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汉日对比研究-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论文

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汉日对比研究-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论文

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汉日对比研究
——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

燕姣 青岛大学

摘要: 在动物惯用语的汉日对比研究中,以“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具体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汉日语中的与“马”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根据设定的源域列举相关句例,并对其惯用意义生成机制进行说明,最后对其在汉日语中的异同点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 “马”;惯用语;隐喻认知

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结构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其产生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大量使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很多与动物有关的惯用语,而且大部分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在隐喻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日学者们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惯用语的研究有很多。比如:刘正光、周红民(2002)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考察了惯用语的生成与理解机制,分析了惯用语理解时的认知策略,介绍了模型语义理论中惯用语义的处理与转换过程,指出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惯用语的生成与理解中存在的不足。籾山(1997)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对隐喻、换喻、提喻下的惯用语意思的成立,对惯用语进行体系化分类。

此外,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在动物惯用语中,汉语中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数量最多,日语中与“马”有关的惯用语也不少。但在动物惯用语的汉日对比研究中,与“犬”、“猫”等动物相比,以“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具体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与“马”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以“马”的特点和人对“马”施加动作的惯用语为源域,列举相关句例,并对其惯用意义生成机制进行说明,最后对其在汉日语中的异同点进行归纳分析。

一、惯用语的界定

(一)汉语中惯用语的界定

对于惯用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国内关于惯用语的定义至今仍未有定论。

《大辞海·语言学卷》对惯用语的定义如下:

熟语的一种。汉语中习惯上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的带有口语色彩的固定词组。多数由三个音节组成;其整体意义不是各个组成分表面意义的相加,而是通过比喻、借代等手段造成深层意思。

温端政(2010)则把惯用语放到汉语语汇系统中进行考察,并把惯用语定义为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即:语义上,惯用语是描述性的,对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人们的行为动作的方式进行描写,不具有知识性;形式上,非“二二相承”,也非“引子”加“注释”。

企业为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员工因为工资水平不平均所引发的消极情绪,煤炭企业需要构建与薪资体系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年薪制,即以年为时间单位,来制定员工或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时,在年薪制的基础之上增添了绩效年薪,从而保障年薪制的科学性。此外,还可开展股票期权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量的企业股份。这种制度可以让企业员工把企业的效益转变为自身的利益,从而大力推动煤炭企业的向上发展。最后,还可开展职责级别薪资制,即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总和,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据工作岗位的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薪资待遇。

笔者认为温端政先生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能对熟语进行有效地分类。本文选用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就是温端政先生以他所提出的惯用语的定义为基础编写的辞典。

(二)日语中惯用语的界定

在日语中,对于惯用语(慣用句)的定义也是百家争鸣。下面列举一些关于惯用语定义的主流观点:

《新明解国语辞典·第七版》把惯用语定义为:

本章将“马”的特点和人对“马”施加动作的惯用语设定为源域,并收集相应的汉日惯用语,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的视角出发,对其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说明,并总结归纳汉日两种语言中与“马”的惯用语的异同点。本文汉语惯用语及例句全部来自《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普及版》。

由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整体不可分解,其他意义作为整体的意义来表示。如:“腹が黒い”用来指内心有不好的事。(笔者译)

宫地(1982)指出:惯用语这个术语虽然使用广泛,但其概念却尚不清晰。一般认为,惯用语是两个以上单词构成,其结构比较固定,整体表示某固定意义的词语。

使用例:房里大姊娘姨,见主人如此,也就起劲的拍马屁,装烟送茶,忙了个一团糟。

从汉日两种语言的对惯用语的定义来看,相同之处在于两国惯用语的结构都相对固定,整体意义都非表面意义的简单相加。从两国有关惯用语的辞典来看,中国的辞典通常将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等熟语进行分类编纂,而日本的辞典往往将惯用语和谚语(ことわざ)合在一起进行编纂。所以笔者在收集日语惯用语时,会同时参照多部辞典选取惯用语。

二、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惯用语

使用例:我的家乡四七年土改,四八年复查。这年暑假我回村歇伏,听说柳串儿跟小地主曹七寡妇结了婚。我恨他骑瞎马走黑道,真想当面臭骂他一顿。

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的生成机制在于概念结构的映射。许多惯用语中,词的出现与选用理据在于认知机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惯用语意义联系起来。概念隐喻是源和靶域之间的一组映射或对应(correspondences)(Lakoff,1993)。

例2駑馬に鞭打つ:(源自硬让无能者做工作的比喻)鞭策駑马。竭尽弩钝。对自己所做工作的谦逊语。《日汉大辞典》

三、关于“马”惯用语的分类对比分析

(2)筹资。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扩大自身经营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有的时候企业的资金不一定可以周转开,但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扩大自身规模是最为节约成本的方法,因为企业收购目标企业时一般是因为目标企业存在资金困难,从而采取低价出售的方式来拯救企业。收购企业的过程中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从而为筹资带来有利的条件。

(一)与“马”特点有关的惯用语

[汉语]

例1牛头高,马头高:比喻双方都很厉害,互不相让。

使用例:恰正钉头碰着铁头,两个牛头高,马头高,长洲弗让吴县的就打起来了。

羊肚菌→粉碎过筛→NaOH溶液提取→水浴→离心→滤渣→二次浸提→合并滤液→盐酸调节pH值→浓缩→抽滤→醇沉→水洗→烘干→羊肚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

本文基于建筑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开设情况,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从课程定位、围绕建筑类高校环境类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教学、强化实际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践以及加强同建筑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

马的外部形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高大、强健,在中国,成语中也用“人高马大”形容人长得高大壮实。这里用“牛”、“马”两种同样强壮的动物喻指实力相当且都很厉害的两方。

例2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形容时刻准备行动,丝毫不懈怠。

使用例:太祖圣人,南征北讨,东荡西除,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舍生忘死,立起这等江山,非同容易也呵!

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外,在战场上,也是必备武器。马鞍不离马背这种状态,就和铠甲不离将士的身体一样,指时刻保持作战准备,也暗指局势紧张。由于中国古代战火连连,和战争有关的惯用语有很多。《汉语成语谚语大辞典》中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有136个,其中56个和战争有关。

[日语]

例1馬の骨:(喻指来历不明的人)不知哪来的那么块料。《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

“明清时期的文人对杜诗的认识,也同时显示出由各自不同的角度到诸多方面的聚合的发展轨迹”[30]150,明末清初文人注杜方法各有千秋,或拟经释诗,或以史证诗,或以文论诗,或以心解诗,或批点评诗,虽然注者身份各异,侧重不同,但在杜甫“君子-圣人”形象的感召下,于注杜实践中显现的君子文化内蕴无不闪耀光彩。

使用例:どこの馬の骨だかわからない男にそうやすやすと大事な娘を嫁にやれるか/那小子不知是哪来的那么块料,哪能那样轻易地就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呢?《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

英译文:Lastly is Dou Ji.Dou Ji is a special kind of skill that is used when controlling Dou Qi and in the land of Dou Qi,Dou Ji is also separated into Tian,Di,Xuan,Huang.(斗技,meaning combat skills or something akin to that.)

《语源由来辞典》网页版认为该句来源于中国,即:在中国毫无用处的东西的代表,一是以鸡肋骨,二是马骨。(笔者译)。由于马的骨架很大,也没什么用处,由此暗指来历不明的人。它们都具有“无用”这一相似性。

由于资料和查询工具有限,笔者并未找到「一に鶏肋、二に馬骨」这句话在中国的出处。但在查询过程笔者发现,“马骨”在中国可以用来喻指贤才俊士,出自典故《千金市马骨》(《战国策·燕策一》)。

表8(1)为采用剔除ST企业后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政府补助信号效应,结果依然显著。另外,采用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根据Cohen等 (2010)[28]构建的另外两个度量真实盈余管理的指标Rem1和Rem2, 其中Rem1=Abprod+[-1]×Abdisexp, Rem2=[-1]×Abcfo+[-1]×Abdisexp, 分别替代正文中的Rem,回归结果如表8(2)~(3)部分所示,所得结果与前文均一致。

例2馬が合う:性情相投。合得来。

使用例:彼とは馬が合うので、いつも仕事がはかどる。/由于和他合的来,所以总是很出活儿。

《语源由来辞典》网页版给出此惯用语来源是:在骑马时,人和马的气息要同步,才能不掉落。马和人一样,性情各不相同,所以骑马的人只有与和自己性情相同的马一起配合,才能发挥出原本、或更好的效果。由此,比喻“人和人”或者“人和物”性情相投或合得来。

从对上述四个惯用语的分析来看:汉语和日语中的惯用语都涉及马体型高大这一特征。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外,还是战争中的必备武器,所以,在汉语的惯用语中,与战争有关的“马”的惯用语有很多。此外,日语中的一些惯用语来源于中国。

(二)人对“马”施加动作的惯用语

[汉语]

例1骑着瞎马走黑道:比喻盲目行动走错了路。

把隐喻带入认知语言学,可以说隐喻已渗透到人类日常语言交际中,并成为我们借助对某一领域的认知去理解另一领域认知的工具。而惯用语来源于生活,又广泛使用于生活,很多惯用语意义的产生离不开隐喻认知手段。

使用例:いくら勉強は大切だと言って開かせても、馬の耳に念仏だ。本人がやる気を起こすまで待つしかない/怎么说学习重要他也听不进去,等于对牛弹琴,他本人不知道用功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

当一个人骑着一匹看不见路的马走黑路时,容易走错方向。这里的“骑瞎马”和“盲目行动”,都有“无方向”这一相似性,惯用义生成。与其相似也表示“瞎忙乱”的有:“骑着瞎马撞南墙”、“马捉老鼠”等。

例2拍马屁:传说北方游牧民族常以拍马的屁股来夸赞马好。比喻对人阿谀奉承、讨好達迎。

总的来说,日语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征:惯用语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且结构相对固定,不可分解;其整体的意义与各个词的本身的意义不同。

“拍马屁”源自元朝文化,牵马的蒙古人在相遇时会互相拍拍对方马的屁股,并夸对放的马为好马,可是,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久而久之,拍马屁就成为一种恭维对方的习惯。“拍马屁”和“阿谀奉承”都有“讨好”的意味,从而可以建立起映射关系。

[日语]

例1馬の耳に念仏:对牛弹琴。《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

2011年,在立足博爱竹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博爱竹林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保护利用等重点工程,通过了我国首个国家级专家评审的县级产业规划——《博爱县竹林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利用竹林稀缺资源、弘扬竹产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9]。

字面义是对着马的耳朵念经。惯用义为对听不进去道理的人讲道理是徒劳的。马的听觉虽好,但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对着它念经,必然是白费力气,这和“对听不进去道理的人讲道理”一样“徒劳无功”,这两件事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惯用义生成。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馬の耳に風”。

动物是人类最熟悉的伙伴,它们的特点和习性都能成为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而且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自然会和动物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人类通过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将自己和动物联系起来或借助动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就产生了许多包含动物词汇的隐喻性的惯用语。

使用例:駑馬に鞭打って頑張ります/愿竭尽弩纯,努力奋斗。《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

在日语中,良马叫“驥”,劣马叫“駑馬”。字面义是鞭打劣马,惯用义表示“对自己所做工作的谦逊语”。基于“能力不足”这一相似性,当说话人想用自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能力时,可使用此惯用语,暗喻即使自己能力不足,也会竭尽全力。

还有些在外国是地方病常见病,国人通过旅游或商业交往将该病带回国内,就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详细地询问旅行史、饮食史、居住史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建筑工业化要求全面“精密建造”,要全面实现精细化设计、产品化加工和精密化装配。而BIM应用的优势和建筑工业化的“精密建造”特点高度契合,可以实现精细化设计、精密化施工。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使得造价人员可以通过BIM建模提供完整的工程量数据,减少工作强度,提高造价精度。不过,要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达到全方位更加紧密地结合,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磨合与探究,这就需要广大建筑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汉日惯用语的字面义和惯用义之间可以建立起多对一的映射关系。比如:汉语中的“骑着瞎马走黑道”、“马捉老鼠”等都可喻指“瞎忙乱”;日语中的“馬の耳に念仏”、“馬の耳に風”都可以暗指“徒劳无功”。

四、结语

研究发现,汉日语中与“马”有关的惯用语的惯用义除了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外,还可以由其原意转意生成,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隐喻映射关系,其中惯用语的原意即映射发生的源域,而惯用义则为目标域。

此外,通过对以上汉日惯用语的对比发现:

虽然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方便而实用的优点在粮食检测中逐渐得到普及,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谱带的宽度较宽且组成复杂,在吸收和信号方面都较差。近红外光谱技术主要是在复杂而又变动的光谱中进行信息整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的准确性就会产生误差,对最终数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查新数据的主题代表技术研发的主轴,而且查新项目的时间信息表明技术应用的年代,因此可以针对查新数据进行更详细的时间分析,结合科技查新类事实型数据、产业类事实型数据和专利信息类事实型数据,描述出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的逻辑关系,即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结合查新报告中检索词的热度分析和领域分布情况分析,可直观推演出当前的研究热点、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识别出湖北省相关产业区域现有能力和技术瓶颈,以及关键技术和专长领域,从而有利于绘制技术创新动态全景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一)相同点:①汉语和日语中的惯用语都涉及马体型高大这一特征;②日语中的一些与“马”有关惯用语来源于中国,由于出处相同,汉日惯用义相似;③汉日惯用语的字面义和惯用义之间可以建立起多对一的映射关系。比如:汉语中的“骑着瞎马走黑道”、“马捉老鼠”等都可喻指“瞎忙乱”;日语中的“馬の耳に念仏”、“馬の耳に風”都可以暗指“徒劳无功”。

(二)不同点: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外,还是战争中的必备武器,所以,在汉语的惯用语中,与战争有关的“马”的惯用语有很多。

对于之后的研究,笔者将在本文所讨论的关于汉日两种语言中惯用语的定义及其范围界定的基础上,对汉日语的各类辞典中有与“马”有关的惯用语进行收集和筛选,统计出完整数据后,再次基于隐喻认知理论,进行汉日对比研究。

注释:

① 译自:吴琳.「日本語の慣用句に関する研究の概観」.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编纂所『日中語彙研究』2016年第6号

② 刘正光、周红民.《惯用语理解的认知研究》.外语学刊,2002年02期,P7

③ 同上,P8

漓江画派自2003年正式提出,就紧密结合国家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开展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注重利用广西特有的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和民族艺术资源优势,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漓江画派坚持把团结和培育具有优秀品格、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建立并稳定了一支画家队伍,培养了一批基本素质良好、创作能力较强、逐渐成为画派骨干力量的青年画家。十多年来,漓江画派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队伍的现状同新时代、新任务和漓江画派发展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④ 译自:徐慧.《从动物惯用语看中日文化象征表现的特征》.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P11

参考文献:

[1]刘正光、周红民.惯用语理解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2,02.

[2]吴琳.日本語の慣用句に関する研究の概観[J].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编纂所『日中語彙研究』2016年第6号.

[3]徐慧.从动物惯用语看中日文化象征表现的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4]胡传乃.新编日语惯用语辞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温端政.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普及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6]新明解国语辞典·第七版.

[7]许宝华、杨剑桥.大辞海·语言学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标签:;  ;  ;  ;  

与“马”有关的惯用语汉日对比研究-基于隐喻认知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