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感染科 130021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对于严重腹腔感染术后真菌二重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严重腹腔感染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常规的生理盐水注射治疗,B组采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的几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效果、死亡率以及二重感染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能够降低严重腹腔感染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腹腔感染;白细胞介素-2;真菌;二重感染;临床效果
在医院的外科临床中,严重腹腔感染属于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情十分危急,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治疗[1]。但是这类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发生真菌二重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处理,则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分析白细胞介素-2预防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效果,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收治的60例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组分析,并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严重腹腔感染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包括了16例男患与14例女患;年龄均处在23岁-66岁间,平均(48.0±5.0)岁。B组包括了17例男患与13例女患;年龄均处在24岁-67岁间,平均(48.5±4.8)岁。60例腹腔感染手术患者中,消化道穿孔是20例、重症胰腺炎22例、肠瘘10例、胆瘘5例、其他3例,两组的年龄及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实施下一步对比。
1.2治疗方法
A组与B组患者手术后均采取第3代的头孢加奥硝唑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药敏试验对该药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与此同时,A组30例患者均采取0.5ml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B组则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当天采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每次剂量是500万U。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3周[2]。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感染患者治疗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即CD3+、CD4+、CD8+,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真菌二重感染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数据借助SPSS19.0处理, 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 < 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A组30例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5±3.0)d、(24.8±9.5)d;B组分别是(4.5±2.5)d、(19.0±7.0)d;B组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腹腔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A组30例患者死亡12例,死亡率是40.0%;B组30例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是13.3%,B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情况
A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0.4±3.2)、(31.8±3.8)、(24.0±2.1)、(1.20±0.15),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1.0±4.5)、(32.1±4.0)、(23.4±2.2)、(1.21±0.16);B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0.2±4.0)、(31.5±3.5)、(24.3±2.0)、(1.21±0.11),治疗后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5.0±5.0)、(35.8±3.5)、(23.0±2.1)、(1.35±0.1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对比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方法治疗2周-3周后,除CD8+水平之外,B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二重感染的几率
A组30例中有14例出现二重感染,发生率是46.7%;B组30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二重感染,发生率是26.7%,B组优于A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5比较两组发生二重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A组与B组二重感染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通常情况下,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中,而发生该类感染后又会使患者的该功能进一步降低,使得感染更为严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总腹腔感染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机体的免疫能力较低,因此术后加强真菌二重感染预防十分必要[3]。
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并且上升的幅度较A组更显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术后采取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与此同时,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A组发生二重感染的几率是46.7%,明显高于B组的26.7%,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组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率为13.3%,低于A组的40.0%,P<0.05。由此可见,白细胞介素-2可以使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术后发生真菌二重感染的几率降低,保障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全面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IL-2能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发挥保护性作用,对于真菌感染有显著的防治效果,IL-2经过T辅助细胞1型细胞直接作用在中性粒细胞内,使其对白假丝酵母菌吞噬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进而保护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4]。
综上,白细胞介素-2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效果显著,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陈凌,张建华,郭盛,吴良霞.重组白细胞介素17F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体内防御素β-2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09:665-667+702.
[2]梁建深,汤聪,吴一武,等.白细胞介素-2对严重腹腔感染术后真菌二重感染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07):601-602.
[3]张彦波,许东.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3557-3559.
[4]沙万里,杨桂连,王春凤.白细胞介素-2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兽药杂志,2013,04:58-61.
第一作者简介:金春杰,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细菌真菌感染诊治。
通讯作者简介:张维杰,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细菌真菌感染诊治。
论文作者:金春杰,张维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患者论文; 腹腔论文; 真菌论文; 白细胞论文; 两组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