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工程建设的活动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当对我国的实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考虑之后可以发现,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但是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得我国的环境状态处于一种非常低迷的状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对地质灾害特征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士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地质环境;应用
1前言
地质灾害工程主要指的是对于地质具有非常直接联系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研究。一般来说,地质灾害工程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岩土工程两个方面。对于岩土工程来说,主要指的就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开挖岩土体或者是对于岩土体进行加固的处理方法。而对于防止地质灾害来说,主要指的是对于存在的有害的地质现象所采取的一些补救的方法。
2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危害分析
2.1滑坡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滑坡主要是在斜坡上面的土体或者是岩体当长时间受到河流的冲刷或者是地下水的活动等人为因素或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使得位于斜坡上面的土体或者是岩体会沿着其软弱的地带整体或者是一部分顺着斜坡向下活动。当滑坡发生之后,不仅会对影响范围内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对房屋到来非常大的破坏作用。再对相关文献进行参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会发生滑坡的现象,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降水、地表水的侵刷等。
2.2地表的变形
对于这种自然灾害,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地表塌陷、沉降或者是产生裂缝等情况。根据一项权威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超过一百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降的现象,而且受灾比较严重的大概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中最大的沉降量为3米左右。对于这种灾害,所发生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矿产的开采量过大、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抽取以及位于地表的岩溶的自然移动等情况。
2.3泥石流
之所以会发生泥石流的现象,主要就是由于受到暴雨或者是冰川或者是积雪的融化所产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洪流。一旦发生这种洪流,往往会携带非常多的泥沙或者是石块,由于是浓度比较高的固体与液体相互混合在一起,因此经常发生在沟谷或者是山坡之中。在沿途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过程不是非常合理,或者是经常进行滥砍滥发,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泥石流的现象。当这种灾害发生之后,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而且也会对山区的房屋以及交通产生严重的影响。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对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完善
只有不断将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完善,才可以将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发生率降低下去,因此在进行资源开发或者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我国现行的其他自然灾害技术标准进行参考。例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对于工业或者是民用的建设项目中完全适应,对于降低岩土施工过程的自然灾害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地基的岩土工程的技术规范,可以为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做好生态植被的保护工作
之所以会经常发刷坡以及泥石流等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地表的表面并没有足够多的可以进行覆盖以及依附的物质。因此为了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里面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对一些荒山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造,通过植树造林或者是培养各类植物的方法来对荒山进行绿化。通过植物的根部的位置就可以很好的改善沿途中发生水土流失或者是风化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现生态型的预防保护措施。这些年通过对荒山进行过改造,进行植树造林的措施,真正的对工程地质灾害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不仅收获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收获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对于净化空气、防止环境的污染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3加强岩土工程生产勘探
首先,对于勘查工作来说,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岩土工程矿山地下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且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贫化而造成的损失。其次,应该不断加强对于岩土工程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工作。第三,应该不断对岩土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勘查,并且对于矿区的水文地质遗迹环境地质也应该进行仔细的勘查,在勘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的岩土工程矿山,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补充性勘查工作,对于矿坑的涌水量以及地下水的各种动态情况应该进行实时勘测,这样就可以提出非常具体的关于矿坑水的利用措施以及防治措施。
3.4地质灾害的避让措施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采取一些有效的避让措施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针对存在的具体隐患点以及变形斜坡,在下雨天应该采取非常合理的地质灾害避让措施。例如当遇到下雨天气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转移。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施避让措施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一般是就近原则,而且转移地点应该确定不会受到地质灾害的任何威胁。对于一些具有比较大的危险性以及危害性非常强的地质灾害,应该采取必要的搬迁措施,从而将自然灾害对人们群众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4地质环境应用措施
4.1对区域地质环境有效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在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区域的功能性采取非常综合的评定。举例来说,如果某区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公共服务,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过程中不能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任何用,并且在对此区域进行地质环境应用过程中应该采取非常综合的评定方法,对当地的地质环境情况做到非常了解,这样才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对功能区域进行划分,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得到非常合理的应用。
4.2提升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性
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中,对区域的环境情况应该进行非常深入的分析了解,环境安全指的就是在对项目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地址信息以及地质环境等信息做到非常了解,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过程中,对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应该采取非常综合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避免资金出现任何流失。为了更好地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控制,再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将施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不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环境安全型综合评价过程中,相关单位不能单纯的将目光放置在经济效益上面,还应该将目光放在地质安全构建当中。
参考文献
[1]闫国芹.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6,35(10):207-208,209.
[2]唐夺.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究[J].卷宗,2019,9(4):229.
[3]徐兴.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3):233-234.
论文作者:代文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地质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或者是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自然灾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