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重要手段,要使这种教育行之有效,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其具体内涵应包括:社会主义信念、民族意识、责任意识、理性认同心理、市场经济观念、法制观念、立体意识、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而施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则必须符合青年的思想特点。
关键词:矛盾 冲突 价值标准 评判标准 情感效应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我们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当前,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与此相应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正确地引导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帮助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依赖顺从走向独立自主,但正处于转型期的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当我们选择青年人生价值认识的教育手段时,可以看出许多人们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在当前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易被青年所接受。爱国主义作为思想形态的现代精神,是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而青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旦建立,又必然通过对青年的行为规范的导向和支配,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主导作用。
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对帮助青年思想观念的正确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时,我们发现,现实中它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自然,那样合乎我们拟定的目标,而是伴随着青年心理成长的历程对外在事物的接受程度,在社会新旧体制之间的交织、纠缠中充满着矛盾、冲突和反复。这使青年思想观念的重塑中对爱国主义的认同与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的矛盾。爱国主义提倡的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大相径庭。爱国主义提倡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提倡“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的整体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1〕,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观作用下,人们崇尚金钱,正如马克思所说:“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能办到”,“它能为你占有这一切,它能够买这一切,它是真正的能力。”〔2〕人们讲求“实惠”,要求付出与获取成正比,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个体在情境中的行为选择是以能否获取金钱来衡量,凡是不能获取金钱的行为都是愚蠢的,都是个体所极力回避的行为,“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观念日益盛行。两种价值观谁优谁劣,辨别本来不难,但后者在现实社会中影响之大,导致的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正使青年在困惑迷茫中离爱国主义越来越远。
其次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的矛盾。依照马克思的阐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摆脱必然王国后人和社会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这个“王国”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国界,没有各民族之间根本的利益对抗,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地域都具备了共产主义一般价值观念。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相对于共产主义价值观念则是较低层次的思想观念,它宣传的是所在国家和所在国家整体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观念形态,爱国主义属于社会思想形态的基础层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大多数成员一般思想觉悟水平基础之上,是现实社会每个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群众精神”。我们社会的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有一根红线串连着,然而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往往把爱国主义教育等同于共产主义教育,这样使受教育者把爱国主义作为理想的观念而认为高不可攀,不是把爱国主义看成是我们社会的现实精神支柱而身体力行。对爱国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认识混淆的矛盾,是我们没有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所带来的认识误区。
第三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存在的矛盾。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当前本身也存在着矛盾。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完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心理接受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旧有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对青年的思想反常现象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难以突破概念化、图解化、功利化的传统模式,爱国主义教育大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二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教育行之有效,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政治道德范畴,包含有一系列政治价值准则,但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一种坚实的责任,是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的重构。这种重构,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立足当代中国,面向世界,扎根现实,借鉴传统,构建符合国情民情的爱国主义行为系统。因此,需要青年树立的爱国主义观,反映的价值关系是青年个体、群体与社会主义祖国的价值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是以中华民族的利益和需要作为价值标准和评判标准。针对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之施行的爱国主义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信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的本质表现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作为青年来讲,热爱祖国自然就要热爱社会主义。这就要求青年要有社会主义信念,才能与之相适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在现阶段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要让青年认识到,这是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的价值评判,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才有中华民族的振兴。要帮助青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帮助青年纠正片面认识,将自己的学习、工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2、民族意识。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境况的清醒认识,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并为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图强。要对青年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教育,了解我们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了解我们国家近代以来为什么落伍,了解我国各族人民为祖国再次的强盛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这对于帮助青年弘扬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把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根据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3、责任意识。爱国是一种责任。人是具有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的,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接受和享受着祖国给予的一切,祖国养育了他,他就应该回报祖国。人的理性就表现在能够认识责任并自觉地履行责任,去承担作为某种角色而必须去做的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仍然应该具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树立艰苦创业、恪尽职守、敬诚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使这种风尚、情操和境界的追求,成为青年规范行为选择的精神动力。
4、理性认同心理。爱国主义感情的巩固,爱国主义行为的持久选择,有赖于对祖国和个人命运连在一起的理性认同。要帮助青年认识到一个基本的道理:国家贫穷落后,动荡不安,百姓则贫困不得安宁;国家繁荣稳定,兴旺发达,人民则富裕安康。可以这样说,人们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上表现出的爱国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当青年心理上认同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是捆在一起的,他就会在行为选择上维护祖国的利益,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5、市场经济观念。市场经济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由于它的竞争性、主体性,其负面效应易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当作正面的东西接受,从而扭曲了市场经济观念。但市场经济观念是极富时代性的观念,要让青年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观念,也才能真正了解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孕育和产生了一系列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如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观念,诚实参与(工作、学习)、平等竞争的观念,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观念,履行义务、遵纪守法的观念等,它们有利于青年塑造进取性品格,通过本岗位工作或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6、法制观念。青年的行为选择大多情境不是依据法律规范,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淡薄。而青年懂法、守法与否,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要帮助青年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树立宪法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7、主体意识和奉献精神。青年普遍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这本身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现代意义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主动精神,正是这种主动精神使人们具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民主意识,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现现代人的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要帮助青年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观念,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只有在奉献和进取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8、科学精神。青年时期是求知最佳年龄期,年轻人对新知识充满向往,这一阶段的学习大多将决定他们一生的职业和选择的事业。要帮助青年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积极、踏实精神对待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真理。同时,要帮助青年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和对待自己,认识和对待客观世界,发扬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青年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9、开放心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更是一种开放式经济。这就要求青年在成为跨世纪接班人的过程中,以开放明朗的心态,对社会变革给予理解和欢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乐于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把对祖国的关心放到世界大环境来认识,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把握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改革,从而认识到每个人的需求和满足都依赖于整个社会、整个集体,促使青年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岗位、爱学习。
10、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也是青年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表现为一种心态、一种情愫,健康的审美活动是建构现代人格,促进青年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针对青年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观,掌握明辨是非曲直的本领。
三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青年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应依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把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摸准青年的思想认识特点。从最一般的认识意义上看,当前青年最基本的思想认识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⑴认知方式注重直观。青年认识社会,普遍注重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注重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愿接受自上而下的训导式大道理,不愿听信空话、大话。⑵缺乏理性思维。青年普遍认为,自己感受好的就是好的,感觉不好的就是不好的,不能将自己的感觉上升到理性来认识,因而往往缺乏理智的判断,以个体的自身感觉来进行行为选择。⑶价值取向注重自我。青年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情境下评价事物、判断利害、决定取舍,都把自我作为价值的主体。对接受的任何教育,注重的是这种教育对“我”的利益有否好处,也就是说,通过接受这种教育,我的作为、我的成就、我的价值、我的才能、我的前途能否得到发挥或显示。青年上述基本的思想认识特点,决定了我们对之施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给青年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理所当然需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予以认识和解决。《邓小平文选》三卷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邓小平文选》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实际上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而且,《邓小平文选》中还专门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这些有关论述,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习他的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战略目标出发,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氛围。这是一项基本的教育工程,青年生活、学习、工作在那样的环境氛围中,不管自觉与否,环境形成的群体性效果,将使之不得不接受影响、熏陶、感染,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至思想逐步升华,确立起我们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例如,一所环境美、校风好、学风正的学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易以培养。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所说的环境氛围,要求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因势利导,设计各种活动,吸引青年直接参与,在参与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青少年心灵的内化,转化为我们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效应,是指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构成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双边活动。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进行情感交流,而积极有益的情感效应,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来讲,更有利于加大青年的亲身体验力度和心理倾向,影响青年的认识效果和理性思维过程,使受教育者愿意在理性上将爱国主义与自我价值取向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由浅入深的服从→认同→内化的转变。
如何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概括起来,大致有几点:一是要让青年对教育内容有清醒的认识;二是要改进教育方法,讲究教育情境,寓教于乐;三是要建立共鸣渠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条船上的人”,强化情感教育和感染效应;四是要把握青年受教育情绪和参与程度,引导青年自我调适,促使他们在参与中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五是要增进沟通认同,在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真正关怀和爱护青年,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注释:
〔1〕江泽民:《在中共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