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的不断发展,致使其电网结构逐渐复杂化、庞大化,原有的故障研判方法与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其发展需求。因此,在不断对比各种研判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以后,人们提出了基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配电网研判方案。本文就主要针对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配电网故障研判进行探析。
关键词:调度运行管理系统;配电网;故障研判
为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的时效性,确保抢修质量和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模式经过多重形式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由供电热线坐席集中进行故障的受理,配电网故障抢修指挥中心统一安排工单并对工单进行跟踪,抢修班组处理工单的抢修业务统一协同的工作方式,这全面实现了配电网故障抢修业务的协调管理,有效地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客户服务水平。
1 配电网故障研判系统的构建模式
1.1 独立模式
这种模式是独立于其他系统而自行建设的模式,它的优点是能够独立的进行部署,不受其他系统干扰;其缺点是投资较大,所需要开发的接口多,工作量大,较难与配电网调度日常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融合。
1.2 基于配电管理系统(DMS)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能够获取配电网运行状态实时数据等优点,但与地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所需接口众多,基础数据、抢修指挥数据与配电网调度管理系统无法紧密集成,造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独立性会大幅降低。
1.3 基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OMS)建设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的共享 OMS 的基础数据、电网模型数据、电网运行实时数据及营配融合等数据,共享 OMS 与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接口,避免接口重复开发,减少数据维护;能够直接继承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技术体系,实现配电网多种业务的协同,并能够将配电网停电计划与停电操作和配电网抢修指挥业务进行充分融合。另外,该模式实现较为方便,费用较低,不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性。
2 基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配电网故障研判系统原理分析
一般来说,当前的配电网故障研判系统往往是根据电网的拓扑关系、配电线路开关动作、变电站-输电线路线-配电线路-用户信息、配电变压器测量值、配网故障指示器测量值和配电线路动作开关的动作等信息来进行研判配电线路的故障。其原理见图 1。
3关键技术
3.1 图模图数一体化技术
不管是配电网故障的研判,或是日常对配电网的维护,都需要把图模图数一体化技术作为前提,实现故障检修的可视化操作。因此,基于调度管理系统完成分析,可以实现图形的共享,防止了数据模型建设的重复。所以,该系统建设时,是把 IEC61970/IEC61968 作为构建的标准,并根据国家电网建设的规范,构建系统的基础模型,实现模型、数据的一体化操作。其建立的模型有源端变电站、配电馈线与供电用户等,而模型的拓扑结构是把配电网的各个部分衔接。另配电网地理图形建立时,是运用 GIS,划分配电网所在的区域,并根据 PMS 技术,统一调用,而如果缺少 GIS,也可以通过原有的系统图,完成故障的研判工作。随着研判融合与系统的升级,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间的共享,让多个业务协同操作,加快了配电网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但其需要解决的一点是,GIS 还未大范围应用,所以,在实际操作时也需要把配电网图形平台作为使用的技术之一,给予平台支持。配电网图形平台上的建模工具不仅可以自动根据数据建立模型,也可以把相应的系统图拼接,让其作为 Web 的图形应用。
3.2 信息系统的集成
为优化对配电网的日常管理,及时进行故障研判与抢修,调度运行管理系统需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建立数据连接的接口,同时,它也要借助 D5000 平台,与其他系统连接,完成数据的接入。其集成的具体框架是:把配电网覆盖的地区分成四个小的区域,前两个区域是在 D5000 平台上完成操作,即在第一个与第二个区域,由地方公司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与省公司的系统相连,而第三个区域是先由地方系统分析数据,研判故障类型,待分析结束后,把数据传输到省调度系统内。而在第四个区域内,是在数据中心、数据交换的基础上,把多个系统整合,生成数据,另其生成数据的同时,故障指示系统会与外网服务器连接,传递故障指示信息,并由服务器传输到数据中心内。由此,得出在 D5000 平台上建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管理人员从其他系统中得到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业务间的协同。所以,基于 OMS 完成配电网的故障研判工作,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减少了工作量。
3.3 故障的辅助研判
基于 OMS 的故障研判,是利用不同的技术与设备,把信息整合,并根据这些信息完成故障的判断与分析,而在分析处理后的归集整合,是判断出现的故障与以往的故障是否相互关联,通过专家判读,确定故障类型与出现的位置,帮助有关部门快速找到故障的定点,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故障的归集并单。它是根据配电网的基本路径,遵守规则,把新出现的故障整理到已有的故障集内,也就是把某个故障点,或是同一个范围内的故障统一到一个集合中,比如某区域线路的馈电跳闸,从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并维修故障时,会根据用户保修的户号,判断该用户的用电类型与对应的设备,找到其使用的供电线路,随后把这个信息整理到对应的故障集中。通过这一操作,可以判断这两个故障是否相同,如果是同一个集合内,可以选择不派工,为故障维修提供辅助判断。
2)故障位置的研判。对于出现故障位置的研判,是已经确定出现的故障,但还未派工处理的故障集,即系统会根据整合后的信息,大概了解故障类型与设备,确定故障位置,并运用 GIS 画出单线图。
3)停电造成的影响。在整调路径上,从首端的电源到线路使用的所有设备,会分成不同的层次,表明了设备与电源之间的从属关系。而根据已经建立的数据模型,能够让管理人员快速分析出可能停电的区域,判断这个区域内停电的数量。而根据系统图与 GIS,也会让整条路径中的关联设备变得清晰。
4)调度与抢修业务的融合。当下,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调度、抢修工作互为独立,分属于两种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在 OMS 系统中,可以实现无缝接合。即在抢修工作中,两种业务可以共同使用抢修值班表,让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同时,也可以在参考保电任务信息,分析信息后为抢修工作提供辅助研判。另抢修工作需改变自己的方式,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开具操作票,或是查阅已经开出的操作票。
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基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给出的配电网故障研判方案,以及研判系统的建立,能够优化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实现业务的整合,提高了配电网维修的效率,保证其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杨剑梅,苟霖,马青,赵喜兰,王国强.配电网故障研判搜索定位系统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31):6.
[2]陈镛.探析在配网抢修指挥中快速研判故障的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5,(19):58.
论文作者:何斌,马凤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模式论文; 业务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