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电力工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力工程以能源形式存在至今,依靠其自身特点:经济洁净、运输方便、易于转换、便于使用等,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满足各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电力质量要求也在向着创优方向发展,而质量创优控制归根到底就是质量管理,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中的具体管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应对措施改善电力工程质量,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一、电力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
电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受各种不确定种因素影响,为此在管理上相对较难。随着工业和生活用电要求与用量标准不断升级,电力工程项目在满足各行业发展需要的同时电力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前期工程管理过程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后期电力工程项目的维护造成一定的难度。
2.不确定性
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前期的工程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要重视电力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对施工环节可能发生或潜在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与预防工作;对不易察觉的施工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提前进行评估和预测,避免施工过程中各种情况的发生。
二、影响电力工程创优管理的主要因素
1.工程招投标工作不严谨
电力工程招标工作一直是工程建设初期的重点内容,招标公告与程序是否规范、投标单位是否具有实力、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等,都是影响电力工程创优的关键问题。然而招标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滥竽充数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不少企业将工程发包给其关联的“多经”企业承建。相对的,部分“多经”企业在资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上尚未达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承建标准。而电力施工多以农民工为主,不仅人员流动性大,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很容易造成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失控的局面。此外,很对企业对招投标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价格追求最低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直接问题。
2.质量的管理措施不全面
质量管理措施不全面使得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再次受困。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难以按照相关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无法实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存在随意缩减建设工期、弱化质量管控和盲目赶工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管理失控的局面。
3.管理人员意识薄弱
管理人员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各项管理工作的实现。但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分析不难发现,仍存在管理人员意识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理解不深入,认为管理的重点在于施工人员不闲着,而对质量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施工人员只要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应该不会出现问题,结果疏于管理。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管理内容及管理范围把握不准确,尤其不清楚重点施工环节的管理指标,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4.管理制度落实性差
能有效的开展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是关键。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管理制度标准,从而对施工人员进行更好的管理与约束。然而,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归于管理制度整体框架不够细化,对具体的政策与措施要求不够详细,缺乏对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部分施工单位的监督仅限于资料阅读与人员汇报等形式,很少能深入到施工现场,一些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从而导致一些制度落实较差,影响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不注重质量风险管理
电力工程采购的施工材料是否100%合格无次品?材料质量与性能是否符合电力施工建设要求?电力施工人员是否较掌握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电力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很容易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些企业对施工单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施工标准与规范化未能深入到施工人员具体工作上,造成管理散漫的情况。
三、电力工程质量创优的实施路径
1.贯彻落实电力工程项目监理制度
贯彻建立制度有利于优化电力工程做好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应明确各个环节的监督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的工期、进度、人员、物资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做好资金预案共组。在监理细则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各个工序、各个阶段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积极开展,把监理制度落实到人员工作中,协调好各个部门直接的工作,监理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等,明确职责,有利于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经验,促使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企业实力。
2.优化管理人员意识
电力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意识会给质量管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结合电力工程实际,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一方面,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宣传;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注入新师资,对现有人员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学习活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先进的电力技术与应用方法,使管理人员明确质量管理内容及管理范围,抓住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环节,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与科学部署等。
3.加强制度落实监督
为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为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施工单位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时应注重细节的考虑,做好细节工作的规定,尤其不能一掠而过、泛泛而谈。其次,制定明确的监督目标。施工单位应针对不同管理环节,制定明确的监督目标,必要情况下施行质量管理工作责任制,根据质量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给予管理人员针对性赏罚,鞭策其认真完成质量管理任务。最后,认真落实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在制定监督目标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指派专门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方式,检查管理人员质量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
4.做好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风险管理。首先,普及质量风险管理知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知识普及活动,使管理人员加深对质量风险管理的认识,明确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及重点。其次,把握质量风险管理重点。施工单位鼓励质量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自主学习,把握电力工程质量风险管理重点,提高对质量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对不同施工环境与施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应变,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制定质量风险管理应急措施。施工单位还应结合电力工程施工实际,制定质量风险应急措施,缩短质量风险响应时间,及时将质量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结束语:电力工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而电力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工程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为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严格把控工程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汇总建档,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解决,为今后电力发展建设打下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建军.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9):230-231.
[2]李志永.电力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剖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
[3]罗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99-200.
论文作者:胡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