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媛

武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武定 65160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各医院上报至我中心的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别,以达到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的目的。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2例患者共检测836例标本, 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8株,检出率为14.1%;其中沙门氏菌65株,占55.1%;腊样芽孢菌37株,占3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 占10.2%;肉毒菌4株,占3.4%。836例标本中, 肛拭标本量594例,检出73株, 检出率为12.3%;可疑食品标本量132例,检出20株,检出率为15.2%;环境标本100例,检出7株,检出率为7.0%;呕吐物标本10例,检出4株, 检出率为40.0%。结论:经过本次检验,其结果显示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肠道致病菌、致病性弧菌,选取不同的标本检出率也会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需恰当选取检测的标本,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大幅降低食源性疾病危害。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根据有关报告,食源性疾疾病的发病率在各类疾病总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已然成为现阶段全球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经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均称之为食源性疾病[1]。目前,我国在食源性疾病报告数据统计尚不完善,因此应重视早期、准确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及时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断。本文对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将结果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各医院上报至我中心的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22例, 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2.5岁。

1.2检验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的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实施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微生物特异性酶;血清免疫学方法观察、特定抗原(抗体)定性及定量技术, 包括荧光抗体及酶联免疫等相关技术;在此方法基础上测定患者体内病原体种类[2]。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所选取的标本实施增菌、分离, 取得菌种做血清学与生化试验, 最后全面分析作出微生物学诊断。

2结果

2.1对本次选取的7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实施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72例患者共检测836例标本, 共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8株,检出率为14.1%;其中沙门氏菌65株,占55.1%;腊样芽孢菌37株,占3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 占10.2%;肉毒菌4株,占3.4%。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病原微生物可引发人类或者动植物致病,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痢疾杆菌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饮食安全得到广泛关注,食源性疾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种类、类型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病原微生物的检验至关重要。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致病,通常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地区性: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人群。如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于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者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沿海地区[3]。②季节性:某种疾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发病率会升高。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会发生, 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鲜黄花菜、有毒蘑菇中毒则易发生于春夏季, 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于2~5月[4]。③暴发性:食源性疾病爆发性较强,一起食源性疾病涉及面少则几人, 多则成百上千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以集体暴发,潜伏期为6~39 h;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则为散发或者暴发, 潜伏期几分钟至几小时,潜伏期较短[5]。④散发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及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详细产生, 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地点上无明显关联, 如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毒蕈中毒等。⑤食物传播:所有的食物中毒均以食物、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到机体而引发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2例患者共检测836例标本, 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8株,检出率为14.1%;其中沙门氏菌65株,占55.1%;腊样芽孢菌37株,占3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 占10.2%;肉毒菌4株,占3.4%。836例标本中, 肛拭标本量594例,检出73株, 检出率为12.3%;可疑食品标本量132例,检出20株,检出率为15.2%;环境标本100例,检出7株,检出率为7.0%;呕吐物标本10例,检出4株, 检出率为40.0%。

综上所述, 经过本次检验,其结果显示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肠道致病菌、致病性弧菌,选取不同的标本检出率也会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需恰当选取检测的标本,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大幅降低食源性疾病危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爱亮.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1(5):174.

[2] 李鑫,肖向莉,张欣,王丽,佘兴红.儿童急性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5(35)

[3]盛维立. 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分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1(14):18.

[4] 曾庆梅,张冬冬,杨毅,胡斌,徐迪,韩抒,潘宗琴.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J].食品科学. 2007(10)

[5] 岑爱丽.一起急性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急救和护理[J]. 内科. 2011(01)

论文作者:李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72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李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