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的研究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评价论文,中学生论文,崇拜论文,特征论文,偶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020(2004)-02-0008-05

1 前言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可以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的价值[1,2]。关于偶像崇拜的涵义有很多阐述,Fromm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3]。Erikson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4]。也有人认为,偶像崇拜至少包含了对崇拜对象的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恋三个要素[5]。

以往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特征的研究大多为一般性的理论探讨或感悟分析,即使进行实证研究,也基本上采用频次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6-9]。本文在充分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从新的角度对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特征和类型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偶像崇拜与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当代我国城市中学生偶像崇拜心理规律的了解,尤其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通过随机抽样,对天津市两所中学233名学生进行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为:初一41人,初二52人,初三48人,高一48人,高二44人;男生119人,女生114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偶像崇拜结构问卷

通过收集并分析以前大量有关偶像崇拜的量表,同时与中学生和教师进行座谈,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过程,概括出偶像崇拜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基本特征,由此形成了偶像崇拜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分量表,并据此设计量表项目。项目评价采用5点记分。正式测验的数据经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法和直接斜交旋转法),最终每个分量表各形成两个因素,共形成六个因素,即完全认同、选择认同、迷恋、情感控制、行为投入和行为节制。其中,选择认同、情感控制和行为节制为理智性特征,完全认同、迷恋和行为投入为非理智性特征。

2.2.2 自我评价问卷

本问卷参考Shrauger的个人评价问卷(PEI)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从学习、社交和自尊评价三个层面设置题目,形成学习、社交和自尊评价三个分量表。正式测验的数据经因素分析,最终每个分量表各形成两个因素,共形成六个因素,即成绩、努力、合群、支配、自信和自卑。

2.2.3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问卷信度以Cronbach系数为指标。其中,偶像崇拜结构问卷总体和六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为:总体0.59,完全认同0.81,选择认同0.57,迷恋0.72,情感控制0.71,行为投入0.77,行为节制0.62。自我评价问卷总体和六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为:总体0.68,成绩0.84,努力0.77,合群0.67,支配0.50,自信0.67,自卑0.81。两个自编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

效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两个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内容效度的评定先由10位中学教师和28位家长在理解偶像崇拜和自我评价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最后由专家评定完成。随后对问卷的几个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因素负荷小于0.30的题目,使最终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中学生偶像崇拜结构的因素特征

3.1.1 各因素特征的统计性描述

中学生在偶像崇拜结构六个因素上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分别为:完全认同(11.62±3.81);选择认同(11.30±2.28);迷恋(9.62±3.20);情感控制(7.22±2.18);行为投入(6.78±2.93);行为节制(12.11±2.35)。其得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行为节制、完全认同、选择认同、迷恋、情感控制和行为投入。

3.1.2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偶像崇拜结构六个因素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1):完全认同、迷恋和行为投入三因素之间彼此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选择认同、情感控制和行为节制各因素之间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反之,完全认同与选择认同、情感控制、行为节制之间,迷恋与情感控制、选择认同、行为节制之间,行为投入与行为节制、选择认同、情感控制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表1 偶像崇拜结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 * 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3.2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和自我评价的关系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与自我评价各因素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见表2):完全认同与支配、自信呈显著正相关;迷恋与支配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控制与努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支配呈显著负相关;行为投入与支配呈显著正相关;行为节制与成绩、努力、合群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卑呈显著负相关。

表2 偶像崇拜特征因素与自我评价各因素的相关

3.3 中学生偶像崇拜类型及其特征

以偶像崇拜结构和自我评价两个量表的12个因素作为分类标准,采用快速聚类的方法对样本总体进行分析,经过多次探测,分出三种类型。根据每一种类型的特征把中学生偶像崇拜者命名为感性型崇拜者、中间型崇拜者和理性型崇拜者。三类崇拜者在每一因素上的具体得分如表3所示。

表3 偶像崇拜类型及特征(n=211)

类型名称感性型崇拜者 中间型崇拜者 理性型崇拜者

59(27.96%)80(37.91%)

72(34.12%)

完全认同 15.98(2.10)

9.98(2.37)

9.47(3.21)

选择认同 9.81(2.29) 11.76(1.72) 12.24(2.21)

迷恋

11.98(2.25)

9.68(2.34)

7.06(2.79)

情感控制 5.76(2.28)

7.61(1.86)

8.08(1.94)

行为投入 9.95(2.89)

5.78(1.81)

5.29(2.01)

行为节制 11.17(2.39) 12.12(1.91) 13.15(2.01)

成绩

12.80(3.10) 10.81(2.09) 15.78(2.61)

努力

12.66(3.68) 12.59(2.56) 16.29(2.35)

合群

12.68(2.06) 11.77(2.28) 13.18(1.70)

支配

10.39(2.27)

8.17(1.82)

8.89(2.35)

自信

11.81(2.29)

9.90(1.97) 12.86(1.59)

自卑6.80(2.71)

7.92(2.51)

4.60(1.62)

注:(1)总样本233名中学生中有22名在某些数据上存有缺省值,故实际进入聚类分析的只有211名中学生;(2)表中括号外的数字为各个因素的得分,括号内的数据为标准差。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利用判别分析来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判别分析先根据已知类别事物的性质(自变量)建立函数式(即判别函数),然后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类别的新事物进行判断,以将之归入已知的类别中。对本研究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最终形成两个判别函数。其中,函数1把类型1从类型2中区分出来,两者在完全认同、选择认同、迷恋、情感控制、行为投入、行为节制诸因素上差异显著。函数2把类型3从类型2中区分出来,其差异明显的因素有:成绩、努力、合群、支配、自信、自卑。检验结果表明,95.3%的原始组人数被正确分类,分类结果是有效的。

4 讨论

4.1 偶像崇拜结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偶像崇拜结构各个因素得分排序表明:总体上,中学生对偶像崇拜的非理智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上(完全认同得分>选择认同得分;迷恋得分>情感控制得分),在行为上则表现得比较理智(行为节制得分>行为投入得分)。而且,行为的理智性对中学生的影响力大于他们对偶像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行为节制得分最高)。另外,偶像崇拜结构各因素间的相关性说明,中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上的表现趋于一致,偶像崇拜的理智属性(选择认同、情感控制和行为节制)彼此间紧密相联,非理智属性(完全认同、迷恋和行为投入)之间联系也非常密切。

4.2 偶像崇拜特征与自我评价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对偶像崇拜特征与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中学生偶像崇拜理智性特征中的行为节制与自我积极评价在许多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行为节制能力较强的偶像崇拜者无论是在学习、人际交往上还是自尊评价上都较为积极和乐观;(2)偶像崇拜的非理智性特征与自我评价除了在支配因素上存在显著相关外,与其他绝大多数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果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两点是:首先,“完全认同”程度高的崇拜者“自信”因素得分较高,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其次,非理智性强的偶像崇拜者支配和操纵他人的欲望最为强烈,这是先前研究所没有提及过的。对于以上两点的实证和原因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3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及其特征

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中学生偶像崇拜可分为感性型崇拜者、中间型崇拜者、理性型崇拜者三种类型。根据表3各个类型得分可以看出:(1)感性型崇拜者对偶像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智性最强。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努力程度一般,自信心和自卑感在三种类型的偶像崇拜者中处于中游水平。他们与其他同学相处得较好,在与别人交往中常常谋求主动的和关键性的地位,有强烈的支配和操纵他人的欲望;(2)中间型崇拜者对偶像的认知、情感、行为表现一般,其理性程度比感性型崇拜者高,比理性型崇拜者低。偶像崇拜各项的居中水平说明其在偶像崇拜上的不明确性和中间特征。此类崇拜者对自己各方面的积极评价都最低且缺乏自信,自卑感最强,这暗示着他们可能对人生抱有逃避态度;(3)理性型崇拜者对偶像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得最为理智。他们学习努力且成绩最好,自信心最强,能很好地和其他同学相处且支配欲望不很强烈,交往过程中并不会特意地追求主导地位。

显然,理性型崇拜者在偶像崇拜和自我评价的态度上最为积极,这种态度对中学生的成长最具有建设性。感性型崇拜者与中间型崇拜者相比,虽然在崇拜结构上理性程度较低,但对自我的评价明显优于后者。所以,比起其他两种类型,中间型崇拜者否定自己的程度最高,最缺乏自信心,这种态度对于青少年成长最为不利。

本研究提示我们,偶像崇拜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得较为理智,但对偶像的认知和情感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非理智性,这种非理智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工作中要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对偶像崇拜现象宜“导”而不宜“堵”,加强沟通和引导,尤其要注意对中间型崇拜者的引导和管理。

标签:;  ;  ;  ;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的研究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