的筑城生存力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1.由基于工事平台向基于信息系统的生存力保障模式转变
传统筑城的生存力保障模式都是以工事为主的。工事的抗力分级主要以一定的距离外炮弹间接命中或炮弹直接命中的毁伤能力为根据,这种抗力分级体系在未来战争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打击方式主要是远程精确打击为主,该打击方式具有毁伤能力强、破坏效应大、命中概率高的特点,能够保证防护工事一次性被摧毁。而主要的杀伤武器有炮弹、航弹转向导弹等新型武器,这些装备不但脱离了原来的空袭模式,甚至连飞机临空袭击的情况都将趋于减少。这种情况下,再沿袭传统依赖工事抗力提供生存力,将会导致工事越来越笨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发展信息化的防护措施和手段。从防侦查、识别到防命中、防毁伤进行全程防护,将多种防护措施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集成起来,对多种威胁实施高效精确防护。
2.由保障陆军作战向保障联合作战转变
传统筑城主要是保障合同作战中陆军的生存力,通常是根据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和诸兵种预备的梯队式部署进行筑城保障,这种编组方式在时间上表现为按一定顺序前后投入,故在传统筑城的运用上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而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各兵种力量全维同时展开,作战力量多元,陆、海、空、天、电等多元融合;作战方式灵活多样,攻防行动交织一起,筑城保障呈现了立体保障的特征。野战筑城不但要给陆军提供生存力保障,还要给空军的飞机、跑道,预警的雷达,火箭军的导弹发射阵地,海军的舰艇、港口码头等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3.由阵地防护向重要目标防护转变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战场的前沿和后方失去了相对的界限,然而不变的仍然是在敌人攻击的目标上,以打击重要目标为第一任务。敌人要攻击的目标正是己方塑造的高价值重要目标,在己方建设一个高价值目标的同时就已经奠定了一个战场,就需要野战筑城工事来防护。因此加强重要防护将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筑城生存力保障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存力保障是筑城的主要任务。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给野战筑城的工事构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信息化的保障模式将是未来战争中野战筑城所需要的。全时全维的防护体系将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保存战斗力的重要作用。
论文作者:黄法红,薛冠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作战论文; 防护论文; 野战论文; 战争论文; 工事论文; 未来论文; 这就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