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高速公路作为民生的重要基础而迅猛发展,无论是新增里程还是总长度均排在世界首位。但是由于山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建设山区公路的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难点问题。以山区公路的路基建设为例,其施工时间相对比较长,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落实相关施工技术以及加强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为切入点,阐述了山区公路施工的关键技术和质保措施。有利于延长山区公路寿命,减少养护成本。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1 导言
山区公路在改善民生、发展地域经济和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经济水平的限制,山区公路普遍存在线形指标低、造价高、地质灾害频发、建设养护困难等问题。作为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必须严把公路建设质量关,施工部门要不断改进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为山区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路基施工的一般要求
2.1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如果路基所处环境的地质水文条件相对比较差的话,就很有可能由于平衡性质的影响,从而对整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路堑边坡进行开挖的话,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灾害问题;在陡坡上的路堤,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由于自重问题而出现下滑情况。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只有保证了路基的施工质量,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山区公路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2.2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导致路面与路基出现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路面自重、车辆荷载以及路基重力等各方面。所以,需要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得路基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有效的保证,以免路基出现破坏问题。
2.3保证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温度和水变化的话,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水流的变化有可能会对路基产生侵蚀作用,造成路基的掏空问题;而水与温度产生的综合作用,就有可能使得路基出现沉陷或者是冻胀开裂问题,使得公路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并很有可能对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3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各种预备工作,通常可概括为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和物质准备工作。
3.1.1组织准备工作
主要包含确立道路施工管理机制和完善队伍结构,划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与生活制度等。
3.1.2技术准备工作
⑴在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后,编写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文件;⑵进行路基的清基和放样,应特别注意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草和垃圾等;⑶搞好临时工程的各项工作;⑷做好测量工作。
3.2山区公路路堤施工的具体工作
路基基底一定要处理到位。当地面的横坡较缓时,必须要做好基底的垃圾和杂草的清理工作。清理完毕后,在地基上进行基底施工,基底的宽度应保持在1m以上,形状为阶梯状,基底的内侧呈倾斜斜坡状。如遇地质不良土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土体进行处理。路基回填要符合相关要求。路基回填主要是要把握回填土的强度、含水率、液塑限等具体问题。回填土的液限应控制在50%以上,塑性指数不应大于26。另外,在回填的过程中不能使用软土和冻土。总而言之,回填土一定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在修筑填石路基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石料粒径的大小。石料的粒径最好控制在50mm以内。铺筑的层面厚度应该小于65%。在低于路床深度40cm以下的部分填石的粒径相对较大,不超过150mm即可。当回填工作完毕后要采用机械进行路基压实工作,压实工作完成后要对压实度进行测量。如果压实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则进行路堤表面平整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山区公路路堑施工
在开挖路堑前,首先应完成引流、截流、防渗以及排水等设施的建设。若在施工进行时突遇水流涌出,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开挖路堑时,当遇到路床土为高含水量土时,应采取土体换填和设置渗沟等方法进行处理;在土质地面开挖路堑时,应运用分台阶法;当路堑开挖到达较深的地方时,应在地层临界面开挖形成若干平台。
3.4山区公路路堑施工
在进行路堑的开挖之前,应当先建设排水、截流、引流等设施的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水流的涌出,则应当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法;在路堑开挖的过程中,如果路床的土质为含水量比较高的土质时,可以选择设置渗沟或者是土体换填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如果路堑开挖为土质地面的话,可以运用分台阶法。
4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构建完善的施工计划安排是形成有效质量保障的基础
无论是后续的施工选择还是具体的施工参数均需要建立在完善的高速公路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而设计图纸的提出需要避免照搬旧有设计的弊端,而是需要在大量的地质调查以及合规性框架的控制下来单独完成。除此之外,对于施工设计安排的达成监督也是保障其真实有效的根本保障。
4.2挖填结合路基施工的具体操作流程
挖填结合在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中比较常见,但是挖填结合的方式在挖填结合处会出现裂缝现象,对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交界处的处理应特别关注。在软土土质地带修筑路基时,地基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在采用固结施工方法时必须等待涵洞和桥台沉降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如路基具体条件不达标可采用砂桩处理。砂桩处理完毕后应符合相关标准;在各交界面形成台阶的基础上分层压实,防止错台、裂缝现象。
4.3施工过程监督与质量水平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是质量保障的核心
任何的设计与质量水平保障均需要建立在有效执行的基础上,而监督是保障执行合规的必然手段。为此,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审核体系。具体而言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设计的质量审核,通过理论核算以及地质模型的方式对设计的合规性进行评价,最终达成有效方案;二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通过“两条线”的方式来切实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一条线是施工现场监督与管理,利用监理单位监督每一个施工步骤的执行,对入场物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元素进行监控,必要时留存原始记录以供后续查询。另一条线则主要可以采用“双随机”的模式来进行,即人员随机、工程段随机,进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基本态势,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质量不遵从问题的发生与存在。并及时的反馈监督结果,在有效的时间内予以规避与处理。
4.4好路基施工验收与辅助保障是质量保障的必然要求
最终的质量验收是控制其质量的“最终环节”,也是弥补其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的“最后红线”,各个施工单位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验收一段施工一段的基本理念,形成完整的路基施工验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施工。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形成有效的辅助保障体系,即保障物料系统、设备系统、现场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山区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路基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笔者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得出适用于各型路基施工的新技术,并详细地给出了施工过程中须注意的质量控制要点,可为以后的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163-164.
[2]王军.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7,02:201+206.
[3]陈鹏.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227-228.
[4]邹小平.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6,03:22-23.
论文作者:李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路基论文; 山区论文; 公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质量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