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教肓课程设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4)06-0012-06
德国学校的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课来实施的,特别是自1951年教育部长常设会议做出决议以来,政治课在德国所有联邦州都列为必修课。[1]政治课在唤起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使其具有独立的政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最终完成政治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正是由于政治课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政治职能,较之其他学科而言,政治课教学具有更大的难度,对课程设计也有更高的要求。尽管由于教育对象、教师个人特点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课程设计存在着随意性,但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在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的统一要求下,[3]政治教育课程设计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和统一性。本文试对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概括,并分析其特点,希望对我国政治课教学有所启示。
一、德国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简单地说它是由政治和教育两个概念组成。德国学者索塔(Bernhard Sutor)曾对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Wertorientierung)和价值统合(Wertegebundenheit)功能做过这样的解释,“政治、教育以及政治教育都是有意图地处理事情的方式,它们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价值。在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们能否并且如何形成一致的价值选择(einem Konsens über Were)。对自由的青少年教育和成年教育,人们能够通过公共讨论达成对统一教育的信任,负有公共职责的政治教育需要并且应该获得价值导向的合法化。我们不能把政治理解为最高价值实现,它把调节冲突、在公认的目标范围内为更好的秩序而斗争,维持基本价值(Grundwerte)作为永久性任务。政治不是一个历史的或道德的规则的完成,而是在利益冲突和目标冲突(Interessen-und Zielkonflikten)中依情况而定的应对。基本价值对政治来说不是可以实现的条款,而是可以调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之相符合”。[4]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政治课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在于使学生认同基本价值,形成价值判断,最终实现政治参与。具体而言,政治课的目标和任务是由一系列由低到高的目标和任务构成的一个系统。首先,政治课要唤起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向学生传授关于政治的基本知识,使其对政治体制、结构功能及其内在联系有所了解;其次,理解政治及其中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如民主、三权分立、选举、政党、自由、参与等,理解和支持民主制度,促进他们对政治关系的洞察力;再次,培养学生独立的政治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对政治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其政治社会化,并最终成长为适应民主制度要求的成熟公民。图1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政治教育的目标层次:
图1.
资料来源:Joachim Detjen,Die Demokratiekompetenz der Bürger.Herausforderung für die politische Bildung,in: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 25/2000,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S.12-13
二、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师作为学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非常明确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要在课程设计中具体表现出来。排除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对课程设计的步骤做了统一安排,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5]
1、熟悉专业领域
政治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描述政治领域的实践活动,从而以此为基础,展开教育内容。因此,步骤一主要是为学生系统地培养自己进入政治体系的能力提供帮助。
政治的概念对于人们理解政治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政治的三个维度:政体、政策、政治以及对相应的关键问题的正确表述,共同构成了一个检测表(Checkliste)。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进入政治领域训练检测表”,在学生头脑中建构初步的政治意识(见表1)。[6]
表1.
政治的维度
关键问题
涉及宪法的哪些条款?
哪些主要的宪政原则必须被考
政体(体系维度Institu-
虑?
tionelle Dimension)政治 哪些法律和权力原则在起作用?
行动框架 哪些机构拥有决策过程的权力?
哪些国际的协议、规章和职责(义
务)决定行动框架?
存在哪些政治问题?
政策(内容维度In-
哪些政治目标应该实现?
haltliche Dimension)
哪些解决方案应该讨论?
现行政策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何评估这些结果?
谁参与其中或受其影响?
有哪些参与机会?哪些机会得到
了充分利用?
政治(过程维度Prozes-
冲突何以继续?
suale Dimension)政治
哪些权力结构可以确定?什么会
意愿、教育和决策过程
对其产生影响?
哪些利益被提出?它们是如何协
调和实现的?
大多数是如何得到的?一致性是
如何探求的?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li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1994,s.31-32
2、选择教学观点
教学观点的选择是政治课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同时,它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步骤,因为较之其他课程,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不同层面之上。我们可以从以下问题来理解教学观点选择这一步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第一、难在何处?政治形势往往是广泛、复杂而多方面的,包括了许多因素,因此在学生时代不可能完全建立起对它的稳定而确切的认识。不过,教师总是倾向于把政治课变成无所不包、内容广泛的课程,其言外之意在于,“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什么都不能省略掉”,在教学观点选择时过于宽泛。这种看法往往会导致实践的无组织、涣散状态,其中的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政治课变成了注重句子文法的“咬文嚼字”的课程,这或许可以锻炼学生短期的记忆能力,却没有在课程中设置政治过程学习的内容,因此政治学习的效果很不好。[7]
第二、教学观点服务于何种目的?政治应该成为政治课的内容,如果能够成功地设置适当的重点,它将使丰富繁杂的事实、信息和观点建立联系,展现政治的形塑功能。教学观点包括作为教学基础的教育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而实现的教育目标。政治课的教学观点在于将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机地联结起来。[8]
第三、如何选择教学观点?首先,教学观点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必须涉及政治领域的主要方面。[9]根据教学观点的双重特征,教学观点不仅要反映政治专业学科的特点,而且要致力于政治教育综合目标的实现。教师在经过详细的检验确定教学观点以后,应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要使学生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内容上。
第四、冲突和意义对教学观点选择的帮助。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时期,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情绪活动特点及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等原因,极易导致心理冲突。在对具体的政治课程设计选择教学观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冲突的情况。冲突是一个个体心理范畴,而每个人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是不同的:[10]
首先,青少年心理敏感,政治和社会事件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即使某些事件并不与他们直接相关,仍然会受到影响。例如,美国航空飞行员由于航空器爆炸而死亡、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都会触动他们的情绪;
其次,如果政治问题影响到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倾向、兴趣、视野,心理冲突也会由此产生;
最后,冲突也会通过移情作用产生。在组织和群体的影响下,青少年对他人产生认同,努力对他的思想和感情进行理解和重建,因此他的情感会受到触动,也就造成了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称的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
如果其中任何一种心理冲突情形存在,在面对问题时,青少年会觉得这些事情与他们的个人生活状况和个人观点似乎是没有意义的。由于冲突这一范畴并不只是心理动机原则,它也适用于一般性问题,当学生们的经验世界与政治世界之间的差距缩小时,就可能出现“在微观世界里发现宏观世界”的情形。这表明从学生个人所焦虑的问题转向对现在和未来有重大意义的问题的必要性。意义范畴表达了政治问题对于社会团体、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重要性。因此,政治课的任务就在于,将学生的视野从主观的困惑扩展到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的负面意义,并使其成为学生自己关心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来。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可能选择的教学观点(见表2)。
表2.
专业领域
可能的教学观点
失业
学生应分析失业的原因,检验熟悉的事件以及对经济、社会、政治造成的后果。
失业 学生应了解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基础,熟悉社会系统的坚固基础——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它对失业者的意义。
选举 在政治意愿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考察如何有效地参加选举。
全球化学生应讨论和评价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认识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一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全球化学生应熟悉导致全球化的原因,并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辩论。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il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 1994,S.67.
3、阐明主题
教师在确定了教学观点后更进一步的任务是从中产生课程主题。主题是教学观点集中而合理的表达方式。课程主题应在课程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介绍并让学生理解。主题的表达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学观点必须与主题一致;其次,主题必须是有问题导向的;再次,主题必须公正地阐述(任何问题都要考虑正反两面);最后,主题要能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继续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见表3):
表3.
专业领域
可能的教学观点
主题
失业学生应分析失业的原因,检验熟悉的事件以及对经济、社会、政治造成的后果。
没有工作——没有未来?
失业学生应了解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基础,熟悉社会系统的坚固基础——社会
失业者陷入社会底层?
保障体系,以及它对失业者的意义。
选举在政治意愿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考察如何有效地参加选举。
选举有利可图吗?
全球化
学生应讨论和评价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认识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一关系
跨国集团——世界新的主人?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全球化
学生应熟悉导致全球化的原因,并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辩论。全球化——一个新自由主义的阴谋?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il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 1994,S.67.
4、规划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入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判断四个阶段。教学过程规划的关键在于要将学生纳入规划之中,否则他们就无法参与这样的思想工作规划,而只是教学的“纯粹的”教育对象。下面的图表清楚地表述了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因素(见图2)。
图2.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il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 1994,S.119-120.
另外,教师在规划教学过程时,还会运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规划进行检验,在教学完成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政治课13问题设置”(13 Planung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更清楚地表达(见图3)。
图3.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il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 1994,S.12.
这些问题广泛地涉及到政治课的具体目标和合法化、学习的内容和选择的根据、社会机构和个人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过程的组织(或者称为方法和媒介、工作和交流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它们基于不同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条件,充分体现出德国政治课教学法多年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不能把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一般规定来理解,这只是一种教学和研究的工具。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其检验是否遗漏了重要事项,是否对问题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充分考虑,等等。另外,这些问题并非是基于专业教学法的一种系统理论构建,也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封闭体系,它们本身就是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课程设计中把这些问题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并尽可能使之形成一个逻辑结构,由此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认为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余的过程,或者认为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顺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这种顺序。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它忽略了课程设计的重要特性,即课程设计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循环的、非线性的思想活动过程。这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设计过程的开端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反复考虑所有的问题,然后才能做出决定;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其中一个问题的回答会对其他问题的结论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使它们协调一致。
最后,我们以“全球化”为例,以图表的方式系统而直观地说明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见图4)。
三、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特点分析
从以上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中不难看出,德国的政治课教学非常重视学生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对如何使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如何促进学生对本国民主制度和基本价值的理解,做出价值判断并加以认同,如何提高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完成政治社会化,成为一个成熟的公民等方面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精心的系统设计。分析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4.
资料来源:Politikdidaktik kurzgefasst.Planungsfragen für den Politikunterricht,hrsg.v.Bundeszentrale für poltitische Bildung,Schriftenreihe Band 326,Bonn 1994,S.120.
1、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是课程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和升华,是概括化、程序化或结构化了的知识,知识和能力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政治课的课程设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课程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构建学生的政治素质结构作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深度,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对社会政治现实的基本认知和描述能力、评价能力到参与政治生活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构建了系统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渗透融合的,即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把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统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并进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还表现在课程设计中这两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并突出强调了发展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发展能力与传授知识相结合,决不意味着发展能力可以依附于传授知识来完成。德国课程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形式,并对能力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要求,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评价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从而形成了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与知识体系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2、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使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机地统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难的并不是如何提出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而在于如何将其变成可操作的方案。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程设计将系统性的政治理论知识(包括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基本事实、概念、范畴体系、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能力发展要求(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描述能力、辩论能力、评价能力、处理社会政治问题的能力等),纳入到一个由多个阶段组成的教学体系中,每个阶段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和要求变为可操作的。
3、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对德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和基本价值做出判断,并加以认同,增进青年一代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成长为民主制度下的成熟公民。根据这一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注重联系德国社会的现状,从现实问题切入,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政治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有张力的批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