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研究论文_刘娟

基于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研究论文_刘娟

(身份证号码:43050319831115XXXX)

摘要:电力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能源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测绘技术开始介入到电力工程中,极大提高了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更精准的测绘数据,提升了测量的精度,通过引进高新测绘技术也为测量人员带来便利,减少野外测量的危险系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测绘技术;电力工程;作业效率

引言

针对当前的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电力企业仍旧采用传统野外地形测量,需布置大量地面控制点,作业效率受野外环境和人工影响较大。本文探讨传统电力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测绘技术的方式。

1当前电力工程测绘技术的问题

1.1测绘方式单一,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目前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对电力通道走廊进行地形测量,使用的依旧是常规方式即测量人员带着全站仪和RTK仪器到作业现场进行勘测。野外测量是危险性较高的工作,难免遇到陡峭的山体,滑坡区等复杂地形,而主网建设的输电杆塔大多分布在山区等高海拔地区,在这些区域进行地形测量难免遇到繁密的树木、灌木等植被干扰,需要人工砍树开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在复杂地形或交通不便等区域,测量人员根本无法到场,有一定安全风险。测量人员在现场若未严格执行作业文件及有关规程规范,会出现漏测、返工重测等质量问题,工程路径需要局部改线的项目,也要求再次返回作业现场实地测量,重复增加了劳动强度,作业效率低下,也提高了作业成本。

1.2业务方式要求的提高,倒逼测绘方式改进

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发展,全球都进入了数据大爆炸的阶段。传统测量越发偏向于测绘数据三维信息应用,由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转型升级,通过数据编辑提供矢量图、三维立体影像图等,为电力工程设计、决策和巡线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立体直观的有利条件。近几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也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就是大量的输电线路原始基础数据,这样也倒逼着测绘方式改进,对测绘的成果的输出和数据展现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地形测量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和现代化智能设计、巡线等智能电网数据应用的需要。

1.3缺乏先进的技术人才

传统地形测量技术的准入门槛低,只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的技术实操培训,就能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我国测绘行业缺少的是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比如说遥感、摄影测量等技术方面人才。现在很多高校在硬件上不能匹配测绘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盲目随意,不能紧贴实际市场,缺乏技术和市场的敏锐度,学生自然难以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大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也不愿意在设备上投入资金,仍旧采用传统人工方式测量数据,自然导致这部分测量人员无法接触到先进技术,无法成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技术人才。

2提高电力工程测量技术

2.1运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上世纪60s兴起的一种勘测技术,应用各种电磁波传感设备收集远距离目标的辐射与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将数据信息通过专业软件转化为图像,进行地质和地形等的勘察与识别,处理过的遥感数据很好的呈现了地形地貌特征和植被信息等内容。该技术运用高空航空摄影以及遥感卫星展开测量,可展开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观测范围大、效率高,同时也提高了测绘工作的经济性。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时,遥感技术通过图像可观测出地形、高度、地物和地貌,轻易避开河流等障碍物,不用测量人员现场勘测。

尤其是现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积极的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建设电厂和输电线路设施,运用遥感技术就可获得大比例地形图,提高境外资料获取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使作业人员在前期工作中通过遥感影像即可了解作业区域的地形地貌等情况,而不需到达现场,也提高了工作便利性,减少了企业的差旅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运用激光雷达技术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遥感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返回脉冲信号,将数据信息通过专业软件处理获得三维(X、Y、Z)点云坐标信息,由于其效率高、全覆盖,获得的高程数据最为准确等特点,该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电力设计、配网电力线路巡检等项目中。通过该技术制作DEM(数字高程模型)不仅可以确认断面数据,还能确认树木等植被高度、建筑物高度等数据参数。尤其在高低跨越电力线路测量中,可通过激光雷达的快速运行,及时计算出高等级线路与低等级线路的安全距离,重建直观的三维模型,辅助进行输电线路设计。但也是因为点云数据量庞大、复杂无规律,也亟待解决存储和快速分离检索庞大的离散数据的现状。

2.3运用低空摄影测量技术

低空摄影测量技术采用的是运输飞机搭载摄影测量仪器,拍摄航空像片,将航空像片运用专业软件扫描数字化,自动叠加正射影像、等高线和线路路径,生产DOM(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对数字影像进行全自动特征点选取和转换,尽可能减少人工交互,速度快、精度高、代价少。笔者也研究了像片连接点拓扑关系矩阵关键算法即8领域算法,由像片航线图自动生产像片矩阵和像片连接点矩阵,为图像匹配和区域网平差提供了高效的像片连接点搜索策略。

2.4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随着大疆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发展,该技术也在电力行业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相较传统地形测量和低空摄影测量的特点,无人机成本低廉,便于携带,有利于作业现场及时转场,可快速获取大量影像数据,无须申请航飞许可。

全国每年有数千公里的短线路新建输电工程,由于路径短,工期紧,难以短时间获得航飞许可,无法实施航飞。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的特点可以很好满足此类工程勘测需要,全过程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在电力输电杆塔设计会有线路调整,调整范围若超出原有摄影测量的范围,再重新申请航飞许可进行摄影测量的成本较高,且无法保证工期。而无人机技术的“三高一低”(高效率、高精度、高真实感和低成本)的特点,恰巧弥补了常规摄影测量的不足。

无人机不仅可以在测量方式上有优势,无人机航拍的大量基础数据生成三维立体图形,提供给设计人员更直观的影像数据辅助决策。

2.5培养专业的测绘应用型人才

在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积极行动起来,改变学习的模式,熟悉和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提倡精英化高等教育,为企业输出合适的、符合当今社会和业务发展需求的人才。高新技术蕴含有巨大的生产力,企业也要清醒认识到技术的进步,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往高新测绘技术方向努力,以实际工程中运用岗位练兵和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也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为更好的实践服务社会智能,更应该融入技术爆炸的时代,提高基础测绘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数据处理技术及相应软件逐步成熟,低空摄影测量、遥感、激光雷达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测量手段,降低了劳动强度,保障了测量精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必将成为电力测量的主流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斌,卢燕.测绘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3):49+51.

[2]谭锦瑾,黄慧杰,詹斌,孙婷.基于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4-85.

[3]田峰.电力工程测绘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资讯,2017,15(12):37-38.

[4]卢小全.刍议电力工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7):112.

[5]孙家炳.遥感原理和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9).

[6]汤明问,戴礼豪,林朝辉.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13(3)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研究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