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论文_孙学莉

天津市环湖医院 内科 天津市 300222

摘要:为了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本文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顺序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分别为(12.21±2.80)h、(10.15±1.58)d和(1.66±0.62),对照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分别为(16.68±3.12)h、(7.73±1.35)d和(2.89±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5%和95.0%,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2.5%和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PICC置管;静脉血栓

PICC置管是临床上常见的静脉输液方式,通常选择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1]。PICC置管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2-5]。因此对PICC置管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6]。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理念,该模式对一系列循序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7-1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顺序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选取研究对象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皮肤感染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等不在选取范围之内。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信息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PICC置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有:(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全体成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集束化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资料调研以及自身工作经验,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如果患者静脉血栓评分大于15分,应给予华法林2.5mg口服,控制INR比值在2.0-3.0范围内,一切指标正常后再行置管[12]。(2)借助B超选择合适的置管静脉,保证静脉直径至少为导致直径的2倍,在穿刺结束后借助X线保障导管的尖端部位为气管隆突处约1-1.5个椎体部位[13-14]。(3)置管过程中需要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全身覆盖无菌布,只留出穿刺部位,穿刺过程中速度要缓慢匀速,如果穿刺遇阻可以注入少量氯化钠溶液,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患者全身放松[15]。(4)制定导管维护流程,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检查置管周围皮肤是否有感染或者渗血情况,检查导管是否有松动痕迹等,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 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两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期望值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数形式表示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一,统计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分别为(12.21±2.80)h、(10.15±1.58)d和(1.66±0.62),对照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分别为(16.68±3.12)h、(7.73±1.35)d和(2.89±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制动时间、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对比分析

3 讨论

上述分析表明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PICC置管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杰萍,姜翠红.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2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223-225.

[2]王晓凤,许慧平.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54-154.

[3]张平,王林娟.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3):33-36.

[4]刘建利,杨玲.1例右肺癌患者PICC置管5d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71-72.

[5]郑振茹,宁晓辉,田溢卿,等.集束化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8(6).

[6]卓梅英,胡仁辉,范甜,等.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2):279-280.

[7]张楠,张春舫,周金娜.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33(4):42-46.

[8]曾贤玲,陈晓珊,李佩芬,等.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在脑炎颅内高压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30):3732-3735.

[9]李玲,朱湘萍.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

[10]章明,刘彩凤,曹蓉.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08-110.

[11]白昊,张俏,张鸿雁.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21-222.

[12]王任姣,赵永兰.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病案,2016,17(12):86-88.

[13]谌红英.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26-127.

[14]郭淑霞.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 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0):107-107.

[15]杨贵丽,郑海燕.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39-542.

论文作者:孙学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管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论文_孙学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