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力图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87-01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等形式出现,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乏味,进而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极为低下。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教师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所授之课感兴趣呢?我认为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关键是让学生感觉在享受学习,而不是被逼学习。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实用价值的认识,让学生把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数学教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是不可忽视的必要一环。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动力。
二、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通过言传身教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学好学,并爱学数学,在充分参与活动的融合气氛中感受实际,主动地获取新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已学习的公式、概念去解决新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唯师,善思考,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探究情境中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数学价值,而且能点燃探究思维的火花。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这样长期感染学生,就能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爱数学的学习。其次,对学生施以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五、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师应正确理解“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创新的前提是对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创新的重要标志是数学问题的提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善于用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应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事实证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正确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若教师阻止学生解题错误,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大胆尝试,从而会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要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激起学习情感,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让数学课堂、社会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探索数学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惠天启《学周刊》2014年
2.浅谈高中数学学习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康伟《文理导航》2017年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