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报告创业步伐何以迈不开?——专家透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开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步伐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孵化器不孵化
发达国家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人才和技术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型小企业生成和成长的比较竞争优势很不明显,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条件建设还没有完全建立,功能还很薄弱。发达国家科技型小企业相比大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人才和知识技术密集度优势。
在美国,科技型小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部雇员的比例约为64%,而在大企业,这一比例只为4.05%。拥有知识产权的小企业平均61个雇员,其中的19%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而拥有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平均拥有12879个雇员,其中从事R&D活动的雇员仅占3%。正由于人才的投入,科技型小企业创造出相当部分的技术创新成果。
据统计,美国的科技型小企业所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数量占全国55%以上,科技型小企业每个雇员技术创新成果为大公司雇员的两倍,将技术创新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
欧盟的统计也显示,科技型小企业R&D的单位投入所产出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科技型小企业已经创造了许多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以美国为例,20世纪由科技型小企业创造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包括:飞机、喷雾器、DNA指纹技术、人造生物胰岛素、录音机、双编纤维、个人电脑、速冻食品、光扫描器、心脏阀、拉链等。据统计,在1953年~1973年的20年中,美、英、德、法、日5国共开发了352件重大创新项目,有157件为科技型小企业所创造,占45.2%。
中小企业孵化器不可或缺
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首先出现,目前在全世界已发展到3000多家。它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小企业的形成和成长,而且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国际化配置。美国新经济的崛起与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直接关联。美国各级政府先后出资组建了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孵化器”通过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办公场所、秘书、通讯设施、计算机和技术、法律、管理知识咨询等多种服务与支持,推动企业成长。
据统计,在美国500家企业孵化器中,经“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为75%,是未经“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的3倍。芬兰的“孵化器”使芬兰科技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活率提高到80%。
实践证明,“孵化器”是促进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生成和成长的有效途径。据对我国110家创业服务中心统计,孵化场地面积达189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企业5923家,毕业企业累计有1934家。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约为218亿元,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27家,直接从业人员有17万人,共建立孵化基金5亿元。孵化器毕业的企业中涌现出上市公司120多家,很多已成为绩优股。
企业孵化器创业功能不健全
目前,我国所建科技孵化器主要是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作为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创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中介服务,但由于多种原因,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创业功能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基础投入不足 据调查,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建有15个,孵化场地面积为227659平方米。其中有8个创业服务中心低于10000平方米,最大的是常州,43500平方米,而南通的只及它们的1/8。
孵化科技人员数量少 江苏省15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孵化科技人员7515人,每个创业服务中心平均规模为500人。其中低于300人的有10个创业服务中心,连云港创业服务中心年孵化科技人员数量仅有32人,昆山、徐州和南通创业服务中心年孵化科技人才数量分别为63人、100人和250人。
孵化器功能辐射滞后 江苏省15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总收入为13万元,其中低于1亿元的有12个创业服务中心,其中两个创业服务中心年孵化企业总收入仅为600万和670万元,孵化企业平均总收入仅为243万元。其中低于100万元的有2家创业服务中心,一家创业服务中心年孵化企业总收入平均仅为56万元,累计毕业企业只有154家。有5个创业服务中心累计毕业企业是空白,另一创业服务中心累计毕业企业仅3家,企业规模也很小。
风险投资供给严重不足
据统计,1991年美国约有31%的资本投入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而199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41.9%。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成为全美资本投资量最大的行业。美国风险投资已占全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而同时美国最近出台更加鼓励对高新技术小企业的长期风险投资。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超过了美国的1/3。1997年美国硅谷的风险公司创纪录地新建了3575个,风险投资达到37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60%,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1%;1998年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额为41.2亿美元,占地区GDP的2%,年均增长27.6%。
目前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200多家。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繁荣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繁荣一一对应。在美国硅谷,只要有一个高科技项目,很快就有10多个风险投资基金找上门投资。这是硅谷科技型不断生成的重要条件。
而我国风险投资规模偏低。一方面,风险投资规模很低,仅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资金需求规模的1%左右;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对科技人才创业支撑强度过低。
因此,我国科技型小企业创业的风险投资条件还很不健全。据科技部等有关单位的调查,25个省市47家风险投资机构拥有注册资本仅为39.1亿元。另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但风险公司只有1%。1999年美国为新生企业提供的风险投资高达365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155%,平均每个企业风险投资规模提高到890万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71%。
由于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美国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调查,1999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一半受到风险投资的资助。
(陈昭锋)
“没娘的孩子”
据国家经贸委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分析,我国共有中小型企业约有15.42万家,其中成长潜力较好的为4.69万家,占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30.42%。其中,亏损企业约有5.54万家,亏损面为35.94%,亏损额高达968.45亿元。盈亏相抵后的实际利润总额为848.07亿元,成长潜力较好的企业利润总额为771.9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91.03%。
报告指出,我国成长较好的中小企业资产占全部国有企业约为13.21%,但其销售收入、利润和就业的比重却分别达到了21.73%、33.73%和25.88%,也就是说,成长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用不到1/8的资产支撑了全国工业1/5以上的销售收入、1/4以上的就业和1/3以上的利润。
调查认为,最具成长性的不是规模最小的企业,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在我国工业中,主要集中在规模在10000万~2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其次为规模在20000万~50000万元之间的企业。规模偏小的企业一般都是新成立的企业,实力很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管理不规范,企业知名度低,因此成长性不强。而一旦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实力增强,主导产品形成,单厂企业转为多厂企业,管理走上正规,企业知名度提高,于是便进入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期。但是,企业的高速成长不可能是无限的,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随着各种“大企业病”的发生,企业的成长速度将有所放慢。
目前,我国成长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成长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比重偏低
在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中,成长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比重只有30.42%。也就是说,我国仅有3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7成左右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
调查报告分析,从部门来看,在36个主要行业中,只有20个行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占整个中小企业的比重超过了30%。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8个部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不足1/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3个部门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比重还不到1/5。
体制的、政策的和企业自身的弊端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状况非但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又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妨碍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先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集体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国的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即企业以家庭或家族为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在家族企业制度中,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和道德风险,适应了企业草创时期的需要。但是,家族企业制度注定是与小生产或小规模经营相伴而生的,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外部政策环境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份报告十分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在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持歧视态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的政策。这种政策尽管在近年来有所改革,但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特别是国家在现阶段仍然在大规模地实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国有企业,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就根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2)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弱,地位低,与大企业相比,遭受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严重得多,经常成为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
(3)资本市场的发展歧视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二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但是,我国二板市场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私营中小企业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尤其严重。①私人产权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私营经济的财产理应属于投资者本人,投资者可以自由支配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这一属于天经地义的道理长期以来在法律和政策上却得不到体现。②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由于私营经济的地位“卑微”,许多政府部门便视私营经济为“没娘的孩子”、“软柿子好捏”,同时利用私营企业“惧怕官府”的心理,对私营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损害了私营企业的发展。③长期发展环境差。私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仍然受到种种限制,资本积累缓慢,规模和实力不能迅速提高,并且往往因担心政策变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
(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