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基金论文,缓慢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国内第一家人民币投资基金——山东省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创设以来,我国国内投资基金业已经历了八年的发展,到1998年底,我国共发行基金78个,基金类凭证47个,募资100多亿元。1992-1993 年短暂“基金热”和1998年以来新上市几支新基金外,投资基金业总体发展相当缓慢。为什么当投资基金业在全球倍受青睐之时,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却发展缓慢呢?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预言的“基金时代”迟迟没能到来呢?本文通过探讨投资基金大规模发展应具备的社会经济备件来找出制约我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因素。
投资基金大规模发展应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
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而在美国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两个国家正是不同时期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强国,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为基础。考察投资基金在美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得出投资基金大规模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可支配收入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仍有较大剩余,是投资基金得以大规模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当人们的收入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支出时,人们是不可能想到投资的,而收入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只有少量剩余时,人们也只能将它存入银行或以购买债券的形式进行储蓄并获取少量固定收益,这时投资基金是不可能得到产生并大规模发展的。只有当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可支配收入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仍有较大剩余时,人们承担风险的能力增强,获取变动投资收益的欲望也增强,这时投资基金才有可能得以产生并大规模发展。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是美国投资基金迅速发展的阶段,大量流入投资基金的资金正是来源于人们可支配收入中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后的剩余。表一列出这一时期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表一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个人可支配收入 34778 37870 40505 42305 45002 46887 49596
个人消费支出
32351 35231 37612 39664 41399 43782 46284
剩余2756
2539 2883 2641 3603 3105 3312
资料来源:1997《国际统计年鉴》 单位:美元
没有大量的资金来源,投资基金是不可能得到大规模发展的,因此可以说: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仍有较大剩余是投资基金得以大规模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投资基金得以生存和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条件。
金融投资技术复杂,风险很大,而投资基金采用“组合投资”来规避风险,并获取较高的变动收益,这客观上要求有规模庞大而且是成熟的金融市场作为其投资场所。投资基金之所以能在美国得到惊人的发展,与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不分开的。美国有发达的股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及期权期货市场,其中作为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场所的股票债券市场每年的发行额就相当大,表二给出了1985-1994年期间部分年份美国股票债券发行额占GDP比重。
表二 美国85-94年间部分年份股票债券发行额占GDP比重
1985
19901992
19931994
股债发行额2324.6 3089.7 4757.9 5223.8 5081.8
GDP
40170 54899
59373 62599
66480
股债发行额占GDP比重 5.8%
5.9%8.5%
8.8%7.6%
资料来源:1997《国际统计年鉴》 单位:亿美元
发达的金融市场不仅为投资基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场所,而且投资基金的发展快慢也受到主要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20年代早期到1929年大萧条来临之前,美国股市多头行情持续了8年, 美国的投资基金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其中仅共同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每年至少有20%的增长率,1927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0%;1929 年到1931年大萧条期间美国股市狂泻85%,投资基金资产损失也达50 %; 60年代因股市本身不振,投资基金发展缓慢;而1978-1982年,由于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倍受欢迎,又促使投资基金得到极大发展;80年代末以来近十年美国股市总体向上的发展再一次促进了投资基金的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不仅国内金融市场发达,而且由于资本流动的自由,使得许多投资基金从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经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可见: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投资基金得以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现有基金表现良好是投资基金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
基金投资者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必然希望有较高的回报,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选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投资基金在美国所以得到大规模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也就在于现有基金的良好表现。美国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基金提供给投资者的年平均回报率都高于同时期股票指数上涨率和国债等的收益率,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也明显强于其它方式。如ARD(Amercian Researth and Development Comparrtion )在持续的25年中平均回报率15.8%,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平均增长12.5%左右,1991年美国股票基金回报率30%;而1995年LTCM基金回报率更是高达42.8%,1996年为40.8%。现有基金的良好表现给投资者以极大鼓舞和信心,人们纷纷将资金投入投资基金,从而促使投资基金得到极大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投资基金要有良好表现,除了上述第二点中提到的发达金融市场条件还有几个重要条件:
1、要有高水平的基金管理人员队伍。 投资基金“组合投资”的技术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要求基金管理人员必须有全面的金融知识并能了解和掌握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很好地运作。LTCM基金由原所罗门兄弟公司投资经理的约翰里韦瑟任总裁,公司合作人包括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修和修斯,原美联储副主席穆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森佛得,原所罗门兄弟投资公司债券部主管希利布兰德等,正是有了这些高手中的高手,才保证了LTCM的高回报率。
2、严格的法律,规范的操作。 只有这样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人们才敢将资金投入基金。 美国对投资基金进行管理的法律包括1933年的《联邦证券法案》,1934年的《联邦证券交易法》,1940年的《联邦投资公司法案》,这些法案详细规定了投资基金组成与管理的要件,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证。人们才能及时了解各基金的运作业绩,有选择地进行投资,从而也促进了投资基金的飞速发展。
四、基金管理公司不断地开发出各种品种的基金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也是投资基金业大规模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由于人们的年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心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险好恶程度及承担风险的能力。面对这种现实,基金管理公司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开发设计出不同品种的投资基金来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吸引投资者,投资基金才有可能得到大规模发展。投资基金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制约我国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与其他投资方式一样,投资基金方式也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不达到一定水平,要想人为的发展投资基金是不可能的。针对以上几个具体条件考察我国的具体国情,不难找出制约我国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水平低是制约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居民储蓄也直线上升,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收入水平远没有达到投资基金大规模发展的要求,表三给出了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人均水平。
表三 90年代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支出情况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510.2 1700.6 2026.6 2577.4 3496.2 4283.9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1278.9 1453.8 1672
2110.8 2851.3 3537.5
剩余
231.3 246.8 354.6 466.6 644.9 746.4
农村人均收入
680.3 708.6 784
921.62 1221
1577.7
农村人均支出
571621718
769.65 1138
1479
剩余
115.3 87.6
66151.97 83 58.7
19961997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4838.9 5160.3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3919.5 4185.6
剩余
919.4 974.7
农村人均收入
1926.1 2090.1
农村人均支出
1816
1930
剩余
110.1 160.1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没有多少剩余,这种情况下人们拿什么去投资呢?有人认为我国近年来居民储蓄大幅度上升,人们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总额已达8万亿元, 大规模发展投资基金时机已到。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消费水平很低,消费支出中绝大部分为基本生活支出,以1992年为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耐用消费品支出356.64元,医疗保健支出179.68元,住房支出356.64元,合起来占总支出的17%左右,而美国居民这三方面支出总额占总支出1/3以上,随着我国住房及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以人均6 千元的储蓄(扣除公款私存等还没这么多)人们不可能有过多的剩余可投入到投资基金中。
另外,我国储蓄结构中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储蓄,这部分人大多为私人企业主,个体户及各类文体明星等,他们中大部分都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投资于实质经济;二是沿海地区储蓄额相当大,而这些地区的个体经济十分发达,人们储蓄在银行中的大部分资金随时有可能要投放于实质经济中去。因此这两类资金投入到投资基金中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样一来可供投资基金吸纳的资金就非常有限了。
从理论上来说,投资基金的出现正是为满足小额资金的投资需求,但是由于后面将要提到的如现有基金表现不佳的原因,使得投资基金这一功能难以发挥。
二、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也限制了投资基金的大规模发展。
前面说到投资基金要实现“组合投资”必须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但我国目前除股票市场初具规模外,货币市场规模极小(而且80%以上的货币市场交易为拆借交易),可供投资的工具也极少,外汇实行管制。即使是初具规模的股票市场市值也只占GDP的20%左右(美国90 年代初为40%以上),而且大部分是不能不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如此规模的金融市场根本不可能适应投资基金大规模发展。另外,与国外一样,在金融市场建立和发展初期的不规范性和投机性也使投资基金没有稳定的投资场所,这就必然使投资基金无法快速发展起来。
三、现有基金表现不佳,不能吸引投资者,这也使投资基金的发展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现有的基金总体回报率很低,这也使投资基金的发展受到限制。有以下几点:首先,基金管理者水平有限,吸引不了投资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发展时间不长,各种金融专业人才本身就不多,而作为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更是奇缺,没有高水平的基金管理人员队伍,基金业要想有良好表现是不可能的。其次,基金资产组合不合理,我国已有的投资基金几乎全部为综合型,投资限制少,相当部分基金的投资结构中实业投资或未上市证券的投资比重太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比重大,资产流动性差,收益也差。再次,法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特别是信息披露的滞后和失真使人们对基金抱有一定的戒心。最后,规模太小,1998年前基金平均只有7600万元的规模,这使得投资基金不但不能直到稳定股市作用,反而被当作“第二股票”来炒作,风险很大。所有这些原因使得人们不可能对基金感兴趣,可以说现有基金表现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基金本身的发展。
四、基金品种单一,都为封闭型,而且上市交易少,流动性差,这使得人们宁愿自己直接参与股票投资,而不愿投资于有专家代理的投资基金,因此投资基金也不可能大规模发展起来。
综上所述,我国大规模发展投资基金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目前投资基金业的主要任务不应该是使投资基金在我国大规模发展,而应该是尽量经营好现有的投资基金。当前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大力培养基金管理人才,在实际动作中摸索出规律以完善投资基金的法规建设,待时机成熟时能及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品种投放市场。应该指出的是,各国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都在不违背投资基金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了本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发展投资基金也应该考虑我国的具体实情,只有这样中国的投资基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