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海南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新形势下的海南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新形势下的海南民族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问题是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的重大问题。事实表明,我省民族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引起的,因此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新世纪即将来到的重要时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规定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正确处理我省民族问题,以促进大特区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我省民族问题是大特区问题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我省的民族问题是建设大特区的总问题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其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解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助下,我省民族地区建立了新的工农业体系,基本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族地区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长期以来还依然处于封闭状态和自然经济状态之中。建省以来,虽然改革开放的热潮也涌入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但由于社会文化、历史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又未充分享受投资和开放政策的优先倾斜,发展步伐滞后,这就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局面,也致使我省民族问题呈现其独特性。

(一)我省民族问题的新特点

民族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十分复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省民族问题较为突出的有:1、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6,陆地面积达一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经济相当落后,至今仍有近4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民族地区还有191个村委会未通车,有397个村委会未通电,近4 万户黎、苗族同胞仍住在茅草屋里。这是大特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的现象。2、政治生活领域表现出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我省的民族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是和睦相处的。但是,我省有时发生民族间的纠纷,这些大多都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民族隔阂引起的。这些问题都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交流和影响而不断消除又不断产生,虽然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但如处理不当,会演化激烈而影响我省安定团结的大局。目前,我省民族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有:⑴由于利益差别引起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有力地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由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基础与发达地区的差别,必然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别。由此而产生不少新的矛盾,如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虽然不能都看作是民族问题,也不能都与民族关系挂钩,但有些问题有可能通过一定形式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好。⑵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的误会和摩擦。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存在差异、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这种必然趋势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却也可引起许多摩擦和矛盾。

(二)我省民族问题存在的环境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它随着形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代色彩极浓。因此,我们要认真观察、研究民族问题所处的新环境,正确把握民族问题的本质,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民族问题所处的环境:

1.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省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省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促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重新组合,由此而引起一系列新的民族问题。

2.大特区发展的大趋势。“九五”是大特区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时期。按中央建议,“九五”要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上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大特区要加快发展步伐,无疑给民族地区带来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3.统一战线的新格局。我们正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担负着广泛团结、发扬民主、协调关系、维护稳定,为大特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的社会功能。为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把“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论断彻底弃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省民族问题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变化,我们要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正确处理我省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省安定团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现在是我省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满怀信心地以坚定的步伐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迈进,呈现一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祺祥氛围。但“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要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各种民族问题,以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局面,为大特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要正确处理好我省民族问题

目前,我省要解决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在大特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真正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一)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发展”。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也是民族工作的中心。

当然,要在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对目前面临的困难,要充分重视,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趋利避害。

1.发展差距的问题。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建省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和1987年相比,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4.45亿元增加到58.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由14.86 亿元增加到59.74亿元。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并存在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9 市县国内生产总值1987年占全省的比重为25.9%,1992年降为21.5%,1993年20.1 %,1994年又降为17.7%。工农业总产值1987年占23.6%,1992 年降为20.6%,1993年降为19.5%,1994年又降为17.8%。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的比例也由1987年的85.7%,降到1994年的76.9%。

差距问题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大特区的安定团结和发展的大局。对我省存在的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问题,我们要作科学的分析,只有认清道理,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省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起点上办大特区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实行“大推进”的方法在全省范围里进行大开发,只选一部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区,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扩散效应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海口市由于条件较好,建省伊始就率先起步并得到很大的发展,其周边的市县受其带动,也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民族地区发展距离因而逐年拉大了。据统计,1994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0.7:30:28.4。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无可避免地制约了民族地区总体经济的增长。还有,由于我省民族地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社会形态比较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这种由历史、社会文化和区位等原因造成的差距,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我们也不要因此而放慢汉区的发展步伐,而是要鼓励这些地方继续发展得更快更好。历史遗留下的差距,不可能使各民族和各地区齐头并进地同步发展,现实提供的机遇,更不允许走回平均主义的老路。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既要承认差距,又不能让差距拉大。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谈到差距问题时指出:“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这一个充满深刻的辩证法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差距问题的指导思想。

2.缩小发展差距。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要着重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要加大投入力度。国家财政要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加大 投资力度,帮助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省以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水电、交通、通讯等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同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国家要从各方面支持帮助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在民族地区多上大项目,以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

(2)鼓励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要加强地区间经济协作,支援民 族地区开发建设。如海口地区的企业到民族地区进行联合、兼并,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汉区的市县和乡镇可同民族地区的市县和乡镇紧密合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首先,对口支援要坚持以技术、资金、管理支援和人才培训为主。其次是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再次就是引导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省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乡镇企业发展还很落后,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要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流入乡镇企业。同时,不要片面强调发展集体企业,要积极鼓励、支持、帮助各种成份的乡镇企业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争取打出“拳头”产品,这样可使本地资源增值,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既加快经济的发展,又保持社会的稳定。

(4)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的构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 构的层次、布局、组织及技术上的差异,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分工不发达,产业基础差,造成了长期贫困的局面。因此,必须开发新产业,选好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通过产业的再构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达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产业的构造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要在热带农业上大作文章,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变以往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商品率低的状况,大力发展“二高一优”农业,打出具有特色的“名、特、优”产品,使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大市场接轨。还要以建立大型的“菜篮子”、“果篮子”和“米袋子”基地为目标,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道路,要有目的引导外商、台商投资开发民族地区的农业资源,创办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另外要加大工业发展在民族地区的比重,大力利用石油天然气、铁矿、建材、热作等资源,以港口为依托,建设现代化的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生产基地。在调整全省工业布局时,应根据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将工业基地建设引向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同时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5)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 面貌,关键是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增加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强化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6)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我省民族地区产业单一, 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力资源浪费。因此,要大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去,以促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实现优化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现在,方针已明确,关键在于统一认识,认真落实。我们一定要以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以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排除一切干扰,加快我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建省以来,我省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改革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矛盾和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且主要在于为今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我们要深刻地领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民族地区改革的步伐,努力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出来。由于民族地区情况的特殊性,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大些和多些。

1.关于优惠政策问题

办大特区以来,由于实行特殊政策,我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对民族地区改革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许多改革措施和政策在民族地区无法落实。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国家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对民族地区支持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措施正逐步弱化甚至失效。如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商贸政策”、“三项照顾”等,已随新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基本消失。还有吸引外来投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因全省“一刀切”,民族地区也没有优惠可言了。1994年开始的投资、金融、税制体制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对民族地区已不可避免地造成某些负面影响等。如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改革了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按统一的政策执行,民族地区很难得到增加的返还基数,地方财政会更趋紧张。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国家专业银行将全面推行商业化体制并在近一两年逐步到位。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的,民族地区企业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贷款较困难,而国家政策性贷款量又有限,这对资金紧缺的民族地区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并且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民族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发达地区,致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成功创举。办大特区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保障民族平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1994年11月,省人大公布施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把《民族区域自治法》具体化,用法律的形式把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和省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应尽的职责规定下来,从而确保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对民族区域自治权充分行使。这是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举措。但由于许多原因,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起来有困难。目前我省七个自治县尚未有一个县制定出自治条件或单行条例。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全省趋同化,没有真正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3.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民族地区由于人文景观的特殊性,在进行改革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区分情况,快慢得当,慎重稳妥,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具体做法上要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1)要执行好民族政策。在长期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 我国已制订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应用性的民族政策,执行好民族政策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手段。民族政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任何时候都必须贯彻好。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新变化,民族政策的某些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我省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特殊的措施,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这既是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和执行民族政策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相通的,我们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促进民族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同时通过执行好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在充分调动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制订一些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扶持政策,如以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倾斜为重点,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首先是财政要执行机动金、预备费、民族补助费设置等优惠政策。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各种专项贷款、以工代赈专款等支出与财政总支出比例应在原规定比例的基础上逐年按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递增。根据民族地区财政收支。予以定额或定期补贴等。其次,继续执行减税让利于民族地区企业的政策。国家对民贸企业和定点企业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政策在符合现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继续按比例减免等。对民贸网点建设贷款、民族地区开发性项目贷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田水利建设贷款,国家应有一系列可行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要大力帮助。另外,各有关部门都要对民族政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破主体利益小范围格局,大力支持民族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2)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充分保证少数民族的政 治权利,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将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职权交给自治地方。省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清查以往的文件,对与《若干规定》相悖的要主动加以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各市县,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

我们还必须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繁荣这一根本目的出发,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把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力作为充实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加快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民族地区贫困面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这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②加快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虽然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规范已将民族区域自治的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纳入了法制轨道,但还只是初步的、基础的框架,离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还差很远。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民族区域自治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事实证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我省少数民族干部已近2万人,他们分布在各条路线上, 为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地区还需要大量的优秀干部,尤其是科技和经济管理干部。我们要把能否促进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做为一个重要标准,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另外,民族地区的改革要不同与我省其他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又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承受力。重大改革要先在小范围里试行,再逐步推开。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我省正按照中央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向前发展。民族地区应以主动的方式适应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特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对外开放,完善对外经济体制等。这样便可从依靠国家给予、扶助走上自我创造、发展之路。

(三)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大特区的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和顺利进行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建省以来,我省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同心同德地建设大特区。但在新的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因素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增加了新的内容。我省一些地区民族纠纷时有发生。在某些民族杂居区,仍有少数人歧视和欺侮人口少的民族。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虽然没有直接引起民族间的冲突,但这种潜在的矛盾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影响我省的安定团结。此外还存在因文化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心理。

目前,各市县的情况不同,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原因、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但总的情况和问题都会有共性,我们要认真做好下面工作:

1.一定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巩固和发展我省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是大特区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促使各民族在经济上加强互助、互利的普遍合作,使各民族在利益上建立深刻的联系。以引起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样可建立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密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要搞好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团结。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等。

2.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省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又大都是人民具体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新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能使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合理,最终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但改革过程中各民族受益程度存在的某些差别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政治同社会人际关系,调整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的关系,从政治上、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良好秩序,这是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冲突现象发生的制度保障和有效举措。

我省民族问题纷繁复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努力提高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等基本问题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以促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的海南民族问题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