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兼论三峡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_大学论文

论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兼论三峡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_大学论文

论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兼论三峡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越式发展论文,综合大学论文,战略目标论文,对策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69(2002)02-0005-06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的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大学都在思考如何发展自己,增强竞争实力,更快的提高办学水平和学校地位的问题。三峡大学作为一所合并组建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合并组建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能否和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需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分析。

一、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本质内涵

“跨越式发展”本来指一种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或地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突进式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实现对相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赶超。韩国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可以说,“跨越式发展”在本质上是落后者对先进者的赶超。这种发展模式是否适用于大学的发展进步呢?

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英国高等教育专家阿什比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1]大学作为一种保存、传播和创造文化的组织,要办出一流的水平和知名度,历史的积淀似乎必不可少,事实上,堪称世界一流的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大学都经历了几百年时间的考验。不过,大学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组织,其发展是自律性和它律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自律性)虽然起着类似遗传“基因”的作用,但它又是受环境因素制约的(他律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习惯上认为具有传统“惰性”的大学,完全有可能象“基因”突变那样,出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情况,这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英国的沃里克大学是在二战后为满足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而新设的“七姊妹”大学之一,成立于1965年,设在英国中部的考文垂市,建校时仅有60名教师,450名学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一度时间里,沃里克几乎成为英国不良高校的代名词。然而,校长格里菲斯坚守“追求卓越”的理念,敢于突破教学型大学的束缚,走“规模不断扩大的研究型大学之路”,将“企业家精神”熔铸于办学思想之中,积极推行“亲工商界”的办学政策,开办工、商学科,实行产、学、研结合,自筹办学经费达到60%以上,学校从80年代开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9年,沃里克大学已有教职员3800多名,在校生15000多名,其中研究生5100多名,留学生2338名。沃里克大学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科研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的显著提高。在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评估中,沃里克大学不仅一跃连续几年进入英国100多所大学“排行榜”的前10名,还以强劲的势头直逼具有800多年历史的牛津、剑桥以及伦敦经济学院、帝王学院等著名大学。[2]

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其前身是于1953年成立的单科性的华中工学院。在70年代后期以来的20多年里,在朱九思、杨叔子、周济等几位校长的领导下,学校采取一系列开创性的战略措施:在纯工科的基础上办文、理和管理学科;在国内最早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进而实行产、学、研三足鼎立;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等等,促进了学校的超常发展。华中理工大学不仅早已跻身国内一流综合大学行列,而且其科技实力1999年位居“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名之内,当年获科技经费1.60亿,[3]已经问鼎一些著名的百年老校。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大学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指学校规模的扩大,也包括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进和社会适应性的增强。这些方面指标的共同作用,构成大学发展的主要内涵。

第二,大学是可以跨越式发展的。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指的是大学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突破性措施,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办学水平和学校地位迅速提升,实现对先进大学的赶超。

第三,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大学发展的条件包括大学外部的环境条件和大学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要有拉动发展的需求和支持发展的政策环境,内部要具备支撑发展的基础和加快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推动学校发展产生突变的合力,或是渐进的变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发生由量变到质变,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因素

大学发展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与环境条件。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现代化要求地方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加剧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我国十五计划制定了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作为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自身也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加入WTO,既给高等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要在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第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教育形式、高校类型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统筹的力度。1992年以来,全国的普通高校中,有205所部门院校调整划转到地方,地方高校得到了一次快速发展,全国的普通高校中,已有将近90%归地方管理。[4]特别是合并组建的一批引人注目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如上海大学、南昌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延边大学等等,办学实力迅速增强。三峡大学是在2000年由原武汉水电大学(宜昌)与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的,是目前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

第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化日益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有远见卓识的地方党政领导,总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地方性综合大学应该是地方高等教育水平的集中代表,因而往往是地方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三峡大学已先后被列为湖北省“十五”重点建设高校和所在地宜昌市重点建设工程。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为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对于合并组建的地方性大学而言,也有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由于受长期存在的中央部门和地方办学条块分割、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的地方高等教育整体上讲办学实力较弱;有的地方综合大学还办在省会城市之外,区位条件相对不利;大学合并中容易出现体制不顺、长期磨合、校区分散、结构失衡的问题。不过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如果从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出发,抢抓机遇、突破常规、协调内外、善于转化、扬长避短、敢于竞争,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首先,抓住并校改革的机遇,突破常规,可以后来居上。目前,高教改革重点已由宏观管理体制转向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应该抓住并校改革的机遇,突破传统框框的限制,丢掉陈旧的历史包袱,弃旧图新。可以不必走老大学的发展道路,采取非常规措施,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校园规划建设、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瞄准发展前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

其次,根据区域化特点,协调内外,善于转化,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区域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高等教育区域化就是省级地方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加强统筹管理,高等教育为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系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内部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无论过去的隶属关系如何,都应该确立办在区域,依靠区域、服务区域的思想,在为区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服务的同时,积极从区域系统获取支持。这种支持除有形的直接经费投入外,还包括得到许多无形的资源。三峡大学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征地优惠、减免各种配套费用等优惠政策,从三峡区域的水电工程中得到合作项目,还可将三峡、葛洲坝等大型工程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三峡大学虽办在省城之外,只要能够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就可将区位劣势变成区域优势。

再次,发挥综合性优势,扬长避短,敢于竞争,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综合大学具有众多的学科,有利于在广阔的科学文化背景上培养出多种多样的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并有利于在综合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培养人才的品质特色。大学的综合性可以为发展科学技术提供最优的环境,促进学术繁荣。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可以产生新兴交叉学科,有利于形成特色学科。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学科全、资源存量大、多校区等特点。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调整,优化结构;集中优势,形成特色;重组资源,盘活存量;置换土地,筹集资金,集中办学,从而形成综合大学的氛围和优势,迅速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实力。

三、地方综合大学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是学校发展预期达到的水平程度,是大学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或归属。当前,争创“一流大学”已成为众多大学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什么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具有模糊性的概念。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在与其他大学的相对比较中产生的。在不同区域范围的比较中,可以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省内一流之分;在不同层次或类型的比较中,可以有一流综合大学、一流理工大学、一流师范大学、一流农业大学等等。大学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有跨越赶超,就有掉队落后,一流大学的名单是动态变化的。不仅如此,在对大学的排名中,取多少名次确定为一流大学,也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什么是一流大学,虽然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会有基本倾向一致的看法和标准。1999年12月在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上,来自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内地和香港的10年著名大学的校长们一致认为,“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能力和一流的科技转化能力;能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准备知识和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注重人才的知识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5]有的研究者认为,名牌大学(一流大学)的特征是:名师汇萃、人才辈出、科研显著、理工优势、设施一流,并指出办成名牌大学(一流大学)的努力方向是有赖或造就名牌校长、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向科研重点倾斜、积极参与校际竞争。[6]这些标准虽然是就世界一流大学而言的,但对创建不同层次的一流大学都具有借鉴意义。

地方性综合大学因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基础条件的差别,提出的发展目标有很大差异。西北大学、苏州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全国一流综合大学”;湖北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峡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一流省属综合大学”。虽然如前所述,这些有关“一流大学”的提法具有模糊性的一面,但作为大学的办学者,必须根据可参照的标准,使发展战略目标清晰而准确。三峡大学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对战略目标作出明确具体的定位。

第一,明确“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参照范围。“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不同于“省属一流综合性大学”。前者是以全国范围内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为参照,目标是要建成全国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后者是在湖北省内比较,目标是建成湖北省属一流综合性大学。

第二,明确“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赶超”的对象。目前,全国有省属综合性大学88所,其中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有12所,即西北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这12所大学可以看着是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代表。参照网大公司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12所大学全部进入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前15名。就大学排行而言,跻身省属综合大学前15名应可视为进入了一流省属综合大学的行列。目前,在湖北省属综合大学中名列前茅的湖北大学,在全国省属综合大学中排第17名,已经接近“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

第三,明确与“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主要差距。三峡大学与全国一流和湖北省属一流综合大学的差距主要在师资和学科上(见表1),而师资力量和学科水平又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它直接决定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第四,明确“跨越式发展”的步骤和“跨越”的时间。三峡大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首先是要达到“省属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水平。比较湖北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十年发展规划,三峡大学如果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跨越式发展的力度,对发展规划作适当调整,可以在2010年实现“省属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经过稍长时间的发展,方可跻身“一流省属综合大学”行列。

表1 全国部分省属综合大学排名及其师资与学科情况

规模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备注

其中

博 博 硕 国

家 重点学科

院士后 士 士 (实验室)

排名 学校在校生站 点 点 基 国家省级

总数

教师 教授地 211工程

副教授

 重点建设

1

西北大学 18000 1100 600 2 6 19 65 7 1 34 211

2

苏州大学 30000 1715 852 3 4 22 87 2 / 29 211

3

云南大学 19872 980  631 / 1 4  51 3 / 18 211

4

安徽大学 13600 1100 670 / / 2  39 2 / 10 211

5

辽宁大学 12390 1003 522 / 3 9  55 2 / 7  211

6

上海大学 22300 2300 1100 6 6 16 70 / / 34 211

7

郑州大学 44200 2200 1061 4 5 9  92 4 / 41 211

8

内蒙古大学14438 1164 546 1 3 6  39 / 1 8  211

9

广西大学 16950 1439 949 / / 5  56 / / 13 211

10  南昌大学 24040 1700 900 1 / 5  60 / / 16 211

12  新疆大学 15800 1736 762 / 1 3  46 1 / 4  211

14  延边大学 14206 1367 412 / / 4  48 / / 8  211

17  湖北大学 11000 800  333 / / /  35 2 / 9  省属重点

29  三峡大学 15878 1004 351 / / /  10 / / 9  省属重点

说明:1.排名参照网大WWW.netbig.com2001中国大学排行榜。

2.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第13次研讨会材料。

四、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对策

战略对策是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和保证,是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在当前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高校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大学要实现对先进的赶超并非易事。三峡大学要实现“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对策。

1.整体追赶、局部跨越

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发展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是通过主导部门的率先加速发展带动其它部门的成长,即经济增长是由某一点发起,然后向外扩散,实现超常增长。这说明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也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即它不是全面、平行地推进,而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三峡大学在办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整体跟进。对大学发展具有关健带动作用的是师资和学科,推动学校加速现代化的关健是信息化。当前,要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数字化新校园作为重点,率先启动,加大投入,构筑人才高地,进入学科前沿,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2.打造品牌、特色立校

品牌即名气,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带来有形的资源。有名气的大学源源不断的吸引优秀教师、优质生源和经费资源,促进快速发展。名气的背后是质量品质。学校的名气是教师水平、学生质量、科技贡献等方面在国民心目中的综合反映,一般要经过长期积累的过程。合并组建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要想尽快扩大知名度,应该走以特色造品牌,以特色创名气的路子。三峡大学应该巧打“三峡牌”,把“三峡”这个世界级的品牌转化成三峡大学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和知名度。要利用开发三峡的机遇,寻求科技项目,形成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研究、地质与环境灾害防治、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三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科研特色;要依托三峡,办好水电、三峡文化及旅游等特色学科,积极发展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新材料等新兴学科;要为三峡服务,面向三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水利水电行业培养具有敬业、创新、实干品质特色的高素质人才;要融入三峡,把三峡大学新校园建成世界旅游名城、三峡明珠宜昌市的标志性景点,营造以求索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三峡旅游新景观。

3.科技支撑、三位一体

凡是一流的大学,一定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科技贡献。我国1999年获科技经费最多的50所高校,占高校科技经费总额的63.2%。其中,前10名全是一流名牌大学。[3]如果把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并重型和教学型三个层次,一流大学包括一流省属综合大学应该是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并重型的。在把三峡大学办成一流省属综合大学的办学目标中,把办学层次定位在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上应该是题中之意。因此,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必须实现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科研水平是形成学校学术声誉的基础,对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支撑作用和连动效应。目前,在科研水平还是制约三峡大学发展的弱项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尽快提高科技水平,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整体上台阶的有效措施。

4.改革驱动、制度创新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活力不够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体制、机制即制度问题。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以并校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进行制度创新,可以收到一变百变、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峡大学应围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针对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是以校内机构和教学科研组织的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上下对口、方便管理为原则的大而全的职能处室设置,以效率优先、服务学术为宗旨设置学校职能机构;调整部分沿袭传统学科专业而设置的院系教学行政组织,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发展的教学科研组织,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新体系。二是以预算改革为突破口,变学校部门一级预算为校院两级预算,实行学院办学经费总额包干,建立起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内部管理新体制,激发基层办学活力,促进学院创特色、上水平。三是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刀切”为多样化,逐步做到学生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教师、自主选上课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专业,学生按学分缴费,教师按教分计酬,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调动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四是以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变单一的国家投资办学为国家、民间、国外机构等多种主体投资办学并存,实现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积极建立民办二级学院,扩大与国外的联合办学。同时,应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下,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5.以人为本、民主办学

一般大学与一流大学之间的最大差距是“人”的差距,办一流大学必须吸引和造就一批一流人才。人才的培养具有周期性,这是无法跨越的。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必须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三峡大学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区域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国内外专家云集的条件,采用全聘制、部分工作时间制、兼职(客座)教授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社会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在校内,要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对教职工的科学、透明的业绩考评制度,选拔人才时唯才是举,对聘任上岗的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实行重点倾斜;在学校管理中,要扩大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在学术事务上,要淡化行政权利,强化学术权利,提倡学术自由,在校内营造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能够激励教职工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环境。只要能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发挥出全体大学人的巨大潜能,就能够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标签:;  ;  

论地方综合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兼论三峡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