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娟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 122000
摘 要: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课改课必须做好教育理念、教师行为和作业设计的改变。
关键词:教育理念 开发 教师行为 改变 作业设计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课改课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新的教育理念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青少年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变化,及时丰富和补充课程内容,增进课堂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和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拓展途径、提供帮助。因此,我们要结合实情,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内容,共同构建生本化、校本化课程。
二、教师行为的改变
从理论上和实践经验上看,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否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功效。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能够终身学习,有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一种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3.从教师权威的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之间矛盾的加剧,造成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给予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作业的设计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作业的目的与内容陷入了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单调封闭的误区,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被忽略忽视了,传统作业的这些弊病是不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精神要求的。鉴于此,我们必须对传统作业进行深刻的重大的改革,从课改的核心精神出发,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手段,更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生长和升华的有效途径。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统一走向差异,从枯燥走向趣味性,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快乐和辛劳。
传统的教学强调“单一性”,作业题以文字为主。而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我们在使用作业时,应该做到灵活,要多种多样、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这样的作业才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使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论文作者:罗洪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师生论文; 新课程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