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总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23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以及功能锻炼等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
脑梗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脑梗塞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治疗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康复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运用效果,如下报道。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中40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为(63.5±7.3)岁,文化程度:10例为小学,20例为初中,33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观察组中38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为(63.7±7.4)岁,文化程度:11例为小学,22例为初中,30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两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临床上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和基础健康教育,通常包括介绍医院规章制度、介绍病区环境以及讲解疾病知识等多个方面内容。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1)心理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由于担心预后,往往容易出现悲观、易怒以及消极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多鼓励和关心患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卧床期:①卧位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卧位,一般为侧卧或者仰卧位,每2h帮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前伸下肢髋关节、平放头部、微微弯曲膝盖、伸展肘部,保护患者的功能部位;②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桥式运动指导。所谓桥式运动,通常指的是患者保持平卧姿势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相配合,一手将患者臀部托住,一手将患者的双脚按住,指导患者正确运用健侧上下肢将患侧上下肢带动从而顺利完成躯干和抬臀动作;而主动运动则是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完成相应的患侧肢体动作;被动运动则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患侧的肌肉进行轻轻拍打,放松肌肉,完成各个关节的内收、外展、内旋以及外旋等动作,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2~3次/d;(3)离床期:①平衡训练。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完成轮椅转移、坐位平衡、站立以及床上转移等一系列动作。训练期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和时间,做到循序渐进;②指导日常生活。通常情况下,这个时期患者的机体功能明显恢复,在日常的治疗中,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完成基本的生活动作,比如洗脸、刷牙、、喝水以及穿衣服等,促进患肢功能恢复;(4)步行期:一般来说,相比较上肢而言,下肢功能恢复的时间较短,入院2~3周后,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自主行走,先站立平稳后,再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缓慢行走,根据行走命令,开始迈开双腿,逐渐转移重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确定训练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生活质量、掌握康复知识情况以及情绪状态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以及功能锻炼等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讨论
脑梗塞作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虽然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当前临床上在对脑梗死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治疗效果的提高[3]。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使工作效率提高,降低出现医疗事故的几率,使护理质量提高[4]。同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给予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制定科学的康复流程和时间,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家属满意度,并且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和功能锻炼,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功能锻炼、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曾巧云.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7:46-48.
[2]彭凌.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D].浙江大学,2012.
[3]石丕芝.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06-107.
[4]施彩萍.临床护理路径对初次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8:30-31.
[5]许世宏.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2,05:21-22.
论文作者:许明秀,蔡明月,谭宁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功能论文; 脑梗塞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