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近几年,从林场森林林分质量看,由于抚育间伐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中幼龄林资源普遍存在低产、低质、低效益的状况。具体来说,第一是,林分质量不高,成林时间被延长。没有及时抚育间伐的中幼龄林,林分密度都很大,郁闭度达到 0.9,甚至 1.0,林木之间对光照、水分、养分的竞争十分激烈,下层林木往往因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和生长空间,生长逐渐衰弱,顶端枯梢,甚至枯死,逐渐成为“麻杆林”、“小老头林”。第二是,林地生产力下降。林分质量差、林木生长量低,导致林地生产力下降。第三是,林分健康状况差。未及时抚育间伐的中幼林,枯死木伴生,枯枝落叶大量堆积,极易诱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给森林安全埋下隐患。在林场以后的生产工作中要加强中幼林管理,做好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工作。
目前将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分为透光抚育(透光伐)和生长抚育(生长伐)。
1.透光抚育
一般在幼林内进行。对于混交林,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留稀,留优去劣。
1.1 透光抚育的对象
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伐去其它多余萌条;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已获成功的间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经长成,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1.2 透光抚育的方法
全面抚育:在主要树种占优势且分布均匀时使用。全部林地上将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按一定强度普遍砍除。
团状抚育:主要树种的幼树在林地上分布不均匀,数量又不多的情况下使用。抚育仅在有主要树种的群团内进行,砍除那些抑制主要树种幼树生长的次要树种,无主要树种幼树的地方则不进行抚育。
带状抚育:将林地分成若干带,在带内进行抚育,保留主要树种,清除次要树种,带宽1.0- 2.0m;间隔带为 3.0- 4.0m,间隔带不进行抚育。在进行带状抚育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以决定带的方向。一般在缓坡及平地,可南北向设带,使幼林能获得较多的光照,利于林木生长;在气候条件恶劣,土壤干燥地区宜东西向;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应与主风向垂直,以防风倒或树干偏斜。在山坡陡坡,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以利于水土保持。
1.3 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
夏初,当落叶的非目的树种处于春稍已经长成,叶片完全展开的物候阶段,此时进行透光抚育最佳,可降低伐根萌芽能力。由于冬季幼树枝条较脆,间伐上层木时易碰断保留木,因此冬季间伐效果最差。
一般,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重复次数,每隔 2~3 年或 3~5 年再进行 1~2 次透光抚育。
2.生长抚育
幼林经透光抚育,进入壮龄林阶段后,应进行生长抚育,或称疏伐。其主要任务是林分自壮龄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个时期内,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并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成材期,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生长抚育的方法如下:
下层疏伐法:人工林纯林或混交林常采用此法。首先砍伐处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的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即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行将被淘汰的林木。
上层疏伐法:适用于阔叶树种混交林,不适用于针叶纯林。主要砍伐林冠上层的林木。砍伐冠幅过于庞大、分杈多节、经济价值低、干形不良、无培养前途的上层林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合疏伐法:此法综合了下层疏伐和上层疏伐的特点,可从林木上层和下层选择采伐木。采伐强度有很大伸缩性,疏伐后形成的大、中、小林木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形成多级郁闭。此法不适用于人工纯林,但人工混交林均可采用。
3.抚育间伐的实际意义
3.1改善生长环境
一般来讲,人工营造的中幼林密度比天然形成的中幼林密度更为合理,并且林木分布更为均匀。但人工营造的中幼林密度会随着林木生长而不断增大,使得单个林木的营养空间不断减小。因此,需定期对人工营造的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使林木密度能够处在合理区间,保证植株能够获取所需的营养。同时,能够加快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增强林地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林地土壤的理化能力,以此形成良好的生长环境。
3.2减少培育周期
对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可有效扩大林木的营养空间,并提高植物根系的活跃度,确保植株能够获取充足的养分。同时,植株树冠可得到有效地舒展,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以此提高林木的蓄积量。此外,随着林木密度不断减小,林木胸径的生长速度不断加快,以此减少林木的培育期。
3.3增强林分质量
在林业的生长过程中,一些老化的林木会逐渐枯亡,以此达到调整密度的效果。但在实际的稀疏过程中,总有大量优质的林木死亡,而剩余的林木中也会存在大批质量较差的林木。因此,可对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将自然选择转化为人工选择,尽量保留优质的林木,砍去质量较差的林木,以此增强林分质量。如此一来,木材利用率便能大幅度提升。
4.间伐木的选择
在选择间伐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淘汰部分低价值的树种
在混交林中,保留经济价值高和实生起源的目的树种是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但非目的树种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酌情保留:若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彼此影响,则应去前者,而保留后者;若因非目的树种的伐去,造成林中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应适当保留;为了改良土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生长的阔叶非目的树种,应适当保留,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对培育木干形生长好有利辅助木,应保留。
4.2 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为提高森林的生产率和木材质量,应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良好的林木;而应砍去双杈木、多梢木、大肚木、老狼木及弯曲、多节、偏冠、尖削度大、生长慢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林木。但因伐除这些林木而造成林中空地与其它不良后果时,则应适当保留。
4.3 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除去,凡枯梢、干部受伤、枝叶稀疏、枯黄或凋落立木,应适当砍掉。
4.4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提供生息繁殖场所,应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器式传染性病害的林木,以及筑有巢穴的林木。对于林下的下木及灌木应尽量保留,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和转换。
5.结语:
总之,抚育间伐是一项提高林业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要工作,间伐单位应对间伐作业形成良好认识,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完成间伐任务。出台一些关于抚育间伐的保护政策,并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采取单项指标的模式进行管理,明确间伐材指标;推行高效的经营体系,鼓励个体林户进行自主经营;加强对间伐作业质量的管理,并严格依照间伐要求来展开一系列间伐工作;根据中幼林的林木特征以及气候环境等指标,确定科学的间伐时间;掌握不同阶段的间伐技术,保证中幼林在各个时期内都能处在良好的条件下生长;向基层群众宣传抚育间伐的意义,并对林业管理者进行抚育间伐的管理技能培训;掌握林木的间伐标准,保留更多优质的林木。
参考文献;
[1]董 晶---浅析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2015
[2]宗德萍---中幼林抚育间伐若干问题的探讨---2016
[3]赵月峰---杜利平---浅析森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及对森林的影响---2016
[4]张振宽---人工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2016
论文作者:曾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林木论文; 幼林论文; 树种论文; 生长论文; 林分论文; 疏伐论文; 目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