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唯有进入到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变迁史中,细致考察其形式、领域和权限的变革,才能准确把握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企业民主管理在企业治理和基层政治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今后企业民主管理的合理设置和发展提供切实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推进基层自主管理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推进;基层自主管理;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引言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民主管理在实践上呈现出一定的弱化趋势,因此也就引发了前述大量关于企业民主管理合理性或必要性的讨论。不过,由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要求,我国对企业民主管理或员工参与一直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显然正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或局限,才引发了企业民主管理在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和争论。所以,围绕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问题,也引发了不少探讨和争论。
1自主管理的概述
自主经营概念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100多年前泰勒(1856-1915)提出的科学经营概念主要是支持员工的控制和管理,这是最有效的经营行为,经营活动以经营者的控制为主。处罚是强制措施的重要方法,只有经过仔细的监督和管理,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y理论认为人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只要培养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能力,就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能力大大提高,不断激发员工潜力,发挥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特长是最佳方法,现代企业发展的员工自主管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在目前企业转向新动力的环境中,员工的积极性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变化,自主经营应该更加重视。
2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进行了政权建设。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在乡镇一级设立政权,并将党支部下沉到村一级,基本建立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在城市建立居民委员会,普遍建立起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在工厂,工人也建立了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民主办社、鞍钢经验都是这一时期的成功案例。不幸的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基层民主演变为群众运动式的“大民主”,不仅严重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还引起了社会动乱。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基层民主政治的春天。基层民主得以广泛开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验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②。虽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层民主很难做出明确的历史分期,但是各地的基层民主大多经历了制度化发展时期、创新性发展和复合化发展三大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制度化发展时期。一方面,“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的基层民主制度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基层民主的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制度化、法律化。先是各地陆续开展的基层民主实践,而后这些实践经验很快形成法律条文并写入宪法,确认了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要求企业单位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并规定县乡基层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
3基层自主管理体系实施的基本流程
①改善制度:自主经营需要多种制度的支持。多年累积后,各队的管理制度不少。自主制定的是“劳动纪律管理规定”,“工作时间配额管理规定”,“流动红旗的实施方法”,“设备监督督检查员奖惩方法”,“质量评价规则”,“节约能源管理规定”,“反团队对抗排名管理法”。这些制度中有很多是按照上级的想法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目标,再次在分馆向基层单位分配要求等向上进行的,这种方式使基层在实施过程中相对消极,系统性下降。而且,内容空洞,要求空洞,有些标准模糊。这次是基层单位的独立单位,将团队的每项管理工作分类,通过调查研究、请求员工意见等进行整合、消除麻烦等工作,简化现有的管理体制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重点是制度附带的检查、审查规则的照顾和支持,从而确保制度的完整性。此后,基层领导层统一审查,制定了基层单位的基础经营检查审查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实施制度:经营是经理与指导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经理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各基层干部要彻底改变观念,把握根源,注重公平控制,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规范,严格要求,认真做好,守住岗位。一开始就不参与,交给它的发展,改变和事后结算,抛弃了以后要检查和整顿问题的想法。旅业务小组室也改变了业务事故,重点是每月基础经营检查,从“检查结果”转向“检查过程”,敦促基础小组基础经营检查的频率,检查哪些内容,与标准统一,发现了哪些问题,敦促在基层执行,以免制度流向形式。
4基层自主管理措施
4.1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机制
只有建立适合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才能促进团队自我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加强团队管理的人本化,人力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内容,摒弃传统团队管理的任务型管理理念,阐明团队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重视人力的综合质量、工作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发挥大家的潜力,逐步从经营者转向经营者,实现全面参与和电力管理。第二,具体化管理体系。综合实施操作指南、操作程序、标准服务规范等文档的效果,提高指导原则的效果。通过全体讨论形成制度文化,健全基层人才绩效评价和激励的机制。还有能力者的国道。科学实行反小组自主管理,在组长选拔中实行等级制,通过投标公告等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4.2坚持“四个到位”,夯实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基础
坚持思想认识到位。过去,少数基层领导对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民主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民主管理大会可开可不开。针对这一状况,公司加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将报告中强调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思想灌输给公司全体群团工作者,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坚持舆论宣传到位。大力开展民主管理的宣传工作,在公司OA办公平台、微信公众号、内部微信群以问答、图解、漫画、故事等方式,多方位宣传造势,让广大职工对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和开展方式等耳熟能详,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了良好的民主管理工作氛围。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公司及基层都成立了党政工主要领导在内的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等组织机构。各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制度建设到位。先后制定下发了建安公司《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企务公开制度实施意见》、《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大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梳理下发了《项目部民主管理大会组织召开程序模板》、《项目部民主管理大会流程图》,让基层民主管理大会召开的整个流程清晰明了,操作易行。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套传统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大量非公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削弱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公有制经济基础,特别是其中绝大多数企业还都处于最初发展阶段,企业主或经营管理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样在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与企业财产的非公有制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张力;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主要着力于企业经济绩效的改善,所以对经营管理者给予了较大的权力,工人的民主管理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民主管理的正当性或合理性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基础,并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争论。
参考文献
[1]李汉江.企业安全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钢铁文化,2016(Z2):36-38.
[2]向巧.基于问题导向的企业员工自主管理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0):53-59.
[3]樊刚.强化红线意识,推行以人为本——企业自主安全管理的探索和思考[J].纺织报告,2015(06):45-47.
[4]贾得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安全自主管理中的推进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4(14):24.
[5]贾继斌.企业推行自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4(16):76.
论文作者:张琪,汤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民主管理论文; 基层论文; 民主论文; 企业论文; 自主论文; 制度论文; 员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