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接受不同麻醉以及镇痛方法对其手术之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资料100例,将10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全身麻醉以及静脉镇痛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程度、精神以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以及3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手术之前12小时对比,手术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12小时、手术之后第一天以及第二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方式能够显著减少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使患者手术之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非心脏手术;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一般会产生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方面、学习方面、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升高,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随之升高,影响到了患者的家庭和自身生活质量,所以在为老年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期间,需要提前准确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最佳的麻醉方式以及镇静方法[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资料10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全身麻醉以及静脉镇痛方式,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资料100例,将10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100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全部在65岁以上;患者全部接受非心脏手术;所有患者实施腹部一下手术;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66~77岁之间,平均为70.11±6.77岁,患者体重指数在17.49±24.19kg/m2,平均为22.33±2.44kg/m2,患者的ASA分级全部在Ⅰ级到Ⅱ级之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65~77岁之间,平均为70.76±6.33岁,患者体重指数在17.63±24.03kg/m2,平均为22.49±2.04kg/m2,患者的ASA分级全部在Ⅰ级到Ⅱ级之间;两组患者全部排除:神志不清;精神疾病;心脏病以及其它类型心脏疾病;不愿参加研究;存在手术禁忌症;麻醉药物和镇静药物过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实施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全部进行常规禁食和禁水,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为其进行面罩吸氧,常规开放静脉通路,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心电图等;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以及静脉镇痛,为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剂量为0.05mg/kg,舒芬太尼剂量为5μg/kg,阿曲库铵剂量为0.2mg/kg,丙泊酚剂量为0.2mg/kg,实施麻醉诱导,患者气管插管之后将麻醉机连接开展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选取丙泊酚泵注,同时间断给予患者推注舒芬太尼和阿曲库铵,依照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行液体和输血补充;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在患者的第二腰椎间以及第三腰椎间实施穿刺,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剂量为2ml,维持麻醉注射利多卡因,手术期间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通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在患者手术之前12小时、手术之后12小时、手术之后1天、2天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患者评分低于手术之前1分或是以上则为手术之后认知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5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0.05归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以及3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和手术之前12小时对比,手术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12小时、手术之后第一天以及第二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观察组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显示,全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会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对患者脑代谢和氧气输送造成影响,由此推断全身麻醉更加容易引起患者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患者手术之后镇痛药物主要选取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能够减少乙酰胆碱水平,利用生理反应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干扰,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各项功能下降,临床所选药物的副作用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3]。通过对本文所选两组患者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12小时、24小时以及36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手术之前12小时对比,手术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12小时、手术之后第一天以及第二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手术之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选取不同麻醉以及镇痛方式会对其手术之后早期认知功能造成不同影响,为患者提供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阵痛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手术之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蕾,贺涛.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5~ 2426.
[2]石双平,王薇,胡柳生,等.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289~ 2291.
[3]郑浩.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100~ 101.
论文作者:苏艳萍,彭清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认知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论文; 小时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论文;