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促使农业品牌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需求论文,农业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的第九届花博会上,品牌农业成为一大亮点。首先在开幕式上,福建省政府首次重奖25家获得“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企业,继而又举行“海峡两岸品牌农业发展论坛”,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品牌农业的发展之路、如何提升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层次等进行了热烈探讨。
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是农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韩一军博士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迅速的新阶段。因而,农业企业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过硬的品牌,才能抢占先机。
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张春霞教授认为,农业企业培育品牌,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差异性”,展示自身独具的品质。这是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国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副总裁杨金发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社会上涌现出日益庞大的品牌消费群,他们对农产品品牌和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市场需求“逼着”农业企业要推行农业品牌化。
品牌化效应“有内有外”
专家对推行农业品牌化将会产生的效应,都抱有积极评价。
首先,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带来更多的利润。杨金发认为,由于品牌保证了品质,因而,在市场上,品牌农产品的销量、成本价格相对于同质非品牌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行销更为顺畅,这将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
其次,农业品牌化将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推动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杨金发分析,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四化,四化即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品牌化,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品牌化带来的高效益不仅能有效抵消因推行标准化而增加的成本,还能促使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化,合力打造品牌。
“如果一家农业企业真正建立了获得广泛认同的品牌,那么,不仅产品好销,还可以搞观光农业,搞旅游、餐饮等配套开发,从而通过‘卖生态、卖生活’获得另外的效益。”来自台湾的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秘书长廖树宏说。
创建品牌需政企合力而为
品牌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建立呢?专家认为,创建品牌,企业是主体,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韩一军认为,发展品牌农业,企业依然是主体,但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改善相关政策环境,并提供人力支持,特别是在重点环节上。至于地域性品牌的打造,政府部门的作用更是非常明显。
张春霞也认为,打造品牌,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需要大投入、大宣传,特别是地域性品牌和一定程度上的“公共产品”。单个农民或企业对此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需要政府施以援手。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平和琯溪蜜柚等福建地域性品牌声名鹊起,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甚大,反过来,这些品牌发挥的效应,又大大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张春霞提出,近年来兴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户分散生产与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了共拓市场、降低风险等作用。它可以在创建农业品牌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创建农业品牌的有效载体。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