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攀升与科技技术的创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这为人们的生产作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电力配电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此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不仅大量的缩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但就当下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电力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为此,本文首先就电力配电自动化进行阐述,然后具体分析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技术的创新与成熟,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作业中使用,这种改变使得人们越加重视电力系统的运行及电力资源的配置。在这个大时代下,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环节。这不仅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作业提供平稳而充足的电能,同时也有效的节约电子配电的成本,以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电力配电自动化现状
电力配电自动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包括配调中心层的自动化,控制操作自动化,变电站、馈线管理系统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自动化和安全防护体系自动化等多项内容。
1.1 自动化技术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是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综合了信息、功能、通道、效益,联合了供电方与用户的,使配电系统逐渐智能化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DA(配电自动化),具体包括配电自动化、SCADA和馈线自动化,以控制功能自动化为主要研究对象;DMA(配电管理自动化),主要是对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和对GIS(地理住处)、AM(设备运行)等系统运行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以及高级分析决策功能等;用户自动化,即对用户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远方自动读表、负荷管理、实时电价信息、用户电力技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服务的优化越来越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
配电自动化技术开发于工业发达的国家,且发展迅速、日趋成熟,目前已基本形成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程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且仍在不断完善。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引进较晚,且由于各种因素局限,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主要是配合城乡配网改造工作同步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普及。
1.2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配电中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为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包含直接和间接两大类效益。直接效益包括:在电力系统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配电管理水平,扩大系统监控范围,快速、有效地监测出线路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事故和操作引起的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企业信誉;也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提高了生产率;同时通过环网“手拉式”进行用户供电,可以使线路应故障和检修造成的全线停电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解决,以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还能通过合理推进电网建设,使有限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改善电能质量。间接效益,即隐性收益,就是通过采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电力运行部门不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故障查找和维护方面,从而使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配电自动化的最终目的是扩大供电能力,增强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目前,我国对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较少,还有部分内容尚未开发,或仍处于研制或使用阶段。要想实现最终目的,就必须坚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长期和短期、全局和局部,分清主次,对配电自动化加大研究力度,尽早开发出先进、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 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
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是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电能质量量测、实时电价信息发布、故障灵波及部分仪表功能的终端系统,它以高速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能够减少现场终端数量,使配电系统的复杂性降低,同时实现综合信息的采集及控制,实现与主站和指定终端的通信,满足电力市场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及实时电价信息的发布要求,是配电自动化进一步完善的发展趋势之一。
2.2 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
目前,电力通信系统的主流是光纤。光纤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因而得到电力企业的亲睐。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光纤的成本,使光纤作为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干通信网而得到普及成为可能,相关研究人员也正致力于此。但是,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增加(对低压配电网而言),通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强,仍采用光纤通信会使企业成本增加,且可行性较差,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研究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通信速率的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成为主要趋势。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具有光纤通信的功能和优点,此外,还能为客户提供电力线上网等其他的综合通信服务,发布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实时电价信息,实现远程读表功能,具有更高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2.3 用户电力技术
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用户的监控和服务功能的加强,要做到准确、可靠、灵敏,以尽可能减少给配电公司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用户电力技术(Customer Power),是在中、低压配及用电系统中应用高新技术(如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是FACTS技术地配系统应用延伸出的一种新型综合技术(DFACTS)。现阶段,DFACTS装置主要有:APF(有源滤波器)、DVR(动态电压恢复器)、D-STATXOM(配电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STS(固态断路器)等。该技术独立工作时可满足特殊负荷对供电量的严格要求;结合配网自动化技术,则能使谐波畸变减少,电压波动和闪变、各相电压的不对称和供电的短时中断现象消除,实现柔性化配电(无瞬时停电和实时控制),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更高层次的要求。
2.4 智能分布式FA
“输配电分开,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方案开放了配电环节,使分散发电装置得以广泛使用,为解决能源提供、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但是分散发电装置的布置及投运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经常变动,导致FA方案(传统保护整定值与集中处理)难以适应,分布智能FA体系成为其发展方向。该体系是以多智能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为基础,研究建立智能体(agent)与区域协调器的协调机制,研究在配单自动化主站建立协调服务器,通过定义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规范,实现完整的智能分布 式FA。
2.5 集成化和综合化
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集成及其功能综合,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具体包括: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综合两者的数据、功能、界面,实现一体化。一方面,SCADA所需要的网络结构和属性数据可从GIS中自动提取;另一方面,GIS所需的配电实时运行数据也可从SCADA提取,从而大大优化配电自动化技术;配电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即融合GIS、线损管理、可靠性管理、生产MIS等系统,加强整体管理,实现高效运作。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配电自动化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中取得优势,实现电企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对配电网终重构、自动无细电压控制等高级应用功能深入研究,此外,如何结合电力市场实时电价、差异性客户服务等特点来研究新问题,也是今后配网自动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永育.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7,(33).
[2]吴少锋.浅谈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08,(14).
[3]李静,李涛.谈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9).
论文作者:蒋效康,黄校娟,孙璐,陈显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功能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电能论文; 用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