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议问题及发展建议论文_陈聪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议问题及发展建议论文_陈聪

平南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广西平南 537300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土地整治是强化节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土地产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越发严峻,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未来土地整治目标。对此,本文分析及探讨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议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利用;生态建设

土地整治指的是对由于效率较低、不科学运用、没有运用、自然灾害与生产建设活动而导致的土地损害,采用项目或者产权调节举措,提升土地运用率的活动,包含农用地治理、建设用地治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作为改进土地空间格局、有效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水平的有效举措,已发展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1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1.1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体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中会对土壤结构和质地带来改变,并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通过具体的整治措施,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会有显著提升,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而且随着整理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改善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即通过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会对土壤环境和质量带来积极作用,否则会对土壤环境的稳定性带来破坏,导致负面影响产生。

1.2 土地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会对水文结构和区域水资源分配、水环境等带来影响。部分以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土地整治工程,同时会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并对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带来改变,特别是土地平整工程中,其直接改变了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条件,这必然会对水资源的渗透和地表径流带来改变。但如利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代替传统明渠、“改排为蓄”等,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通过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等,可以打造高质量农田,实现治理区域水土动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3 土地整治工程对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对地表景观结构带来较大的改变,并致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变化,从而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

2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策略

对土地整治而言,它是自然、经济与技术三个主要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采用不同的生物或工程措施,对村庄、田地、水系、道路与林地等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治。然而,如果在进行土地整治时,未对生态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与重视,则会对整治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①从整体规划布局角度讲,对土地进行大面积平整,填筑坑塘等改变没有得到利用的土地的原有地貌,破坏自然植被,除了会使地表及地下径流与小气候发生变化,还会使区域内的生物种群变得十分单调;②从工程技术角度讲,一味重视硬化施工,未对水源进行涵养,不仅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而且还会使地表水发生变化,对水生物生存产生直接影响;③在进行土地整治时未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土壤被污染,使土壤严重退化,对区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实际调配有直接影响。土地整治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必需工程措施,在实施中要严格遵循自然基本规律,坚持从确保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层面入手,在自然生态容许范围内展开各项操作。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不得对自然生态进行随意更改,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动态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土地整治工程中的生态建设发展建议

广西平南县的地产开发服务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将生态文明视作土地整治关键。最近几年,以科研创新与发展作为龙头,经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以区域自然资源与各项限制条件为依据进行科学选址,结合区域现实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适宜性与整治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着力促进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整治新方法与新技术。相继实施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住宅地复垦与沙地治理等整治项目,整治的总土地面积超过15万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项目实施中,取得了诸多科研创新成果,如盐碱地治理中的改排为蓄,沙地治理中的复配成土等,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保证了在耕地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予以有效改善,使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真正达到最佳。

3.1 在盐碱地改造的同时保留湿地资源

土壤的盐碱化是常见的生态问题之一,盐碱地实际上是一种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改良与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过去的做法是蓄淡压盐或排水洗盐,构建完善的灌排体系,通过对淡水的蓄积进行压盐,并通过灌水进行洗盐。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如需要用到大量水资源,而且洗盐后排出的水会污染下游等,与生态文明核心目标不符。广西平南县相关部门在正确掌握水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工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与布置,首次针对盐碱地采用改排为蓄治理措施,加强盐碱地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以此实现资源动态平衡。通过改良使盐碱地变成农田,水系与耕地构成整体生态系统,作物类型丰富,野生动植物明显增加,水生物群众增多,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3.2 借助物理方法完成沙漠整治

沙荒地中,以沙和砒砂岩的危害最为严重。其中,砒砂岩俗称红胶泥,其裸露即风化,遇风即起尘,遇水即松散;沙层结构极为松散,易使肥料与水分大量漏失,无法形成团粒结构,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流失。通过了解发现,砒砂岩保水、沙漏水,砒砂岩板结、沙透气,可形成良好的互补。随后进行了物质特性与胶结作用方面的研究,发现由砒砂岩和沙混合后形成的复配土既有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还能通过混合比例的调整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生长的要求,该技术已在实地大规模实施,收效显著,沙地的自然生态得以全面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3.3 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整治

在项目的初期选址工作中,对整治区域的土地情况及地域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了解,并在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地形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选址;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科学原则,将生态文明贯穿到规划设计的始末,并切实做好统筹兼顾,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阶段,注重生态系统的完善与修复,强化水土保持相关工作,避免产生生态环境损坏;项目的后期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将高素质养殖与种植大户作为核心,充分结合高标准耕地建设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整治项目及其生态文明建设能与当前的农业建设可靠对接。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治项目实施完毕后,优先选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严格控制化肥的实际用量,以此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高农家肥施用比例;加大力度发展冬季绿肥生产;采用稻草还田配套技术等。这样可以在降低排放的同时,保证产量与产质,推动地区农业技术发展。

当前,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工作结合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地推进,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研究、持续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5).

[2]崔魏宏.土地整治在生态国土建设中的综合成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8).

[3]冷泽华,韩枫.土地整治中生态理念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8).

论文作者:陈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议问题及发展建议论文_陈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