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国际关系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国际研究这块禁地的栅栏已被拆除,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至1994年已有1000余篇论文发表,80多种译著出版,学术研究正向纵深发展。相对而言,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则略显薄弱。1986年前寥若晨星,只是近年来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目前,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方兴未艾。
共产国际与毛泽东的关系
本文就这几年来发表的有关共产国际方面的论文,无论观点相同或有争议的问题,按照历史线索加以评述。
(一)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基本上接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并在行动上贯彻共产国际指示,积极配合共产国际和苏联顾问的工作。
2、毛泽东不是教条式的全盘接受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观点,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而是初步控讨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提出一系列不同于共产国际也不同于苏联顾问的观点。如:在农民运动问题上,认识比共产国际深刻,在如何开展土地革命问题上比共产国际更实际更适合国情,并率先探索了中国富农问题,另外,在对待国民党内各派的态度和政策上,在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问题上与共产国际也有分歧。从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发展轨迹上看,尽管早期的毛泽东由于理论上尚不成熟,缺少经验而学苏联的经验,对苏联和共产国际表现出更多的认识上的赞同和实践中的执行,但从他与共产国际一些认识上的分歧而言,仍可发现毛泽东的独到之处。
3、1927年3月,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前半部在《向导》发表,英文版、俄文版共产国际机关杂志《共产国际》英文版全转载。这是毛泽东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共产国际,说明共产国际虽然还未充分地认识和重视毛泽东,但毛泽东的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独到见解已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一时期由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地位和作用不甚显著,理论尚不成熟,所以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条线索还不够明晰。
(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十分独特。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及中国革命策略的制定不符合中国国情,由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独创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共产国际所规划的革命道路,由于毛泽东在土地、军事等问题上与共产国际分歧严重,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极为不满。因此,毛泽东不断遭到国际代表和中共党内执行“国际路线”的左倾领导人的打击。“赣南会议”、“宁都会议”、“闽西反罗明路线”、“江西反邓毛谢古”,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层的一连串行动,排斥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权。这一阶段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中极为坎坷的时期。长征途中在和共产国际失去电讯联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成为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未经过共产国际批准独立自主地选择出来的革命领袖。从此,毛泽东在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中,相对的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态度更为谨慎。
2、共产国际在排挤打击毛泽东的同时,对毛泽东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支持。具体表现在,第一,共产国际不许临时中央冷淡毛泽东,要保留一定的职位,对毛泽东采取尽量忍让的态度和运用同志式的影响,使他完全有可能在党中央或中央局领导下做负责工作。”第二,共产国际的舆论工具没有冷淡毛泽东,《真理报》、《国际新闻通讯》等苏联报刊和共产国际机关杂志在此时间发表大量文章,或宣传介绍毛泽东的事迹、生平,或赞颂他的军事指挥原则,共产国际还出版了毛泽东3篇文章组成的“小小文集。”
3、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态度始终处于矛盾状态,既排挤打击又表现出一定的重视,双方关系转为复杂。很多学者根据史料,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毛泽东创立中国工农红军和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毛泽东在中国苏区群众和红军中的威望,使共产国际在排挤打击的同时又予以了一定的支持和重视。第二,毛泽东在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时,采取了组织上服从,抵制时慎重,不公开对抗的策略。第三,毛泽东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在主要内容上与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指向有着一致性。第四,共产国际随形势的变化调整着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政策。第五,从遵义会议前党内斗争的史实来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权力的威胁。
总之,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以排挤打击为主,但也表现出一定限度的容忍和重视,并不意味着共产国际从总体上肯定和重视毛泽东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毛泽东正是在排挤与重视的变奏和交替状态中排除了干扰,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初步找到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和战略、策略思想。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成功的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光辉时期。1938年7月,季米特洛夫对将回国的王稼祥说:“应该告诉全党,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随后《真理报》刊登了毛泽东与朱德的合影照片。《共产国际》杂志第六期刊载了介绍毛泽东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六届六中全会,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批评和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共产国际最终认同了毛泽东在我党的领袖地位。
对于共产国际支持毛泽东在我党的领袖地位的原因,许多学者作了探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抗战路线,而不利于王明推行的右倾投降主义方针。抗日战争发展进程使共产国际从单纯寄希望于国民党逐步转到重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第二,抗战初期,毛泽东在领导实际斗争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就卓著,在中国共产党内威望日益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加强。第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正确而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尊重与自主相统一,争取到共产国际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赞同。
2、共产国际尽管最终认同了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并不意味着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的一些问题上不再有分歧。事实上,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然有分歧。
3、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从轻视到重视,从排挤打击到正视现实,尊重中国共产党意愿,赞成和支持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国内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
有的学者则不同意以上观点,认为共产国际、苏联在一定时期对毛泽东的部分肯定,是带有实用主义色彩,从根本上说,共产国际并未肯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所走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和理论。共产国际和苏联对毛泽东的态度变化,是为自身利益着想,否则便失去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了。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存在24年中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思想和政策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来源于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殖民地学说和中国革命的理论。
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所要建立的民主国家是不包括任何剥削阶级在内的几个被剥削阶级的民主主义专政。毛泽东在吸取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他把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并具体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指出在这一革命阶段内,经济上要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和允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政治上允许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加入抗日民族战线形式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不仅仅是共产国际所说的“将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被剥削阶级的民主主义专政”的国家;文化上要发展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可见,毛泽东把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发展得更加完备。
(二)、毛泽东关于政权理论深受共产国际政权理论的影响。共产国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成功经验等,对毛泽东政权理论的形成具有启迪作用。但毛泽东又突破共产国际政权理论模式的原有框架。第一、在政权性质方面,突破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观点,提出了建立既与无产阶级专政相区别,又与工农民主专政相区别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第二,在政权的职能方面,突破了共产国际着重于政权的镇压职能,强调对剥削阶级专政的思想观点,提出了政权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的双重作用,并担负着组织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第三,在政权的组织形式方面,实破了共产国际关于苏维埃政权既可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又可作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而把它变成既可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可适用于中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思想和观念。明确提出在中国采取与苏维埃有区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第四,在政权的结构形式上,突破了共产国际极力推崇的当时苏联的联邦制的国家结构模式,坚持在中国实行多民族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五,在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问题上,突破了共产国际提出的中心城市暴动的苏联模式,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中的统一战线理论,吸收和借鉴了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统一战线策略过程中许多合理正确的理论。
(四)、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理论是在共产国际关于农民问题的处理指导下产生,在抵制共产国际关于限制农民运动的指示下坚持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实行“土地国有”、“消灭富农”的政策,毛泽东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到这种政策不合国情,创造性运用“土地农有”“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取而代之。
(五)、毛泽东思想中的哲学思想理论是在吸收共产国际、苏联有关哲学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斯大林的哲学思想对三十年代的苏联哲学和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都有直接的影响。毛泽东读过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上册等著作。毛泽东有鉴别地吸收了上述哲学思想,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哲学著作,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尚待探讨的问题。
第一,研究工作还待进一步深入,资料搜集还需进一步挖掘。
第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共产国际关系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考证。
第三,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权威性的专著有待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