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吴娟[1]2002年在《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将65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胃清幽汤治疗组35例,西药叁联对照组30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对胃脘痛、痞满、恶心、暖气和舌苔白腻/黄腻的变化等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胃黏膜活动性炎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Hp的根除率,胃镜下胃黏膜炎症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动物实验显示,健胃清幽汤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抑制粘膜损伤、保护粘膜屏障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健胃清幽汤治疗Hp相关性胃病既有很好的改善症状和消除胃黏膜组织炎症作用,又有较好的根除Hp作用。

刘冬梅[2]2001年在《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幽胃康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CG)的治疗作用及疗愈机理。方法:临床选择HPCG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给予幽胃康,对照组(47例)给予胃复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疗效。实验研究观察幽胃康对实验性慢性胃炎大鼠血清IL—8、胃粘膜PGE_2、cAMP、cGMP、SOD、MDA含量的影响与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作用。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治愈率(36%)明显高于对照组(85.11%,21.28%),差异显着(P<0.05);改善慢性炎症和消退急性活动性炎症的疗效及H.pylori根除率皆明显优于胃复春(P<0.05);对胃粘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也显示出一定的缓解和逆转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幽胃康能明显降低实验性慢性胃炎大鼠血清IL-8的含量,增加该大鼠胃粘膜PGE_2、cAMP及SOD的含量,提高胃粘膜cAMP/cGMP值,降低胃粘膜MDA含量,促进小鼠胃排空。组织形态学观察,试验组炎症消退理想,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改善明显。结论:幽胃康是治疗HPCG的有效方药,其机理可能与抗炎、抗氧化、保护胃粘膜及促进胃排空有关。

阳媚[3]1998年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治近况》文中提出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的Wamen和Marshall首次报告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HP与胃病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极大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界亦对此开展了研究。本文拟就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治疗近况作一概述。

陶汉华, 杨庆臣[4]2002年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相关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方法 ,病理组织学与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较准确的测定方法。幽门螺杆菌是胃疾患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胃炎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应用中药制剂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参考文献 33篇

赵钦[5]2011年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证候分布规律及年龄、性别、职业因素与其证型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调查表,依据纳入标准选出合格病例共980例,根据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规律。结果:1.不同病种HP相关性胃病经频数分析后,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⑴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⑵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⑶HP相关性胃溃疡: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⑷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⑸HP相关性胃癌: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2.综合各病种HP相关性胃病经频数分析后,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3.HP相关性胃病不同证型与年龄分布的关系:脾胃湿热证主要集中在30岁-59岁年龄段,肝胃不和证主要集中在45岁-59岁年龄段,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主要集中在45岁-70岁年龄段。4.HP相关性胃病不同证型与性别分布的关系:男性以脾胃湿热证最多,女性以肝胃不和证最多。5.HP相关性胃病不同证型与职业分布的关系: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均以脾胃湿热证最多,退休与无职业者以脾胃虚弱证最多。6.HP相关性胃病中主要证候出现频次由多至少为:烧心、胃脘灼痛、痞满、吞酸、纳呆、嗳气、大便粘腻不爽、口干、口臭、胃脘胀痛,舌象以舌红苔黄腻为主,脉象以弦、滑为主。结论:1.HP相关性胃病证型分布以脾胃湿热证为主,其次分别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寒热错杂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2.HP相关性胃病的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存在相关性。3.HP相关性胃病中主要证候出现频次由多至少为:烧心、胃脘灼痛、痞满、吞酸、纳呆、嗳气、大便粘腻不爽、口干、口臭、胃脘胀痛,舌象以舌红苔黄腻为主,脉象以弦、滑为主。

王少墨[6]2002年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病进展》文中认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寄居在人胃粘膜上皮的革兰氏阴性螺旋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中首次分离出HP,并提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原菌,这一发现为慢性胃病的病因探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HP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为60~70%,胃溃疡为70~

参考文献:

[1].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吴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

[2]. 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刘冬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治近况[J]. 阳媚. 中医杂志. 1998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相关研究进展[J]. 陶汉华, 杨庆臣. 山东中医杂志. 2002

[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 赵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6].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病进展[J]. 王少墨. 中医药通报. 2002

标签:;  ;  ;  ;  ;  ;  ;  ;  ;  

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