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论文_张敏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病理科 610200

摘要 目的 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合理建议并及时做出判断。方法 对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等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更为合理的诊治方案。结果 在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在38-57岁之间,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块组织的出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后发现,患者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状态,边界模糊且回声较弱。其中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强的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发病速度快、侵袭迅速、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调理等方法进行诊治。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临床特点;诊治

引言:

乳腺浸润状癌是临床中较为稀少的癌症类型,对此方面的研究和讨论能够有效认识特殊癌变组织类型,也能够为今后的有效治疗和判断提供依据。该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91年,其研究者分析了乳腺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特点,但对其病理特点与诊治手段并未做深入研究。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近期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等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更为合理的诊治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本研究所选样本为2008-2016年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10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已确认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0名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在38-57岁之间,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血流周围血流信号较强的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开展前,对其临床反应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此种检测方式具有伤害小、操作简便以及高分辨率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的首选。在检测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检测,肿块的大小、形态以及钙化等同样采用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判定[1]。

二、结果

10名患者平均年龄38-57岁,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块组织的出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后发现,患者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状态,边界模糊且回声较弱。其中血流周围血流信号较强的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具体病理特点以及淋巴转移情况见表 1。

乳腺浸润乳头状癌的成分主要集中于25%-75%之间,同时也有非特殊性导管癌情况的出现。10名患者的癌症等级为二级或三级。肿瘤形态为实体肿块,边界模糊,切面呈现灰白色,少量有细小钙化现象出现。通过显微镜对肿瘤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多数肿瘤组织为蜂窝状构造,肿瘤细胞呈现假乳头状,乳头内未见纤维血管核心,少量乳头细胞为管泡样结构[2]。肿瘤细胞的形状多为柱状或立方体,以淡红色为主。细胞核卵颜色较深,同时形状各异,无固定形态。其中肿瘤周围脉管浸润3人, 淋巴结转移7人,且超过 5 枚的患者4人,达达到18 /20的患者1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

三、讨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该种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呈现增长趋势。对此方面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91年,作者Pettinato首次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探讨,并将其单独划分为乳腺癌中的特殊癌症类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主要表现为肿块的形成,本研究中的10名患者均为已发现乳腺肿块,在B超检查中呈现出不规则形态且边界模糊的低回声结节,少量伴有点状钙化情况出现,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本研究在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临床特点与其他文献研究大体相似,即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各项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对其进行检测比B超检测以及钼靶更具有精准度,能够有效检测出多发病灶,在疾病诊断中更具明显优势。

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的诊断主要依靠其病理临床特点,目前该种疾病的成分占肿瘤的比例还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但显而易见,无论能够达到多少比例,此类肿瘤都表现出强烈的侵袭性、淋巴结的转移以及高复发性等特点。在本次研究中,肿瘤周围脉管浸润3人, 淋巴结转移7人,且超过 5 枚的患者4人,达达到18 /20的患者1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

因此,该种疾病在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充分明确其病理临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疾病的转移以及复发情况。

参考文献:

[1]苏晓慧,林青,崔春晓,等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组化 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258-262

[2]李玉桑,冷昌龙,刘跃辉.透明质酸结合蛋白和 CD44s 与乳腺浸润性微小乳头 状癌高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 : 57-61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