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拂晓
黔西南州中医医院 贵州 黔西南 5624000
【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120例患者均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规则性肝胆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3例出现肺部感染,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8.33%;对照组中7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3例出现肺部感染,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胆;损伤;控制性手术;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120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120例患者均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21,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62岁,平均年龄(42.4±3.14)岁;入院治疗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8天,平均治疗时间(4.22±1.3)天;交通事故致伤21例,高空坠落15例,利器所伤18例,其他原因6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1岁,平均年龄(41.5±3.02)岁;入院治疗时间最短的1.2天,最长的7天,平均治疗时间(3.89±1.7)天;交通事故致伤23例,高空坠落14例,利器所伤18例,其他原因5例。
120例患者中59例为肝破裂,19例为胰腺损伤,13例为胃肠破裂,19例为胆囊损伤,10例为其他类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研究开始前为每位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观察各项生命指标,建立独立系统的档案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1)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规则性肝胆切除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直接行手术切除或修补肝脏、胆囊,或切除损伤的肠胃和胰腺,手术完成后实施腹腔引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
(2)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简化手术程序,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开腹检查,以钳夹、填塞、气囊导管压迫等方式进行紧急止血;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快关闭腹腔,减少感染概率;术后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并予以复苏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纠正酸中毒以及处理凝血功能障碍等。2-3天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实施二次手术重建,包括空肠造瘘、胰腺损伤坏死置管引流、胆道引流等[2,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将手术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机体功能得到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机体功能无改变。并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数据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两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60例患者中5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60例患者中4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3例出现肺部感染,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8.33%;对照组中7例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3例出现肺部感染,不良症状发生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60 31(51.67)23(38.33)6(10.0) 54(90.0)
对照组60 25(41.67)21(35.0) 14(23.33)46(76.67)
3讨论
肝胆外科常见病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外伤性胆管损伤等。近年来,我国的肝胆外科创伤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创新,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开始运用于临床手术中。传统的手术由于时间较长,患者腹部器官长时间暴露,极容易发生感染,且手术创口较大,愈合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近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手术,在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救治时,改变了早期立即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取分期手术法,首先以快捷、简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维护患者的生理功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遭受严重肝胆创伤的患者争取复苏的时间和机会,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重建或修补手术[4,5]。该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6.67%),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辉,牟洪超,郭鹭等.损伤控制手术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2):168-171.
[2]储文军,马大喜,朱建华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中的应用价值[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4):275-277.
[3]林枫,李林立,林峰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8):55.
[4]张翀,樊小伟.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9-50.
[5]卢昕,张磊,熊俊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13-16.
论文作者:赵拂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手术论文; 控制性论文; 肝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