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普场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甘肃省科普场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樊红梅1,2,倪志敏1,2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甘肃科普场馆现状,找出甘肃科普场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科学的科普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关 键 词】 科普场馆;问题;发展思路;对策建议;甘肃省

科普场馆是科普事业的设施支撑,在科学技术普及宣传中具有主阵地位。科普场馆包括科技馆(以科技馆、科学中心、科学宫等命名的,以展示教育为主,传播、普及科学的科普场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及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等)和青少年科技馆(站)三类场馆[1]

一、甘肃省科普场馆现状

截止2016年,甘肃省共有科技馆7个,科学技术博物馆21个,青少年科技馆(站)6个① 《甘肃科技统计年鉴》(2017)。 ,详见表1。

2016年,全国共有科技馆473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920个,青少年科技馆站596个[1]甘肃省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48%,2.28%和1.00%。由此可见,甘肃省的科技场馆建设薄弱。

政府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2016年,甘肃省科普投入中政府拨款占74.01%。与科普投入状况相似,科技馆的经费来源仍然以政府拨款为主。2016年甘肃省科普场馆经费筹集额共计5 192.11万元,政府拨款占全部投入的85.76%。

表1 甘肃省科普场馆情况(2016年)

科普活动丰富,在科普工作中作用突出。2016年甘肃省科普场馆举办科普讲座240次,共有2.8万人次参加;共举办科普(技)展览56次,观众达到12.3万人次;举办了26次科普(技)竞赛活动,共有1.7万人次参加。举办科技夏冬令营17次,近万人参加。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各类科普专题活动102次,3.2万人参加。尤为突出的是,科普场馆在“双创”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举办各类型创新创业培训21次,近5千人参加了培训。

二、甘肃省科普场馆的主要运行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体

由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党委宣传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协组织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科普工作,主要进行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示范区等的规划建设,并利用这些设施向公众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2]。在组织政策方面,甘肃省专门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工作推进会,制定了开展科普活动及科普场馆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方案,对甘肃省各地区科普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以学校为主体

由高校采用在各高校科技(学)馆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展览、对外讲学专家等科普教育的方式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同时,高校采取与科研机构、政府合作、高校和高校的合作联盟等方式,在高校建设科普基地、各类科学馆、科普人才培训基地、实习基地、举办科普活动周、创办科普刊物等,进行科学知识的培训、学习和交流[2]。近年来,甘肃省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利用科普夏令营、科普讲座、科技展览宣传等活动,更好地发挥了科技馆的科普主阵地的作用。

(三)以企业为主体

以促进企业自身文化和科技发展为目的,展示企业现有的科技成果和产品,科技类场馆建设展示了企业相关标准,推广了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演示技术原理、展示科技发展的专题性科技类场馆。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立以来,智慧金昌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等29个单位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三、甘肃省科普场馆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一)数量偏少,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甘肃省科学技术类博物馆为多学科综合性场馆,面向公众的工业性的科普场馆、卫生健康类、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禁毒展览馆、天文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生物博物馆等专业性或者专题类的科普场馆尚无一个。

(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门类不全

全国每省平均拥有科技馆15个,科学技术类博物馆30个,青少年科技馆站19个,甘肃省以上场馆分别为7个、21个和6个,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科普场馆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兰州、其它市州数量很少或为零。以科技馆为例,目前甘肃省拥有科技馆7家,其中兰州3家,金昌2家,张掖和甘南各1家。全省14个地州(市)中,迄今有10个地州(市)尚未建设科技馆。

(三)科普场馆持续建设经费缺乏

甘肃省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和运行,都是以各级政府部门、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为组成部分,民间投入缺乏。2004年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甘科发[2004]23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捐赠法》的规定,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天文馆(站、台)和气象台(站)、地震台(站)、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但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中却未将所得税减免政策和实施办法重点实施[3]

由于受到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早期甘肃省科普场馆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在定位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没有把科普的真正意义摆在正确位置上,场地挪用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科普教育宣传相关甚微事务的情况比较严重,偏离了现代科普场馆的发展方向。今后,甘肃省科普场馆建设要打好特色牌,结合自身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科普场馆,为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科普场馆已经成了城市形象的一个标志,是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必不可少的名片。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多数传统实体受到网络资源的冲击,科普场馆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将科学技术、文化及人文知识传播到公众,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目前,甘肃省科普场馆由于经费、人员资源配置落后,大部分科普场馆新媒体设备更新不能实现,同时新媒体软件、展品开发能力不足,制约了科普场馆新媒体宣传力度,形式和内容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

(四)民间投入相关优惠政策不到位

目前,甘肃省科普场馆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大部分科普场馆从开始建设时,财政向科普场馆建设一次性拨款建设经费,而科普场馆运营阶段却得不到持续的经费支持,同时,科普场馆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不足,影响科普场馆正常运营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2016年,甘肃省科普场馆基建支出共计0.52亿元,其中场馆建设支出0.18亿元,展品设施支出0.26亿元,基建支出仅占全部科普场馆经费支出的33.13%。部分科普场馆既无基建支出又无展品支出,可以说场馆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五)人才素质较落后

2016年甘肃省共有科普人员5.77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投入5.98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数8 287人,略高于全国平均专职7 211人。2016年,甘肃科普人员中中级职称级以上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为48.27%,低于全国53.96%平均水平,位列全国第24位。另外,2016甘肃省注册科普志愿者仅3.76万人,远远低于全国各省平均7.47万人。科普人员、志愿者的数量不足以及科普人员素质较低,影响着科普场馆的展教思想、严重制约科普场馆的未来发展,无法满足甘肃省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

(六)科普场馆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得到Γ=I(Y,Xu)-λ(uTu-1)/2,两边对u做偏导,即可转为对互信息矩阵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的求解问题,根据本征值的降序排列,可得到对应的本征向量集合,此即为因子的各个主成分转换向量。

各级政府应重视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科普场馆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作用,助推甘肃省科普场馆在公众中的社会影响力。甘肃省科普场馆应多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心理需求,避免科学教育宣传脱离的公众的需求,动员社会各级力量积极推介,助力甘肃省科普场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甘肃民间博物馆悄然兴起,比如,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天庆博物馆、兰州彩陶馆、中国秦腔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场馆特色鲜明,运营成本低,为公众所接受,为传播科普知识提供很好的途径。由于缺乏宣传力度,社会知晓率不高。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下列建议:第一,利用当地的媒体效应,特设科普栏目,用来报道宣传民间科普场馆;第二,推出“旅游一卡通”,实现“一卡在手,玩转甘肃科普场馆”,扩大民间科普场馆的社会知晓度;第三,整合甘肃省科普现有资源,面向公众推出科普旅游线路,利用科普旅游来提高科普场馆在公众的影响力。

(七)新媒体宣传能力不足

主动探测辅助获取最新的恶意URL,则可定期遍历恶意放马服务器文件的变化,端口变更。对恶意URL可以持续周期性探测获取活性和可能的样本。

四、甘肃省科普场馆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加快科普场馆建设步伐,优化科普场馆组合

科普场馆不仅是重要的科普场地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科普场馆把最流行、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最快捷和简洁的方式传播给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科普场馆在科普事业最前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先锋。未来甘肃省应大力推动科普场馆建设,加快甘肃科普场馆的升级改造,提升科普场馆的功能性建设。优化全省科普场馆分布平衡性及门类的齐全性,推动市(县)科普事业整体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产业、专业特色的专题科普场馆,加快甘肃省农村和学校科普场地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

(二)让科普场馆在公众影响力下得到提升

记录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并进行对比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判断以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为盘点深静脉血栓的判断标准。

杜思雨想了老婆的种种好处,心里就越发不是滋味。都是这根该死的长头发!可这根光洁美丽的长发丝从哪来的?又是谁的呢?又是怎么沾到自己的毛衣上的呢?杜思雨的酒此时已完全醒了,他在努力地回忆着,思索着。

(三)让三大创新主体成为科普活动的主体

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各社会阶层的科技工作者履行向社会进行科学普及的责任,将甘肃省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成效作为试点,评价科技创新主体服务水平,增加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科普考核评价指标,在各高校新增研究生科普学分。企业应设立企业文化展厅,从科学普及和推广的角度来展示企业文化。同时,建立科普传播专家团队,打造科学传播交流平台。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推进科普社会化,促进甘肃省科普事业的发展。

(四)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贯彻政策法规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科普场馆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应将科普场馆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的预算中[3],并对科普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管,以防挪用或浪费。同时,完善相关优惠奖励政策,对社会民间投入的优惠政策和条款实实在在贯彻执行,调动民间投入者的积极性。建立科普场馆运行效果的监测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对科普场馆经费投入的依据。

涉砂船舶的管理是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会同海事、公安等各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法律框架内精诚合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有效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效果。

(五)加强人员的专业化培养

加强科普场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配置,提高专业科普人员的素质。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各类培训、正规教育、科普交流等方式培养科普场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由于甘肃省科普创作人员极度缺乏,应加大科普场馆正式在编专职创作或展教人员的岗位比例。发展壮大科普兼职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同时对科普兼职人员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普工作水平。

(六)提升科普教育活动开展能力

科普场馆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捕捉科技发展的热点,在科普活动上积极拓宽思路,调研并开发各类公众喜爱的科普活动项目[4],还可以进行科普活动的引进项目,支持甘肃省科普活动的创新发展。加强科普展教资源的产业发展,提升展教项目和科普场馆的改建升级。加强甘肃省科普场馆的展教资源创新研究,重点扶持中小科普场馆。在甘肃省高水平科普场馆中成立展教资源研发中心,带动甘肃省科普展教研发与创新能力。

“先服务好月嫂,才能服务好客户”是菩提果独特的服务理念,在菩提果内部的KEEP赋能体系中包括知识赋能(Knowledge)、效率赋能(Efficiency)、情感赋能(Emotion)、模式赋能(Pattern),通过KEEP赋能体系给好月嫂提供帮助,让更多家庭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2]陆少峰,曾志康,孔令孜,等,2013.南宁市科普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12):2113-2118.

[3]马曙.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公共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任福君,任伟宏,张义忠,2013.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1):5-12.

【中图分类号】 G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68(2019)02-0097-03

【收稿日期】 2018-11-12

【作者简介】 樊红梅(1969-),女,山西永济人,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科技战略、区域经济;倪志敏(1984-),女,陕西西安人,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指标、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张友谊 校对:程蓉)

标签:;  ;  ;  ;  ;  ;  ;  

甘肃省科普场馆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