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1100
摘要: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面临着多元化的纷繁职业伤害,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已经成为各医院的主要感染性疾病,其中被各种污染的针刺伤更为多见,特别是基层医院,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控制措施,所以在基层医院更应加强预防针刺伤,防止血液性疾病传播。
关键词:基层医院;针刺伤;职业伤害
1.针刺伤的危害【1】
1.1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1.2针刺伤另一个危害则是对受伤者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心理伤害,尤其是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由于其对感染程度的不确切性及社会的歧视都会使之产生悲观、厌世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并且失去工作。
2.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2.1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带来地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接触锐器机会较多的医务人员不熟悉职业损伤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性缺乏认识,不重视自我保护极易发生针刺伤。
2.2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基层医院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常会发生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将损伤性废物混入其他医疗废物中,或者未用安全性利器盒存放,易引起搜集时产生受损的危险。
2.3不用利器盒或者利器盒使用不当
基层医院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节约开支经常会不用利器盒,或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利器盒使针头易刺破利器盒造成医务人员的误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未严格技术操作规范
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锐器摆放位置不规范等不良的职业习惯都会使潜在损伤的危害性加大。如护士进行注射完后将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和输液完拔针时将针头回插入瓶口或茂菲氏滴管时都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3.预防针刺伤和减少针刺伤的伤害
3.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积极开展培训班及讲座,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学习相关院感知识,消毒隔离制度,介绍各种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使医务人员知晓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面对的最大职业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针刺伤,增强健康防护意识。
3.2提倡使用安全产品
不安全的针具和不安全的利器盒都是成为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所以应尽力使用安全性能高的器材和安全的利器收集盒,并且正确使用,起到减少针刺伤的概率。
3.3规范操作流程 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习惯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提倡安全注射,如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输液穿刺失败后将针头悬挂于茂菲氏滴管上,操作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将使用后的利器立即放入耐刺的收集盒中。
3.4建立针刺后的应急制度和紧急有效的处置方案
医务人员被针刺伤后应保持沉着冷静,迅速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用肥皂水清洗,消毒伤口,记录受伤情况,上报备案,定期检测随访,最大限度的减少受伤人员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结论:无论大小医院都已将院内感染提上了重要的工作议程,也明确针刺伤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杀手,作为基层医院,在思想上也许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题。所以基层医院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和培训宣传力度,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医疗废物收集和运输规范化,明确责任,分类清楚,交接班明了有记录。最大可能的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护好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雯。预防针刺伤,远离职业危害《心理医生》,2011年第1期
论文作者:袁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针刺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利器论文; 职业论文; 医院论文; 基层论文; 废物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